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手抄報:各國工業化進程面臨的腐敗

截至目前,雖然印尼經濟成長依然保持穩定,但印尼政府的腐敗問題仍遲遲得不到解決,甚至有惡化的趨勢。2024年,印尼總統蘇西洛就曾表示,印尼的腐敗現象呈上升勢頭,以至牽涉國會議員,威脅經濟成長。同年,根據印尼反腐敗組織公布的數據,共有52名政黨高官捲入腐敗案件,其中包括國會、地方議會成員及省市領導。英國BBC的一篇評論也寫道:“在印尼,腐敗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它幾乎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層面,成了一種社會病。”香港政治經濟風險諮詢公司發布的調查顯示,在受調查的亞太地區16個主要投資目的地中,印尼從1995年以來一直是最為腐敗的國家。

四、發展經濟與打擊腐敗同步

腐敗現象伴隨階級與國家的產生而產生。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現代化和工業化階段後的一個時期里,因物質財富的急劇增長和舊制度的逐漸瓦解,與財富生產和分配的新制度和法律的制定、完善和實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導致腐敗現象迅速蔓延,並對經濟成長造成嚴重障礙。但隨著執政者對腐敗危害性的認識日趨明晰,人民民眾對腐敗的容忍度不斷下降,政府就會有效提高預防和懲治腐敗的力度,通過完善相關法律,建立專門機構,加強社會監督,嚴格執法等途徑遏制腐敗,使經濟發展進入正常軌道。經濟發展和廉政建設的良性循環,使腐敗現象逐漸得到有效遏制。

就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情形看,腐敗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存在高度相關: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腐敗程度越低;經濟成長態勢良好,廉潔程度明顯提升。一國的腐敗狀況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人和政府的發展意願的強弱,以及相對應的懲治腐敗決心的大小。

發展經濟與打擊腐敗同步推進。如一國政府始終把發展經濟視作頭等要務,並堅持不懈嚴厲打擊和懲治腐敗,發展與反腐敗一般會進入良性循環:腐敗現象受到遏制減少了經濟發展的障礙,持續的經濟成長可為人們合法獲取財富提供更多的資源、機會和制度保障,從而有效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並降低反貪懲腐的難度。

在當今世界,雖然開發中國家和發展滯後的貧困國家都存在較為嚴重的腐敗,但兩者間的不同在於: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與腐敗現象並存,即腐敗沒有嚴重到導致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的地步,而且隨著經濟發展腐敗程度在不斷降低,而在發展滯後的貧窮國家,腐敗已經對發展構成嚴重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