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名句——《詩經·國風·周南·芣苡》

  《詩經·國風·周南·芣苡》原文

采采芣苢⑴,薄言采之⑵。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⑶。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⑷。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⑸。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⑹。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⑺。

  《詩經·國風·周南·芣苡》注釋

⑴采采:采而又采。芣苢(fúyǐ福以 ):植物名,即車前草,種子和全草入藥。

⑵薄言:發語詞,無義。

⑶有:取得。

⑷掇(duō多):拾取。

⑸捋(luō囉):以手掌握物而脫取。

⑹袺(jié潔):用衣襟兜東西。

⑺襭(xié協):翻轉衣襟插於腰帶以兜東西。

《詩經·國風·周南·芣苡》譯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來。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採得來。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來。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來。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來。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來。

《詩經·國風·周南·芣苡》賞析

“芣苢”即車前草,這是當時人們采車前時所唱的歌謠。

《詩經》中的民間歌謠,有很多用重章疊句的形式,但像《芣苢》這篇重疊得如此厲害卻也是絕無僅有的。先以第一章為例:“采采”二字,以《詩經》各篇的情況而論,可以解釋為“采而又采”,亦可解釋為“各種各樣”。有人覺得用前一種解釋重複過甚,故取第二種。然而說車前草是“各種各樣”的,也不合道理,應該還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無意義的語助詞,“采之”在意義上與前句無大變化。第三句重複第一句,第四句又重複第二句,只改動一個字。所以整個第一章,其實只說了兩句話:采芣苢,採到了。這還罷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複,只改動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動詞。也就是說,全詩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個動詞——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斷變化的,其餘全是重疊,這確實是很特別的。

《詩經·國風·周南·芣苡》作者簡介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據說《詩經》中的詩,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可分成風、雅、頌三類。“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於祭祀的歌詞。一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絀,詩味不多。

《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說,《詩經》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而《詩經》的語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漢語概貌的最重要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