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泰山文化(上)


牐牽鬃友說的主要內容是禮樂和仁義,全部灌注著“中立而不倚”的中庸思想,他讚嘆中庸是至高極難的一種美德。他主張大一統,“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做人的道理,是愛或同情心。等次稱為“義”,“義者宜也”。“義”的意義就是適宜、合禮、也就是中庸之道的權。孔子反對橫徵暴斂,說“苛政猛於虎”,他的學生冉求做官時聚斂財物,孔子憤怒地說:“這不是我的學生,弟子們敲著鼓攻擊他罷!”他期求統治者減輕賦稅、慎用刑罰、愛惜民力,這是出於真情的愛民精神。他嚴詞指斥那些言行相悖的為政者說:“慢令(自己無信)致期(要民從令)謂之賊”。這些都是孔子思想的進步因素。孔子學說傳於曾參、曾參傳於子思,孟子得傳於子思。孟子充分發揮了孔子學說的仁義部分,勸說統治者實施仁政以達到中國統一。孟子的仁政思想有積極意義,如痛斥民賊,說武王伐紂是誅獨夫不是軾君,得民心者做天子,天子失民心者就是獨夫民賊。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些都是民貴君輕的民主思想。孟子依據孔子學說大膽發揮,他的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一種寶貴的政治理論。
牐牽鬃右簧在文化教育方面有三大業績:1.創立儒家學說。2.打破學在官府的局面;提出了有益的教育思想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3.編訂了《周易》、《尚書》、《詩》、《禮》、《樂》、《春秋》等古典著作,傳播了古代文化。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們將他的言論輯錄成《論語》一書,書中提出了“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舉一反三”,“學而不四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重要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至今仍有借鑑意義。《論語》所蘊藏的文韜武略、倫理道德、微言精義豈止這些。史書上說宋代的開國宰相趙普,輔佐趙匡胤黃袍加身,改朝換代,自稱是半部《論語》打天下。另一半《論語》,他說是用於治天下。趙普輔佐的大宋王朝出現了昇平氣象。這個說法似乎離譜。但趙普病逝後,家人打開他的書篋,裡面果真只有一部《論語》。孔子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大的教育家。據說孔門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的學生魯、衛、吳、陳、齊、宋、楚、晉、秦等各國都有,72位高材生多數是魯國人。孔子學生中很多人取得了尊顯地位,對於發揚鞏固儒家學派是極為有利的。

牐牽鬃郵貝早已化作歷史煙塵,遠離我們而去,但儒家學說卻沒有與時俱去。泰山玉皇頂上孔廟裡的泥塑雕像僵硬麻木,永恆的目光注視著人間的蒼黃風雨。但曲阜孔廟的朝聖者卻來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常年絡繹不絕,近年來國際上還出現了“孔子儒學研究熱”,中國政府在本國和世界其他國家興辦的百餘所國學院,《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等儒學典籍列入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當代人對於孔子已不是偶像崇拜,而是將他的學說視為思想寶藏,吸收其精華,揚棄其糟粕,把中華民族的古代優秀歷史文化繼承弘揚,增強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然而,誰又能否認,孔孟學說沒有打上泰山文化的深深烙印?

牐2006.9.26

※本文作者:hua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