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精選5篇

人能夠憧憬未來,能夠緬懷過去,但能夠抓住的只有此刻。于丹透過講述琴酒茶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其實很搞笑,不妨學習古人的意趣,在撫琴品酒飲茶里趣品人生。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

于丹在與讀者闊別三年之後,推出了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在書中,她傳達給我們一個理念:用休閒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我,也是一種生活的方法。

在這本書中,于丹講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種事例告訴我們,高品質的生活並不是有錢人、有閒人的專利,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古代名士般悠閒舒適的生活。于丹認為,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一種樂趣,悠閒是生命的一個節奏。

于丹選取了茶、酒、自然山水等每個人都能夠觸摸到的載體。這些載體無關物質財富,又十足中國式,自成一套儀式,能夠讓每個人找到一種心靈寄託。

為此,于丹延續了心靈雞湯式的風格,或引經據典,或直陳觀點,用一個個典故或現代故事,將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闡釋得淋漓盡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們生活中所碰到的種種問題,句句直指人心,撞擊心靈。

于丹用清代大戲劇家李漁的“且停亭”的故事闡述自我對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個單立人,就是“停”,人進了亭子就“停”下腳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後就有了好處。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好處就在於,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給大家搭幾個小亭子,讓匆忙的腳步有停歇的時間。

那么,我們究竟就應以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認為,在用盡一生去實現自我畢生的願望的時候,要懂得停下來享受生活的意趣與閒情,時時觀照自我的內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我的心靈。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中哲理性的語言俯拾即是:“喝茶未必要最好的,關鍵是要學會品味,才能滋養心”,“明月清風是最好的滋養品”,“走到山水之間,才能夠感覺到與生命有如此親近而深刻的融合”------這些精妙的語言背後是對生活通透的感悟,需要我們用心細細品味。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這本書分成茶、酒、琴來介紹,根據于丹自我的理解和體會來描述一些看上去無用的事,其實,這也是在寫人生。生活是很複雜,但永遠要有閒趣,要有美。

你有沒有想過工作、學習之之後彈一會兒樂器?在閒聊時喝一小盞茶?在晚飯後自娛自樂地品上一杯小酒(或喝一點兒酒釀)?也許沒有吧?每一天都循規蹈矩,每一天都在繁忙地學習、工作,每一天都在毫無好處的事中浪費時間,那么,你會變成一個機器。確實,我們需要放鬆一下,大城市裡的人,如上海人走路都比別人快許多,談何生活?

茶,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人在草木之間”。喝茶,大家都會;品茶,品出它的滋味,你會嗎?就應不會的。此刻更多的人把飲茶當作解渴的一種方式,而不是一種生活。魯迅先生曾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酒呢,此刻成了一種應酬,哪裡會好好品嘗呢?摘仙人—李白有一篇詩中寫道“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頃三百杯。”真是體現出了一種豪情海量。琴,十分雅致,我也在學琴,我總覺得琴能心曠神怡。音樂之美,是任何人無法抵抗的。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生活中並不是沒有快樂,也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此刻好像到處都在講幸福,但是幸福在這天似乎變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費盡心機擁有了財富、名譽、權勢,卻驀然發現自我恰恰丟掉了幸福。缺少意趣與閒情的生活方式,往往會讓我們在忙碌中失去自我的心靈。我們這天究竟就應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呢?于丹教授從三個方面入手帶領我們體驗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

一茶之味

有一個耳熟能詳的說法:“書畫棋琴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七事都變更,柴米油鹽醬醋茶”“書畫棋琴詩酒花,”屬於典雅的生活方式,而“茶”卻和柴米油鹽放在一齊,這件尋常百姓家的茶事中也有什麼佳趣嗎?

