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園詩鑑賞


也可以用歡樂的景象襯托人的哀傷。 
華茲華斯在《兩個四月的早上》這首詩里講他和他的朋友馬修在四月的一個早上一同到LU里去玩。那天是大好春光,艷陽普照,芳草和流水使人歡喜,但是馬修停下來嘆息。華茲華斯覺得在春光明媚的時刻到野外散步很愉快,問馬修為什麼嘆息。馬修盯著東邊的山頂看,然後說,這么好的天氣,這仫美的雲彩,使他回憶起整整三十年前的一天來。三十年舊,天氣和現在一樣好,雲彩和現在一樣美,他拿了釣竿,陽教堂墓地,到他女兒的墳頭去看看。他女兒愛瑪還不到 十九歲,她長得很可愛,全村的人都喜歡她,而且她唱歌唱得象夜鶯一樣好聽。但是她已躺在墓地里。那天馬修看了他女兒的墳墓出來,在墓地一棵紫杉的旁邊,看見一個面頰紅潤的女孩,她眉目秀美,頭髮上還有露水,正挽著一隻籃子,輕快地走路。馬修說:我苦痛地嘆息,情不自禁。我對她看了又看,但不想把她當我的親人\\自己的女兒去世,別人的女兒再好也不能代替。 
詩中哀傷女兒去世,而寫艷陽天,芳草流水和美麗的雲彩,這是情景反襯。在大好的春光下回想哀傷的事,增加了他的悲哀。面對著歡樂的景物,詩人覺得愈加悲哀。這是以樂景反襯哀景。
現在看下面這首七絕《題金陵圖》 (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吳;東晉、宋,齊、梁、陳(公元 317-589年)。這六個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時間短暫。六朝以奢侈豪華著名。到唐朝時,六朝已經過去,其豪華已衰敗,因此唐朝詩人到南京弔古,總是為六朝哀傷感慨。詩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叢生,眼前一片荒涼衰敗的景象,想到六代豪華已似夢幻一樣過去,十分傷感。但是當他來到台城,看見春光明媚,柳絮飛舞,煙籠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舊這樣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榮華-去不復返,另有一番哀傷。因此這首簡短的詩,兼用情景陪襯與情景反襯這兩種手法來寫。這樣二者並用,加強了詩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2、虛與實: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首先,介紹一下詩歌中的“虛”。 
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像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畫同理,詩歌借鑑了中國畫的這種方法。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裡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藉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云:“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圖景的美好反襯出現實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並不在眼前,也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淒涼,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3)、構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例如柳永《雨霖鈴》中云:“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構想的別後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崔鶯鶯送別張生唱詞很多是構想的未來之境。今夜  中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