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泰山文化(上)

牐犔┥僥先ピ及儆嗬錚一條平坦寬闊的高速公路直達享有東方聖城之譽的曲阜。曲阜之名,初見於《禮記》,東漢應劭解釋說:“魯城東有阜,委屈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商代名奄。周朝“封周公於曲阜”,作為魯國都城約800餘年。曲阜北倚泰山,南接嶧山,東連沂蒙山,西俯平原,境內泗河、沂河因東高西低的地勢而水向西流,故有“聖人門前水倒流”的奇妙景觀。李白描寫曲阜景色:“笑夸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清如蘭。”傳說炎帝曾遷都於此,黃帝生於城東的壽丘,舜也在壽丘居住生活過,《史記》記載孔子出生在曲阜尼山,孟軻的故鄉亦距此不遠。孔子在此地開壇講學,群賢雲集,哲人盛會,開創了儒學的黃金時代。地靈人傑,醞釀孕育出民風淳樸的禮儀之邦。
牐犗執嫻那阜“三孔”是指孔廟、孔府、孔林。孔子生前起居之地稱孔廟,孔子嫡系子孫的府第叫孔府,孔子及其家族墓地名曰孔林。“三孔”古建築堪稱聖城明珠,高大宏偉,金碧輝煌,吐納王者尊貴之氣。孔廟前後九進院落,南北長約2里許,占地300餘畝,建築466間,門坊54座。廟內蒼松翠柏、古槐老杏等名花佳木近2000株,隨處相宜,錯落有致,蘊義淳厚。1300多塊歷代碑碣充溢恢宏靈氣,散發翰墨書香,與岱廟碑刻同映日月,令人嘆為觀止,不負中華第二碑林之盛名。明代著名書法家胡纘宗題寫的“金聲玉振”坊額,筆力遒勁剛健,是孔廟的畫龍點睛之筆。出自《孟子》的這四個字讚揚孔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成,對中國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孔府門前的對聯,孔墓之前的墓碑,甚至“三孔”之地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似乎都隱伏玄機,依附著聖賢的幽靈,描述著儒學的輝煌。真實的歷史卻不是這樣,孔子死後的光輝遠不及生前。今日之孔廟即孔子生前之居所。他辭世後,魯哀公將其三間居室改立為廟,“歲時奉祀”,孔子生前所用衣、冠、琴、書、車等物內藏廟中。其後,歷朝封建統治者不斷加謚孔子,宋代位比五品,明代升至三品,清代高居閣臣之上。就連漠視儒生,曾拿儒生之冠當作尿壺的漢高祖,代秦立漢後也匆匆奔赴曲阜,以太牢之禮祭祀孔墓。大成殿上的孔子塑像,頭戴12旒冕,身穿12章王服,手捧鎮圭,威嚴尊貴,君王氣魄盛氣逼人。這是神化後的孔子,並非歷史上真實的“布衣”孔子形象。孔廟因帝王格外垂青而不斷增修擴建,到明、清時規模確定,遺存至今,與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泰山之南有曲阜而風光無限,曲阜有孔子而世人稱聖城,聖城有孔子而儒學興盛,文物珍藏豐富,規模宏大,文化積澱深厚,科學藝術價值獨具特色,歷史悠久,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地位顯著。1994年12月,泰山與曲阜“三孔”同列《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列為人類文化遺產,國際上視曲阜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人民政府珍視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僅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就先後撥款3000多萬元對“三孔”進行了全面修葺,當地政府還在城內增修了“論語碑苑”、“魯國盛世華夏文化城”等新的建築。



牐牽鬃櫻ü元前552--前479年)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學說具有多面性,隨時變化,總能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處於顯學獨尊的地位。封建帝王馬上打天下時,孔子就受到冷遇,馬下治天下時大都哄抬孔子,活著時就有人尊奉他為聖人。他確實是封建社會集大成的聖人,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偉大代表人物之一。孔子創建的儒家學派,與齊魯之地的泰山文化有血肉相連的鄉土聯繫。他早於古希臘歷史上的兩位“聖賢”蘇格拉底(前467—399年)90餘年、柏拉圖(前427—347年)130多年。蘇格拉底畢生從事口頭講學,未留下什麼傳世之作。他的思想由他的學生柏拉圖、色諾芬等人記載。蘇格拉底認為神創造了一切,畢生追求的是永恆不變的美德之概念,他說:“美德即知識”。柏拉圖的著作有30餘種,都是用對話體寫成。他設計了“理想國”,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創立了國家理論的思想家。中國人不可以夜郎自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亞聖”孟子(前390—305年)是儒家學說的第四代傳人,也早於柏拉圖半個世紀。這四位哲人都是舉世公認的、在世界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的思想家。但從哲人所處的時代來看,東方先於西方;從思想形態來看,孔孟學說理論體系十分完備,東方智慧閃耀晶瑩光芒。毫不誇張地說,孔孟思想是泰山文化的靈魂,是中國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最可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

※本文作者:hua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