大家都喝過茶,熟悉茶,但是有沒有想過。“茶”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茶”字從筆畫構成上講,就是“人在草木間”。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間,得以氤氳,吸收天地精華,是茶真正的秘密。無論在辦公室還是在家裡,即便窗外滿眼都是都市的水泥叢林,立交橋上車水馬龍,只要一盞清茗在手,人就仿佛驀然走進了草木之間。

<茶錄>上有這樣一句話,說茶“其旨歸與色香味,其道歸於精燥潔”。表達是什麼意思呢?茶從本意上講,色香味俱全。表面看來,我們喝的是它的味道,實際上,茶有茶道。這種“道”與一般人理解的泡茶時的繁文縟節不一樣,而是指向人內心的一種典雅、清淨和高潔的大道。

當今社會,無論學習還是工作,節奏都過於緊張。讓大家經常去閉關,歸隱山林,躲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居住一段時間,對大多數人都不太現實。那么,在緊張忙碌中,有沒有成本最低、時間最短的方法,讓我們的心靈澄淨清澈呢?

也許,那就是喝茶。林語堂先生說,“以一個冷靜的頭腦去看忙亂的世界的人”,才能體會出“淡茶的美妙氣味”。如此看來,品茶訓練的不是舌頭而是大腦。

那么如何喝茶呢?必須要喝昂貴的茶嗎?

<菜根譚>中說得好,“茶不求精而壺亦不燥”喝茶不求很昂貴,不求非得是名茶,只要壺裡一向不乾就行了。“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酒不必須非得是茅台、五糧液等名貴好酒,只要讓酒樽中有酒即可,喝的就是一個意趣。“”素琴無弦而常調,短笛無腔而自適“彈一張琴,吹一支笛,不必須要十分精到,畢竟不可能人人都成為技藝精良的樂工。只求自適,心裡高興就行了。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喝茶、飲酒還是撫琴,求得自我新意暢快,自得其樂,就是人間好時節。

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著什麼,並非人人懂得。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喝茶時心裡能將瑣事暫且放下。

世人茫茫碌碌,總脫不開眼前這點煩惱。如今大家邀集一齊去茶館,大多是為了談事,談到口乾舌燥時,喝茶是為了解渴。喝了之後談,談了繼續喝,遠離了品茶的本意。真正的品茶是拋開滿腦子浮躁的思緒,持續心思的澄澈,讓自我的內心油然升起一種草木滋潤的怡然自得。

二酒之品

自古而今,酒在人們的生命中不扮演了一個重要的主角。人的性情,在酒中會十倍百倍放大。心事重重之人遇酒會更加沉悶,胸襟寬闊、豪氣乾雲的人在酒中會越發壯闊。酒逞英豪,並非一時興起,而是長期醞釀的性情被美酒點燃,噴薄而出。酒的滋味有濃有淡,酒里的情致有喜有悲,飲酒的人也有醒有醉。不妨選個適宜的時間,或獨酌,或對飲,或酣暢、或微醺,以美酒試一試自我的至情至性,觸摸一處內心不輕易打開的地方,那一刻,或許我們也能釀造自我生命的傳奇。

三琴之趣

大家平時說“琴棋書畫”,琴是排在第一位的。我們相信誰都能說出幾個跟琴有關的典故,比如高山流水遇知音,耳熟能詳;比如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打動卓文君芳心,不惜走出王孫豪門,跟著這位懷抱綠綺名琴的翩翩佳公子去當壚沽酒。這些都已經成為千古佳話。

從古到今,在中國人的生命和生活里,琴韻裊裊,縈心繞樑,隱隱約約從未遠離。聽琴的人,聽的是弦外之音,作曲的人,譜的是心中之曲。聽琴也罷,彈琴也罷,高山下清濁在乎人心。開闊襟懷,散盡鬱結氣,讓心變得清和明朗,也許是千古琴音最終的寄託。

其實,于丹告訴我們的是,我們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鄲學步,不必鸚鵡學舌,我們要學的是古人的一種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學到了古人的那種心境,那么,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在什麼節奏的生活環境中,我們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樂,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安逸。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一口氣讀完整本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那金聖歎的三十三則不亦快哉。

於書齋前,拔去垂絲海堂紫荊等樹,多種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

子弟背誦書爛熟,如瓶中瀉水。不亦快哉!

