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雨的詩句——《鹹陽值雨》

《鹹陽值雨》原文

鹹陽橋上雨如懸,

萬點空濛隔釣船。

還似洞庭春水色,

曉雲將入岳陽天。

《鹹陽值雨》鑑賞

首句入題。“鹹陽橋”點地,“雨”點景,皆直陳景物,用語質樸。句末煉出一個“懸”字,便將一種雨腳綿延如簾箔之虛懸空際的質感 , 形象生動地傳出,健捷而有氣勢,讀來令人神往。接下一句,詩人把觀察點從橋頭推到遠處的水面,從廣闊的空間來描寫這茫茫雨色 。 這是一種挺接密街的手法。“萬點”言雨陣之密注 。“空濛”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雲行 雨施、水氣蒸薄的特殊氛圍,點出這場春雨所引起的周圍環境的色調變化來 。 用筆很像國畫家的暈染技法,淡墨抹出,便有無限清蔚的佳致。這種煙雨霏霏的景象類似江南水鄉的天氣 , 是詩人著力刻畫的意境,並因而逗出下文的聯翩浮想 , 為一篇轉換之關鍵。“釣船”是詩中實景 ,詩人用一個“隔”字,便 把它推到迷濛的煙雨之外,若隱若現,似有似無,像是要溶化在一幅清淡的畫面里一樣,有超於象外的遠致。

前兩句一起一承,圍繞眼前景物生髮,第三縱筆遠揚,轉身虛際,出人意外地從鹹陽的雨景,一下轉到了洞庭的春色。論地域,天遠地隔;論景致,晴雨不侔。那么這兩幅毫不相干的水天圖畫是如何關聯起來的呢?實現這種轉化的媒介,乃是存在於二者之間的某種共同點——即上面提到的煙水空濛的景色。這在渭水關中也許是難得一見的雨中奇觀,但在洞庭澤國,卻是一種常見的色調 。詩人敏感地抓住這一點, 發揮藝術的想像 ,利用“還似”二字作有力的兜轉, 就把它們巧妙地聯到一起,描摹出一幅壯闊飛動、無比清奇的圖畫來。洞庭湖為海內巨浸,氣蒸波撼,吞天無際。在詩人看來,濕漉的曉雲好像是馱載著接天的水氣飄進了岳陽古城的上空。這是何等壯觀的景致呵!“將入”二字,真可說是筆挾雲濤了。

當然作者著意描寫巴陵湖畔的雲容水色,其目的在於用它來烘托鹹陽的雨景,使它更為突出。這是一種藉助聯想,以虛間實,因賓見主的借形之法,將兩種似乎毫無無關的景物,從空間上加以聯繫,構成了本詩在藝術上的特色。

  《鹹陽值雨》作者簡介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