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手抄報:食品安全的藍天白雲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第六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表示:“尚德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礎,食品安全是生產者生產出來的。”汪洋說,食品生產企業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用誠信經營的“半斗米”,換來健康發展的“萬年糧”。企業要成為尚德守法的堅守者,生產者要成為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另外,本次論壇透露出,今年將要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在全國建立食品安全紅、黑名單。

食品安全手抄報:食品安全的藍天白雲

面對食品安全,汪洋表示要德法並舉,並強調要算大賬,算長遠賬。要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在全國建立食品安全紅、黑名單。這說明黨和國家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視以及完善食品安全的有力舉措,在這場“食品安全戰”中的決心是毋庸置疑的。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不可否認,近些年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地衝擊著公民的神經。三聚氰胺、地溝油、毒豆芽、染色饅頭、瘦肉精這些曾經讓人感到陌生的詞語居然日益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不禁讓人感嘆和擔心。吃的文化在我們文明中也承擔著一定的重要角色,從唐宋時期的南北食到明清時期的“四大菜系”以及我們現在所說傳統意義上的“八大菜系”,再加上各地根據實際所具有的特色菜,可以說中國人對吃的文化演繹的是淋漓盡致。讓人引以為豪的中國食文化,我們本應該更好地進行傳承和發展,然而現實是對於食品,看到什麼都是提心弔膽,更不用說吃了,即便吃了也沒有說是放心大膽地吃,都是戰戰兢兢,可以說,公民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是日益下降。

德法並舉是一記漂亮的“組合拳”。面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壯大,不少的無良商販和企業投機倒把、利益薰心,早就將道德倫理拋之腦後,只要是能牟取暴利,可以說是不擇手段,從來沒有想過人民民眾的生命安全,利益已經驅使這些生產企業道德觀和價值觀逐步扭曲,如不加以矯正,後果將不堪構想。除了通過德育進行糾正,恐怕也離不開法制的武器,所謂的治亂象需用重典就是這個道理。只要是危害到百姓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只要是涉及危害民眾利益的,必須嚴格懲處,將這些不法生產企業繩之以法,進行重處,這才能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食品安全生產環境,這也才能提高人民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更能體現政府的公信力。

真正的做到食品安全同樣離不開民眾的監督。打破食品生產企業的“暗箱”,將食品生產過程及信息進行公開,打造“陽光”下的食品生產,讓人民民眾切切實實地看在眼裡,明在心裡,這樣,再選擇吃什麼的時候,就不用提心弔膽、戰戰兢兢了,也就達到了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如何切實做到惠及百姓,消除食品安全隱患,不留死角,這才是目的。完善食品信息公開制度,建立食品安全紅、黑名單,這不就體現著黨和政府面對食品安全以人為本、勇於接受人民民眾監督的有力體現嗎?

食品安全已經逐步進入“快車道”,我們相信,黨和政府有決心德法並舉,生產企業有良心自律自覺,人民民眾有熱心勇於監督,全面出擊,不留死角,一定會打造出食品安全的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