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陡增就業壓力加大

留學人才歸國創業者眾,“海歸”變“海待”現象日益增多。為指導留學人才回國後順利創業。日前,廣州留學人員服務管理中心在華夏大酒店舉辦了“廣州出國留學人員家長聯誼活動”。據了解,活動邀請了三位回國創業有成的留學人員現場說法,通過他們對海外學習、生活經歷和體會的經驗介紹,為今後歸國的留學生提供借鑑與示範。
會上,專家們針對不少留學生從“海歸”變成“海待”的現象進行分析和指點。

90%以上留學生選擇回國創業

據廣州留學人員服務管理中心回國部副主任張一林介紹,廣州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人民生活水平較高,每年都有6000~8000位學子赴海外深造,而畢業歸國的學子占了90%以上。留學人員在國外生活學習1~3年時間一般都會對環境產生依賴感,為何仍然有這么多留學人員歸國呢?

首先是因為就業環境,國內的留學生的就業環境較寬鬆,還有政府的支持、創業政策的扶助,而在海外歐美國家,由於就業競爭激烈,作為外籍華人,發展空間要比該國員工較窄,想要晉升到高層難度肯定很大;其次是生活方式,歐洲的生活節奏較慢,他們比較樂於享受生活,國內大城市的生活節奏往往比較緊湊,不會感覺在浪費時間;最後是文化心態,留學生在國外永遠是漂流的感覺,雖然接受了外國的教育和受到環境影響,但“骨子裡始終是中國人”,這使許多海外留學生選擇歸國就業。

“海歸”變“海待”日益增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也並不是每個回國的留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專業發展、薪酬滿意的工作,許多回國留學生在創業路上也走得不是很順利。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關於“海歸搜尋行動”的一項調查表明,有71%的“海歸”是在歸國6個月內才找到工作,一年以後還沒有找到工作的占10.2%。

業內人士分析,“海歸”變“海待”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其一是他們未了解自己出國留學的真正目的,不明確通過留學應該收穫什麼;其二是未正確認識學歷、能力與薪酬之間的關係,以致對薪酬期望過高,學歷不等於能力,能力並非總能與薪酬直接掛鈎,並不是每個碩士的工資都比本科生高;其三是平和的心態,許多歸國都選擇了外企或者國內有名的民企,沒有名氣或是工作太辛苦的企業都不願意去,形成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其四是他們缺乏職業規劃,對自己的職位定位不明,導致一些留學生回國就業最後只當了個外語翻譯。

留學生不應滿足於一兩個外國文憑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海歸,首先要成為一個有價值的海歸。作為受邀佳賓之一、英國伯明罕大學國際經濟碩士葉斌對活動現場的歸國留學生和家長們說:“不要因為小小的挫折而對人生產生懷疑,留學生應該盡最大能力證明自己的留學優勢。”

某專業職業顧問認為,“海歸一族”在國外留學的收穫,不應該只是拿到了一兩個外國文憑,或者熟練掌握了一兩門外語,而應該是在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中增長了見識,砥礪了品格,豐富了人生,這也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如果留學生能夠將他們發揮在自己事業中,其價值並不亞於一份高薪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