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抄報資料:太空育種的過程

太空育種是人類實現的大突破,你知道太空育種的過程嗎?

至於育種過程,以小麥為例,有如下幾步:

第一步:第一代種子觀察。通過飛行器搭載回來的種子叫做第一代種子,將其全部種下去。第一代植株有時也會表現出一些生理變異性狀,但科研人員只是觀察記錄下來,不做任何篩選。

第二步:第二代種子優選。將經過第一代所收穫的種子全部再種下去,長出來的叫第二代種子。再開始進行選擇,例如篩選變矮稈的,以便增強抗倒伏性能;篩選穗子變大的,以提高產量;篩選變早熟的,以提早收穫期等等。變異是隨機的,有的變好,有的變差,根據育種目標進行定向選擇。

第三步:第三代種子穩定性觀察。將第二步篩選的種子繼續播種,查看這些突變性狀是否真正能夠穩定遺傳。

第四步:群體比較和異地試種。對具有遺傳穩定性的種子進行一定規模的群體比較試驗,以及多省市異地試種鑑定,以確定其在不同環境下是否都能表現出優良性狀。

由於太空環境所具有的特殊性,因此,該方法培育的種子是在地面上的其它育種方法所不能代替的。經歷太空育種技術選育的品種,不僅植株明顯增高增粗,果型增大,產量增長,而且品質大為提高,作物肌體也更加強健,對病害的抗逆性特彆強。如北京航天育種中心的專家曾作過一項對比試驗,發現“太空水稻”蛋白質含量比原來提高了8%—12%,且其顆粒飽滿,味道好,每畝產量高達650—7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