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園詩鑑賞


4、慶全庵桃花(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謝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後,隻身隱居,多次堅拒元朝徵召。 
(1)首句化用了什麼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麼作用? 
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記》原意 ②首先表示年復一年,時間推移;其次具有強化感情的作用。 
(2)請簡要分析“桃花”在全詩中的作用。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將隱居山間的眼前現實(實)和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虛)巧妙地結合了起來。②作者借寫隱居之地桃花開放之景,表達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飛莫遣隨流水,”曲折表現了隱居絕仕之意。(第①點可緊扣詩題來答,第②點可緊扣第二句詩來答,第③點可緊扣最後兩句詩及詩後注釋來答)
5、如 夢 令
嚴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
別是東風情味。  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 1 )這首宋詞用了一個著名典故,它出自誰的什麼作品 ? 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什麼事物 ?
( 2 )請就這首宋詞表達的感情和運用的寫法談談你的看法。
答:( 1 )“人在武陵微醉”—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由此可知這道宋詞抒寫的是桃花。
( 2 )這首宋詞表達了心地高潔、凌越世俗的感情。這首詞以物況人,“白白與紅紅”一樹花分紅、白兩色,高標逸韻,獨特别致,作者正是以這“別是東風情味”的紅白桃花自況。這首詞還用了映襯對比寫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紅既映襯又對比,讚美了紅白桃花獨標一格,超拔於春天群芳之上。

(三)相關連結題:《名師伴你行》《中學語文學習辭典》中的山水田園詩詞鑑賞題
(自選)

五、你對詩歌鑑賞感覺有什麼問題,對老師這方面的教學有什麼建議,請寫在這兒。謝謝。


附:山水田園詩相關鑑賞概念理解 
世間萬物都是相互聯繫,彼此影響的;都處於運動、變化發展之中;即便是同一事物,在同一時間,由於觀察角度的不同,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因此,我們在描寫景物時,為了避免其單調,就應該結合各種手法,對景物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寫。
(一)、動靜結合
在寫景狀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寫動態或靜態,往往不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將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結合起來,以靜寫動,以動襯靜,則會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王維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這樣的例子:“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寫山上一塵不染的松樹,皎潔的月光,以及月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在林間留下班駁的影子,都給人以明淨清幽的感受——這是通過靜態描寫來突出山中的靜謐。第二句寫山泉因雨後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這是動態描寫,以動襯靜,更反襯出山中的寧靜。
(二)、點面結合
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繫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我們在寫景狀物時,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必須寫主體物周圍的聯繫物,點面結合,烘雲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於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於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從“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並在“山”“徑”前冠之以數量詞“千”“萬”,對突出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三)、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景物描寫可以從正面入手,直接描寫景物的特點,使人一目了然 ;也可以用側面描寫的手法,通過對其它事物的描寫,來揭示該事物的特點,而且還能提供給讀者豐富的想像空間。兩種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