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人化

牐犜經在一本書上看到給道德這樣定義,道德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經濟關係決定的,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繫的,並以善惡進行評價的原則規範、心理意識和行為活動的總和。由此可以看出,道德是一種社會現象。在社會集體生活中,人們為了維護共同的利益,協調彼此的關係,需要道德發揮作用。
牐犜謚泄哲學史上,“道德”指“道”與“德”的關係。孔子主張:“志於道,據於德。”(《論語?述而》)這裡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會圖景,“德”指立身根據和行為準則。因儒家以仁義為道德的重要內容,故也以仁義道德並稱。《老子》中的“道”指事物運動變化所必須遵循的普遍規律或萬物的本體。“德”和“得”意義相近,指具體事物從“道”所得的特殊規律或特殊性質;對於“道”的認識修養有得於己,亦稱為“德”。
牐犎嗣歉據道德來評論一個人的行動,而且也根據它來支配自己的行動。當一個人按他所處的社會集體的行動準則去行動時,我們就說他的行動是合乎道德的;當一個人不按這個集體的行動準則或是直接違反這個集體的行動準則去行動時,我們就說他的行動是不道德的。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它的產生、發展和變化服從於整個社會發展的規律,它是倫理學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對象。
牐牭賴率巧命的發揚,道德是心靈的歸宿。中國以儒教立國幾千年,理應是道德高尚的民族,可惜今天,社會上的一些行為不能不讓我們發出感慨。
牐犚做道德知者,更要做道德的行者。日誦千言,不如日行一善!中國的老子和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他們這一批大智慧者都是以道德的行者來約束自己行為的。例如,蘇格拉底,這個被德爾斐神壇稱為“最有智慧的人”,他自己本身是道德的象徵,但他的結果卻不理想。他被關在雅典城邦的監獄中,衣衫襤褸、散發赤足,面容卻鎮定自若地接過獄卒端進來的一杯毒藥,一飲而盡。他躺下來安詳地閉上了雙眼。可在他死之前,還不忘要還鄰居家一隻雞。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他品德是多么的高尚。
牐牻裉歟現代人沒有向蘇格拉底、老子、孔子那樣有太高的道德追求。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價值危機和信仰危機,突出的表現就是自我的迷失,有的人沉溺於物慾而淪為物慾的奴隸,為滿足一己私利而不擇手段,甚至違法亂紀,危害社會;有的人只關心自己的小家庭,對社會和他人漠不關心;有的人精神空虛,沒有理想,沒有追求,甚至善惡不辨,是非不分。這些現象的產生固然有許多的客觀原因,但是最終根源還在我們自身,是我們的道德出了問題,是我們對自我的認識產生了偏差,把自我擴張到了不適當到地步。
牐犉涫擔道德是一種人生境界,同時也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是與我們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道德如果能躬行實踐,是世界上最為可貴的東西,反之,如果把道德當做一門知識來分析研究,或者僅當做教育、約束別人的工具,而與自己無關,那也最讓人感到噁心。
牐牭賴攏人類文明這真諦。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二十一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工業化水平的提高,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採和掠奪已經達到瘋狂的地步,環境污染,資源耗費,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問題。物質文明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急劇變化,攪亂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打破了原有的道德規範,產生了一系列的價值危機和精神危機。道德無疑蘊藏著緩解這些矛盾的豐富資源,它能夠為人類的自我完善和社會的和諧與發展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本文作者:頓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