夏月早起,看人於松棚下,鋸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夏日於朱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

這些體驗很稀奇嗎?想必不見得,但為什麼我們卻很少有這一份微小感動了呢?

我們缺少了一顆感動的心,喝茶喝的不是茶葉的好壞,飲酒也不在於酒的濃淡,彈琴不在乎你琴藝的高低,只要你有一顆活著的心,在用心品茶,用心飲酒,用心撫琴,便是好的。

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白岩松在他的《幸福了嗎?》裡面曾寫到過墨西哥的一個寓言,說一群人在急匆匆的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問:“為什麼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說:“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以前,古人能夠用一個時辰來品茶,跋山涉水幾個月只為去見一個朋友,花很長的時間期盼一封信的到來,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享受一種名為等待的幸福。而此刻的我們,用各種速溶飲料代替了茶水,只要上網頃刻之間便可得知對方的訊息,太簡易的過程,讓我們少了一份珍惜,不再會靜下心來感受那每一份微小的感動。不再生活著,而只是活著。

漸漸的,“忙”成了一個習慣。不再停下腳步,為街口新裝的霓虹燈而感到驚喜;不再在吃完晚飯後,到樓下散散步,和鄰居打聲招呼;不再為路邊新開的野花而感動;不再珍惜朋友的關心······不再感覺這個世界的完美。

所以,在一段時間的忙碌以後,我們需要出去走走,走到山水之間,在不經意間,收穫一些微小的感動,嘆一聲“不亦快哉”!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清晨,本就應是在家裡悠閒自在的吃一頓早飯的時間,可注重高效的上班族們急急忙忙地飛奔單位;而學生們也正爭分奪秒的趕向學校,每時每刻都在為那最終的一場考試準備著,做不完的練習,寫不完的作業。我們被高壓和快節奏的生活壓迫得喘但是氣來,從早上被鬧鐘吵醒,匆匆忙忙奔向學校,備課、講課、改作業,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累得筋疲力盡。美妙的音樂、泛著墨香的書本、一路的風景從沒有時間,也沒有情緒去欣賞。這就是所謂的生活嗎?

也許,我們就應偶爾抽出那么幾分鐘,去體會一番什麼叫真正的生活。翻開于丹的《趣品人生》,就仿佛變成了深山隱士,沒有了塵世的喧囂,沒有了俗人的市儈,有的只是無限的寧靜與雅致。一字一句,將人的靈魂領入了最純粹的自然之中,帶著我們感受古文化中的生活之趣。捧起這本《趣品人生》感到了人生的另一種滋味。于丹講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以各種事例告訴我們,高品質的生活並不是有錢人、有閒人的專利,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古代名士般悠閒舒適的生活。在書中,她傳達給我們一個理念:用休閒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我,也是一種生活的方法。于丹認為,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一種樂趣,悠閒是生命的一個節拍。

我們感嘆生活的瑣碎和無趣,感嘆幸福在這天似乎變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我們自我把尋找快樂的潛力給丟了,丟給了繁雜的生活、丟給了忙碌的時間、丟給了世俗的名利。我們所有的悠閒和情趣丟棄的無影無蹤。

我們的生活需要一些看似無好處的事情來進行調劑,人生苦短,生存的好處不光在於奮鬥和拼搏,還在於懂得欣賞擦肩而過的美麗和隨處可見的淡然。正如書中的介紹:“于丹教授將帶領我們體驗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悠閒的情趣與生活方式並非要讓我們閒置大把的時光,放下理想和職責,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我。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裡抽閒讓自我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著一個從容的自我,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人能夠憧憬未來,能夠緬懷過去,但能夠抓住的只有此刻,如書中《序》里所說,做一些看似無用的事。為當下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在俗世生活中欣然品味“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意境。雖然由於自身的底子薄,達不到那樣的高度,但是,我們能夠多學習,取長補短,將能做的會做的,且有意境的事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