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民為本 打造民心工程**縣積極開展貧困學生救助活動

**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牢記溫家寶總理在定興視察時“百姓之病,如腹心之患”的諄諄教誨,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003年8月以來,緊緊圍繞省、市委關於落實親民、愛民、為民政策,大力實施民心工程這一要求,大膽嘗試,不斷創新,在全縣深入開展“貧困學生救助活動”,探索出了一條凝聚民心促發展、扶貧濟困保穩定、奉獻愛心助教育的成功之路。

主要做法

一、成立組織,明確救助思路。縣委、縣政府組織成立“貧困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由一名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縣委辦公室、群工辦、教育局、民政局、人勞局、財政局、工會、縣婦聯、團縣委等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小組成員,明確以各級各部門、社會知名企業、團體、人士為救助中堅力量;組建“縣貧困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從成員單位抽調五名精幹人員,配備專門辦公用房、辦公設施。救助辦在救助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負責組織、協調、服務、監督、管理等日常救助的具體事宜;制發《縣委、縣政府關於深入開展貧困學生救助活動的實施意見》、《貧困學生救助活動的工作方案》,對救助的意義、宗旨,救助的範圍、條件、程式、方式方法等做出規定。為救助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領導保證、組織保證和思想保證。

二、創新機制,保證救助效果。工作初期,領導小組以“建立機制、紮實辦事、量力而行、保證效果”為指導思想,堅持以救助辦建設為重點,從建章立制入手,在職責職能定位、救助申請審批、救助基金籌措管理、救助方式實施、回訪跟蹤調查、社會救助服務等方面,進行深入調查和探索,形成了一套規範化、制度化的工作流程,建立了一系列完整、系統、縝密、操作性強的工作制度和“部門牽頭、社會參與、齊心協力、協調聯動”的救助機制。截止目前,累計籌集社會資金50多萬元,先後對454名(535人次)貧困學生進行了資助,發放資助金43萬元,使全縣國小、國中、高中階段的在冊貧困學生全部受到了資助,救助面到100%,貧困大學生資助面達81%。

(一)檔案管理制度。救助辦、教育局、民政局、人勞局密切配合,走村進校,對全縣213所國小、30所中學、6所高中的貧困學生進行深入、細緻地摸排調查,不漏一班,不漏一人。建立客觀、翔實的個人檔案,包括救助申請書,回訪跟蹤調查表,學生成績、在校表現和榮譽記錄表,自我評議書,在校師生評議書,救助措施記錄等全面反映學生生活、學習、思想方面的內容。檔案實行微機、文字雙重管理。建立日常救助台帳,實行動態管理、規範操作。共登記核實貧困學生485名,建檔案500餘冊。

(二)申請審批機制。制定《申請救助審批程式》、《貧困學生救助回訪跟蹤調查制度》。對貧困學生的救助申請、審核、審批等環節作出具體要求,建立縣、校、村三級網路,形成了學生級級申請、部門聯合審核的雙向互動申請審批機制。每學期至少兩次不定期到貧困學生所在學校、家庭進行走訪,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家庭經濟狀況、救助措施效果回訪跟蹤調查,及時調整救助措施,提高救助成效。

(三)資金管理機制。設立“貧困學生救助基金”,出台“救助基金管理辦法”,對救助基金的目的、性質,基金的籌集、管理、發放等方面做出嚴格規定。在縣財政設立專戶,專人、專帳管理。基金籌措以社會各界的捐款、捐物、捐贈,每年從城市教育附加費中提取5%,以及在金融營業網點和公共場所設立“救助貧困學生捐款箱”等渠道為主。資金髮放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救助辦跟蹤調查制和《救助發放回執單》制,嚴格手續、層層把關、逐級審批。

