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論讀後感2000字作文

毛澤東的矛盾論給予我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讓我從中受益匪淺。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要活用矛盾論中所學的知識,讓它為我的生活增添光彩,為我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決方法。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幾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閱讀。

矛盾論讀後感

記得自己在讀高中時就已經讀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矛盾,後來又讀了毛主席的《矛盾論》。初學時,以為那矛盾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後來才漸漸發現矛盾內容更加豐富,更具有教育意義。

哲學中講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叫矛盾。換句話說,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其中,“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趨勢,又叫“鬥爭性”。“統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趨勢,又叫“同一性”。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具有普遍性與客觀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有許多人迴避矛盾,否認矛盾,找不到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的科學方法。從老子“小國寡民”的構想,到陶淵明對“世外桃源”的嚮往,都在期望發現或建設一個沒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實,這樣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來,人們所處的世界都是充滿矛盾的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因而我們應該承認矛盾的客觀存在性,不能迴避矛盾,否認矛盾。

矛盾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時時可以見到,處處可以用到,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證關係、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係原理等,對於我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與啟發。

首先從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來說,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正如毛主席所說:“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同於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據,也就無從辨別事物,無從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對症下藥”、“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語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要具體地分析事物的特點。並根據事物的特點去辦事情。用哲學語言來說,就是要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國歷代文學寶庫中歌頌祖國壯麗山河的作品可謂浩如煙海,但後人卻可以從其各不同的描述中,區分出特定的環境來。“天倉倉,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謳歌的是遼闊雄渾的北國草原;“日出江化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描繪的則是風景迤儷的江南風景。即使同樣寫江南水鄉,“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則又是另一番風貌了。鴻篇巨製《紅樓夢》中寫了四百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不下數十個。這些人物一個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讀者完全可以憑藉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們區分開來,決不因千人一面而相互混淆。試想,如果作者們離開對山河風光和各種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體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夠創作出這些千秋傳誦,光耀後世的文學瑰寶嗎?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學習主次矛盾及其相互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於抓住重點,又要學習統籌兼顧。黨的十一界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我國的GDP取得了長遠的進步,但我們並沒有因此忽視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存在的種種矛盾、困難和問題,我們扎紮實實的加以解決,堅持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正所謂:“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相互配合。”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會隨著時間、地點、場合的變化而變化。我們應該注意他們的轉變,不然就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問題和困難。就像20xx年的非典一樣。自從十一界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一場非典突如其來,讓全國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種恐慌之中全國人民談“典”色變。這時黨中央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適時做出調整,將全國的重心放到抗擊非典上。在黨中央的正確指導下,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抗擊下,我們取得了抗擊非典的勝利。

從矛盾的主次方面來說,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與支流,對於我們認清形勢,正確估計工作中的成績與缺點,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同學不應求全責備。只要一個同學的優點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學習。一個同學即使有比較嚴重的缺點,也要團吉他,幫助他。只有這樣,才能團結好我們的同學,才能建設好我們的班集體的矛盾論給予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們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讓我們從中受益匪淺。但我們並不能搞教條注意,經驗主義,本本主義,照搬照抄,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決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一樣,要在矛盾論的指導下,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得更好;與此同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論中所學的知識,讓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光彩,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決方法。

矛盾論讀後感

我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時就接觸到了矛盾這個主題的學習,再早一些,國小就學過《自相矛盾》這篇課文,前一段時間讀了毛澤東的《矛盾論》。初讀時,以為那矛盾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矛盾,後來才漸漸發現矛盾內容更加豐富,更具有教育意義。

高中的政治課中講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叫矛盾。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其中,“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趨勢,又叫“鬥爭性”。“統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趨勢,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具有普遍性與客觀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有許多人迴避矛盾,否認矛盾,找不到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的科學方法。這其中也包括我曾有過類似的想法。人們對陶淵明“世外桃源”的嚮往,都在期望發現或建設一個沒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實,這樣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來,人們所處的世界都是充滿矛盾的世界。我漸漸意識到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因而我們應該承認矛盾的客觀存在性,不能迴避矛盾,否認矛盾。

矛盾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時時可以見到,處處可以用到,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證關係、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係原理等,這些高中就談到過的問題,對於我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與啟發。

首先從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來說,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處處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正如毛主席所說:“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同於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據,也就無從辨別事物,無從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對症下藥”、“量體裁衣”、 “因地制宜”等成語都告訴了我一個道理,就是要具體地分析事物的特點。並根據事物的特點去辦事情。用哲學語言來說,就是要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國歷代文學寶庫中歌頌祖國壯麗山河的作品可謂浩如煙海,但後人卻可以從其各不同的描述中,區分出特定的環境來。“天倉倉,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謳歌的是遼闊雄渾的北國草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描繪的則是風景迤儷的江南風景。即使同樣寫江南水鄉,“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則又是另一番風貌了。《紅樓夢》中寫了幾百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有數十個。這些人物一個個有血有肉,讀者完全可以憑藉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們區分開來。試想,如果作者離開對山河風光和各種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體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夠創作出這些文學瑰寶嗎?

