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手抄報:有修養的人會更快樂

雖然說我們不應該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但實際上在生活中確實存在不一樣等級的人,那就是修養的劃分,而且有修養的人其實更容易感受到快樂,那么下面我們就去詳細的了解一下有修養的人是怎樣的?

心理健康手抄報:有修養的人會更快樂

有些人在《孟子》書中看到“性善”一詞,就以為他的觀點是人性本善。其實並非如此,因為孟子清楚指出:一個人吃飽了、穿暖了,生活安逸而沒有接受教育,就如同禽獸。由此可見,人不可能只靠本能而度過有意義的一生,修養是人生的必修課。

孟子認為自己有兩項特點:一是知言,二是善養浩然之氣。知言是指:在聽到別人說話時,可以判斷這樣的話是否有偏頗。至於浩然之氣,則是要依循“直”、“義”、“道”而行動。“直”是內心真誠而正直,“義”是指做合理正當的事,“道”是走在人生的光明大道上。這三點長期實踐下來,會讓一個人化解私心與欲望,處在任何環境都隨遇而安、自得其樂。

修養總是要在困境中接受檢驗。如果人性向善,則人生正途是擇善固執。擇善需要智慧,固執需要勇氣。一旦修養有成,快樂也將源源不絕。

任何一套好的哲學,在講明道理之後,都會讓人心平氣和,進而使人活得快樂而有意義,儒家也不例外。孟子指出:有三種快樂勝過“稱王天下”。

一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這並不是狹隘的家庭主義,當父母健在時,遇到年長的人,就比較容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兄弟姊妹平安無事時,遇到同學、同事、朋友,也比較容易推演出手足之情。

二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無論對天與對人,都沒有愧疚,心情就會舒暢。

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英才是指有心上進的年輕人,將自己的經驗與心得分享給後生晚輩,對整個社會的未來發展必將有所幫助,這又何樂不為?

修養是一種素質,是通過後天培養的,而且有修養的人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喜歡,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在公眾場合,就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說我們在生活中都應該學會做一個有修養的人,這樣更利於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