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立鎮、創新發展 努力建設環境優美鄉鎮

我們北宿鎮們位於山東省鄒城市西郊平原地帶,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子故里。轄區面積75平方公里,臨城靠礦,全鎮45個村,人口8。3萬,農業人5萬。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創新發展思想,牢固樹立“生態立鎮”的意識,經創建生態示範區為總抓手,在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轉化廢除棄資源,治理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雙贏”的同時,努力創建環境優美型鄉鎮,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2001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9.02億元,鎮財政收入達到39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5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達到8600元。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中國鄉鎮之星“、中國鄉鎮管理先進單位”、“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自1986年以來連續16年被評為“省級文明鎮”。工作中,我們重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科學制訂生態示範區規劃

北宿鎮是國家大型煤炭企業“兗礦集團”的重要採煤區,轄區內有兗礦集團南屯、北宿、唐村三個煤礦和濟寧市地方煤礦落陵煤礦,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商貿經濟活躍,工業發展迅速,集聚人口不斷膨脹,搞好生態環境建設,建立良性循環的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系統,是惠及子孫後代的偉大事業,為此,鎮黨委、政府結合北宿實際,牢固樹立“生態立鎮”的意識,積極創建環境優美鄉鎮。

(一)  建立上下貫通、調控有力的組織機構。

鎮裡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經貿、土管、農機、畜牧等10餘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環境優美鄉鎮”創建領導小組。在體育場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由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能分工成立9個專業項目工作組,各工作組都制訂工作方案,並與領導小組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將指標層層分解,採取組長碰頭、工作調度、現場辦公等多種形式每季召開一次調度會議,集中力量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另外,鎮政府與駐地大企業建立發良好的地企共建關係,互通環境整治工作的情況使地企雙方在治理環境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築良好的區域生態環境。

(二)  著眼可持續發展,科學制訂生態示範區規劃。

按照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示範區建設的要求,結合我鎮實際,我們聘請了德國、以色列、中國家業大學中國煤炭科學院唐山分院等國內外10餘位專教授廣泛參與,對我鎮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進行廣泛的考究論證,從經濟因素到技術因素,從政策因素互社會因素等進行充分研討,在徵求多方意見的基礎上,制訂出台了《鄒城市北宿鎮生態示範區發展規劃》,把規劃與:“九五”、“十五”規劃和《2010年經濟與社會遠景目標》緊密結合,圍繞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廢棄資源開發、綠色小城鎮建設四個工作重點,即西南部糧食主產區攻結構調整與生態農業;北部礦區主攻採煤塌陷地開發治理與固體煤矸石的轉化利用,東部工業園區主攻污染防治;小城鎮主攻綠化、美化工程。每一重點又細化為若干小區,每一項都明確了要達到的程度及完成時限。力求使規劃既具有科學性,又具可操作性,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推進的預期目標。

二、  是大力調整農業結構,著烽培育生態農業

最近幾年,單靠生產糧食,農民增產不增收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鎮黨委,政府如何適應這一新形勢變化,讓農民認識並儘快調整土地經營方式,成為農村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為此,在認真研究,搞好調研的基礎上,按照《北宿鎮生態示範區規劃》,我們確定了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大力調整家業結構的發慌路子。經過了前後四年的不懈努力,全鎮家業結構高速初步形成了無公害蔬菜、高檔鮮食葡萄、規模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經濟林木五大主導產業,糧經比例達到6:4。目前,全鎮冬暖式蔬菜大棚發展到2600年,中小拱棚3200個,保護地蔬菜種植面積1。5萬畝,總產1500萬元,規模養殖企業30餘家,產值勤1。2億元,速生林業10萬餘棵,產值2000憑著萬元。

一是創辦農業高科技示範園,走示範帶動的路子。1998年我們聘請另家業大學規劃設計,高標準建設了高科技示範園,占地下920畝,總投資達3800萬元,建有四連棟智慧型溫室,特色雙連棟溫室、鋼架無立柱複合牆體日光溫室、1200噸冷庫、工廠化育苗車間和家業組培中心等國內先進的基礎設施。組培中心採取營養液無菌配製等方式引進、培育果菜苗木新品種,減少了生長期間的病蟲害發生率和農藥的使用率,每年為農民提供種苗200餘萬棵,引導農民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的使用,全鎮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有5個大類20餘個品種獲得“綠色食品證明書”。鎮農業高科技示範園被命名為“山東省農業科普示範基地”、“山東省農引推廣重點基礎上區”和濟寧市“無農藥殘留、放心生產區”。