(四)“四公開”制度。救助工作堅持做到救助條件、救助金額、被救助人員和財務“四公開”,積極接受捐助單位和社會各界的監督,防止弄虛作假、優親厚友,切實達到“公正、公開、公平”,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三、攜手聯動,整合救助資源。一是集中救助。先後進行四次大規模集中救助。縣教育局對2003年聯考本二線以上錄取的城鎮特困職工和農村貧困戶的67名學生給予每人2000元的資助;縣人武部對45名貧困中、國小生髮放10000元的資助金;縣政協在全縣政協委員中籌資1.92萬元對37名貧困中、國小生給予每人200-1000元的資助;2004年8月,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貧困學生資助大會”,對293名貧困學生髮放資助金19.74萬元。二是結隊幫扶。縣級領導、各單位一把手率先垂範,每人結隊幫扶一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保定華北建築機械有限公司與14名在冊貧困大學生結成幫扶對子,發放幫扶資金4.2萬元,並確定在校大學4年的幫扶關係。定興五合窖酒業有限公司與41名在冊大、中、國小貧困生確定幫扶關係,發放4.28萬元的幫扶資金。縣國稅局與10名大、中、國小生建立幫扶關係,發放幫扶資金1.05萬元。縣地稅局、縣工商局、縣郵政局分別與16名在冊大、中、國小貧困生簽訂《“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協定書》。同時,在縣電視台定期公布優秀貧困學生名單,開通服務熱線,號召社會有識之士對貧困學生進行結隊幫扶。現共有88名貧困學生落實了結隊幫扶措施。三是多層次、全方位救助。遴選家庭特困學生,及時申報市級“寒門學子”資助;加強與在校貧困大學生所在學校的聯繫,幫助貧困學生積極爭取“獎、貸、助、勤、免”等方面的幫扶;對突患重大疾病的貧困學生,協調有關部門、按有關申報條件和程式,爭取市以上“紅十字”協會組織和省危難救急基金的資助;協調縣工會、縣婦聯、縣民政等部門,把貧困學生救助與城鎮特困職工及農村貧困戶扶助、女童救助工作相結合,爭取上級對口部門的資助;加強與國家、省兒少發展基金會的溝通、聯繫,積極爭取資金支持。

四、借勢推動,營造救助氛圍。一是積極開展活動。領導小組先後組織寒門學子救助大會、資助大會及各項捐助儀式,定期召開救助企業、部門和貧困學生、家長座談會、茶話會等活動,擴大民眾影響,提高社會共鳴。把8月作為“貧困學生救助活動月”,懸掛標語、發放“倡議書”、設立諮詢台,在電視台開闢“幫困助學”專欄、縣領導公開發表救助講話等形式,讓社會各界對救助工作有正確地認識和了解,最大限度的號召方方面面的力量投入到救助工作中來。二是表彰先進,樹立典型。今年縣委、縣政府對19個慷慨解囊、奉獻愛心的先進企業、部門進行表彰,授予“救助貧困學生先進單位”稱號,以榜樣凝聚力量,推動救助。

幾點思考

一、救助貧困學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擺脫貧窮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而扶貧濟困必先治愚,因貧困而失學,因失學而愚昧,因愚昧而更貧困,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只有救助貧困學生,用知識改變他們家庭的落後狀況,實現富裕,再由每個貧困家庭的富裕促進社會的共同富裕。

二、救助貧困學生是執政為民具體體現,是親民、愛民、為民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救助工作,各級各部門、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幫扶貧困家庭、資助貧困學生,急困難民眾之所急,想困難民眾之所想,帶著感情、責任、追求,扎紮實實地為民眾排憂解難,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維護了黨的形象和權威。

三、救助貧困學生是維護穩定的有效途徑。貧困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他們是因家庭困難而失學、輟學,分析原因有:⑴家庭因病、殘、弱而致貧困;⑵孤兒,單親家庭,或家庭缺少勞動力;⑶父母下崗、失業,無穩定經濟來源;⑷其它突發事件而致貧困。以上問題也是當前潛在、亟待解決的社會難點、熱點,是阻礙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不健康因素。所以說,我們以救助貧困學生為切入點,幫助孩子完成學業,扶持其家庭自力更生,重新創業,感受黨和政府的關懷,對維護穩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救助貧困學生是人才興縣的戰略任務。自古雄才多磨難,在全縣貧困學生中99%以上品學兼優,具有更好的培養和發展潛力。2003年全縣聯考達本二線以上的學生中,貧困學生占13%,今日的寒門學子,將是明日的棟樑,是興國強縣的中流砥柱和智力保障。

五、救助貧困學生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必要補充。一年來,通過救助工作卓有成效的開展,使180名學生重新回到了校園,順利完成了學業,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普及率。特別是在教育事業發展相對薄弱的鄉村,對於調動更多的社會力量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為教育投入、為孩子奉獻愛心,起到了拋磚引玉的功效。

六、救助貧困學生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弘揚了扶貧濟困、友愛互助的傳統美德,營造了奉獻愛心、關心下一代的濃厚氛圍,純化了社會風氣;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養青少年熱愛祖國、回報社會、回報家鄉的生動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