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學習主次矛盾及其相互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於抓住重點,又要學習統籌兼顧。正所謂:“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會隨著時間、地點、場合的變化而變化。我們應該注意他們的轉變,不然就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問題和困難。就像20xx年的四川地震一樣。一場天災突如其來,讓全國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種悲慟之中。這時黨中央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適時做出調整,將全國的重心放到救災,重建家園上。在黨中央的正確指導下,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援助下,我們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從矛盾的主次方面來說,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與支流,對於我們認清形勢,正確估計工作中的成績與缺點,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毛澤東的矛盾論給予我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讓我從中受益匪淺。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要活用矛盾論中所學的知識,讓它為我的生活增添光彩,為我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決方法。

矛盾論讀後感

我在這篇讀後感中無意於對有關矛盾的哲學命題作一點討論,也沒有這個水平,只是想對這篇論文的寫作特點作一點歸納,以便對日後自己作論文有一些指導意義。

特點之一,全文構思嚴謹,有一個縝密的邏輯結構。

文章第一部分介紹兩種宇宙觀——即形上學的見解和辯證法的見解,這是論述矛盾的世界觀基礎。“這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

第二部分論述矛盾的普遍性。這一部分作者寫得比較簡略,因為作者對黨內絕大多數同志的認識水平已經作了客觀的分析,認為“矛盾的普遍性已經被很多人所承認,因此,關於這個問題只需要很少的話就可以說明白;而關於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則還有很多的同志,特別是教條主義者,弄不清楚。……為了這個緣故,當著我們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則的時候,我們就先來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然後再著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最後仍歸到普遍性的問題。”作者對於客觀情況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對全局有一個得心應手的把握。

第三部分講矛盾的特殊性。作者分了幾種情形。“首先是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本質。”進而,“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進而,“不但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中的矛盾運動,在其相互聯結上,在其各情況上,我們必須注意其特點,而且在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也有其特點,也必須注意。”進而,“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須在其聯結上、在其總體上去看,而且必須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這就是在部分的邏輯結構:各個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各個運動形式在各個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各個發展過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個發展過程在其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層層明晰,渾然一體。

第四部分是對第三部分的細化。作者在這一部分的最後一段說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關係。“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如果不研究過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這兩種情形,也就是說不研究這兩種矛盾情況的差別性,那就將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體地懂得矛盾的情況,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的方法。”這樣就將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聯結到了一起。

第五部分講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這是對前面內容的深化。

第六部分講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這又是對第五部分矛盾鬥爭性的細化,作者明確了“我們回答道:對抗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鬥爭的一切形式。”

第七部分,作者進行了總結。這七個部分層次關係清楚,邏輯結構明晰;部分與部分之間、論點與論點之間銜接過渡自然。這充分表現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統領全局的能力。

特點之二,例證豐富。作者是一位馬克思主義者,他對馬克思、列寧等革命導師和先行者的著作閱讀廣泛、理解深刻,可以熟練地援引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同時,作者的國學根基也非常深厚,對古籍中的典故可以信手拈來,對《漢書》、《資治通鑑》、《水滸傳》、《山海經》、《淮南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等典籍都有引用。作者所列舉的例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中,主要關於革命的例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因為當時所處的歷史條件和寫作針對的對象),但不局限於關於革命的例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還有關於自然科學等等的例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這些足以見出作者知識的淵博。可見淵博的知識是進行創作的前提條件。

特點之三,語言準確而生動。這是一篇哲學論文,對於論文而言,語言的準確性是第一位的。這篇論文語言的準確、精煉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作者通篇用的都是常見的辭彙,但卻十分精確地表達出了作者的思想內涵。比如說,作者論述運動的相對地靜止的狀態和顯著地變動的狀態時有這樣一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見的統一、團結、聯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處在量變狀態中所顯現的面貌。而統一物的分解,團結、聯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狀態的破壞,變到相反的狀態,便都是事物在質變狀態中、在一種過程過渡到他種過程的變化中所顯現的面貌。”作者像連珠炮似地一下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羅列了十數個辭彙來說明矛盾的統一的狀態,個個不同,但個個精當,個個準確,讓讀者很清楚地明白了哪些是矛盾的統一狀態,是相對地靜止的狀態。同時,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還體現在生動性上,作者能夠用很通俗幽默的語言闡明深刻而嚴肅的哲學命題。如在講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條件之下這個道理時,有這樣一段。“為什麼雞蛋能夠轉化為雞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而石頭不能夠轉化為雞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呢?為什麼戰爭與和平有同一性,而戰爭與石頭卻沒有同一性呢?為什麼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東西呢?沒有別的,就是因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條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條件,就沒有任何的同一性。”這些語言是老百姓都能看懂聽懂的話,離人們的日常生活非常之近,作者用這么活靈活現的語言詮釋了深奧的道理足以見出作者用語之生動。

相比之下,時下一些所謂的論文給自己披上了一層艱深晦澀的外衣,自以為這樣就能夠顯出自己的學識和水平。這些作者忘記了論文的宗旨。我們作研究寫論文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向人們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和結論因而促進理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這些作者弄了一條厚厚的面紗把自己喬裝打扮起來,自己以為很美,殊不知已經隔絕與別人進行目光對視和交流的機會,結果是於人於己都沒有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