二是創辦生態規模養殖企業,讓農民做無本生意。為拉長產業鏈條,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鎮政府與北宿煤礦聯合創辦了不起10萬頭生態養殖場“北晨養殖有限公司”,配套無添加劑顆粒飼料加工項目,採取“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將仔豬,顆粒飼料賒銷給農戶,並提供飼料技術,讓農民做上了“列本生意”,先後引進推廣美國PIC台系杜洛克等優良品種,全鎮生豬存欄量達到20餘萬頭,2001年成功獲得入滬銷售格,並被確定為“全國生豬活體儲備基地”。為解決糞便資源污染,該公司投資240萬元,新上了利用豬糞加工顆粒有機肥項目,每年為蔬菜種植戶提供顆粒有機肥20萬噸,減少了轄區內種植業化肥的使用量。

三是建立綠色產品示範推廣基地,加強對農民的綠色環保意識培訓。鎮政府在鎮成人學術、家業高科技示範園、2000畝高檔鮮食葡萄園、前後瓦“貢品”“香椿芽”溫室培植基地、西故村櫻桃谷鴨製品公司、10萬頭生態養殖場創辦了8處綠色產品科技推廣基地。1998年以來共舉辦農民綠色證書培訓班次50餘次,發放明白紙3萬份,培訓農民5000餘名,提高了農民科技致富的酴和爭創環境優美鄉鎮意識。

四是深化林業產權改革,建設平原綠化鎮。結合農業綜合開發基礎上,我鎮支持年年造林不間斷,溝、渠路、田、村統一綠化。鎮林業部門統一規劃,監督實施,全鎮農田林網,每個網不大於300畝,中級產田不超過200畝,同時堅持一路兩溝,溝旁植樹,目前,全鎮基本實現了農田林網化,溝渠林帶化,道路林蔭化。林木覆蓋率14。2%農田林網覆蓋率達90%。載是基礎,管是關鍵,我們大力進行了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拍賣、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明晰林業產權,林業經營權,按照一路、一渠、一片林,一檔案的要求,實行科學管林,依法治林,調動了廣大幹部民眾植樹造林、客護樹木的積極性。使植樹變得民眾熱心,政論省心,農民受益,政府省錢。原來被稱為“敗家樹”、“賠錢樹”,改制後成為“綠色銀行”和“自然氧吧”。

三、  是治理轉化廢棄資源,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一是高標準治理採煤塌陷地。由於我鎮地處礦區,隨著煤礦開採範圍的逐步擴大,造成部分耕地結構和生態植被發生變化,農田灌溉系統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地面沉陷積水逐年增大,全鎮共形成不同程度的塌陷地1。4萬畝,其中低產田8000餘畝,絕產6000餘畝,個別村莊人均已不足3分地,影響了農民民眾的生產生活。1999年,按照我鎮生態示範區的規劃,我們聘請了中國煤炭科學院唐山分院有關塌陷地治理專家進行勘測並規劃設計,對6000畝絕產、穩沉的塌陷地進行了綜合治理開發,採取控深墊淺、覆土造田和矸石回填、土體再造形式,實施了塌陷地土地復墾工程。共投入資金6000餘萬元,復墾農田地1200畝,建高標蔬菜溫室大棚94個,栽植“美人指”、“亞都密”,等高檔鮮食葡萄園600畝,毛白楊等經濟經濟速生林木1萬餘棵,深挖精養魚塘87個,特種養魚,塘18個,建深水養鱝多箱500個,100萬隻養鴨場一處,種物鵝廠兩處,建環湖路程。6。5公里,休閒垂釣魚6處,栽植垂柳5000棵,花卉草地等綠色植被16公里,100餘畝,配套遊船、餐飲服務等基礎設施,開發水上旅遊觀光項目,年接納休閒旅遊觀光人員3萬餘人次,年經濟總收入達到3000餘萬元,切實把採煤塌陷地變成了“聚寶盆。2000年9月,國家環保局,國土資源部召開的治理工程確定這“全國採煤塌陷地治理樣板工程”。上前我們正著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