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山水田園詩意境美淺探

摘要:王維山水田園詩具有空靈、明淨、飄逸的意境美。這表現在他對語言、意象、色彩、音響的細緻錘鍊上:語言不重華飾,明淨淡雅,虛實相濟;意象空靈剔透,虛幻靜謐,富於變化;講究色彩,從虛處落筆,並以青白色為主;講究音響,以動寫靜,動靜相映。
關鍵字:王維  山水詩  意境  語言  意象  色彩  音響
 
王維詩歌的藝術成就,在盛唐詩壇上,除李杜以外,鮮有堪與比並的。他的山水詩平淡自然,俊逸空靈,與琴棋書畫融為一爐。詩中常有形與聲的刻畫,情與意的溫馨,飄灑與沉靜結伴,顯達與幽深同行。常用委婉沖淡、古雅悠遠的高妙手法,達到令人拍案叫絕、流連忘返的藝術勝境,形成他山水田園詩的空靈、明淨、飄逸的意境。本文擬從語言、意象、色彩、音響四個角度來剖析王維山水田園詩的意境美,並探索形成這種意境美的原因。
一、語言不重華飾,明淨淡雅,虛實相濟
語言是詩人情緒的物化形態,是詩歌最表層的意象。王維在語言上追求明淨淡雅,不尚濃艷,不重華飾,不作驚人語,不出吞雲吐月之言。他講究自然與真切,注意語言的啟示性,表現出詩歌語言的自由、自在和自覺。如《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詩人以淺切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寫出了山居環境的幽靜可人而又富於生氣。在夕照渾茫的大背景下,古松參天,仙鶴盤鏇,訪客罕至,柴扉獨掩,可謂幽靜之至。詩人以“蒼茫”、“遍”、“稀”這些詞來渲染寂靜的氛圍,又用“新粉”、“落”、“煙火”、“處處”等傳神的字眼,傳遞出大自然勃勃的氣象和人們怡然自樂的精神面貌。
《山居秋螟》的前半首寫道: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空山”二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么幽清明淨的自然美啊!
寫景如畫,隨心揮灑,這樣動人的自然寫景,正是通過清新淡雅、自然平實的語言表達出來,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理想中的社會美,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丰姿搖曳,耐人尋味。
王維的詩又多以虛寫實,《如漢江臨泛》的中間兩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頷聯把所見江山的空間跨度極力加以擴展,以至於無窮無盡。“有無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這種因遠而虛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寬、江流之長。詩人用“有無”和“外”,點出了畫面由實景而化入虛白。頸聯再用一個“浮”字,以郡邑浮沉、天空搖曳的幻覺,極寫水勢的浩渺潏盪,似乎把郡邑描寫成海市蜃樓了。但也只有這樣,才能更真切地表現出“前浦”波瀾壯闊、浩渺連天的風貌。這不能不得益於王維詩歌語言的平淡自然而又體物精細。
二、意象空靈剔透,虛幻靜謐,富於變化。
司空圖的《詩品》中就曾用“白雲”比喻“超詣”的神韻,說“如將白雲,清風與歸。遠引若至,臨之已非。”王維將心性具象為白雲,正是基於這種考慮,也恰恰是這種效果。
王維在詩中取意象最多的是云: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送別》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過香積寺》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終南別業》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觀獵》
比如《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那一抹返照的夕陽,那被夕陽輝映的青苔,還有那隻聞人聲不見人影的深林,該可以勾起多少的遐想,該可以給人多少的審美享受!王維在山林溪壑之中,既寄託了自己高尚其志、不與世俗合流的人生理想,也傾注了他對自然之美的衷心喜愛。包括那些體現禪宗哲理、給人以極端幽靜之感的詩篇,同時也有生趣盎然,鮮潔明麗的意境。又如《辛夷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