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手抄報資料:樹木與人類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樹木,包括衣、食、住、行。樹木是構成我們這個世界的基本要素,人類與樹木有著什麼樣的聯繫呢?

樹木一方面為我們提供衣食住行的一切必需品,同時還可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淨化空氣、減輕污染及噪音等等,從而為人類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樹木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也賦予了樹木以豐富的文化內涵。下面我就粗淺談一談樹木與人類有哪些關聯之處:

樹木與地名

任何一個地方的名字都與當地的地理特徵、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或故事有關。據《周禮.地官司徒》記載:設其社稷之遺而樹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與其野。意思是說在其居住或工作之地栽植樹木,栽什麼樹就叫什麼名。北京地區至今還有很多地方以樹木起的名字,如檀峪、大柳樹、大榆樹、松園、椴木溝、梨樹溝、槐柏寺街等等。

樹木與姓氏

在母系氏族時代,很多人是沒有姓氏的,但為了避免近親結婚造成不健康的後代,才出現姓氏。女人以姓區分、男人以氏區別。如何起姓和氏那?那只能看其周圍有什麼明顯的標誌物了或能看到什麼物體(動物或河流山川等)。如他們住的地方楊樹多或有一顆巨大的楊樹,那就姓楊;柳樹多且巨大就姓柳;欒樹多且巨大就姓欒了。在我們的百家姓里我們都可以找到豬(朱)、馬、牛、羊、猴(侯)、楊、柳、榆、槐、桑姓氏等,當然還有很多姓氏與樹木有關,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樹木與封建等級

據《周禮.春官冢人》記載:以爵等為丘封之度與其樹數。《春秋緯》:天子墳高三仞(古時7尺至8尺為一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這個規矩隨著社會的發展有所改變,我們到頤和園就能看到,在大雄寶殿也就是皇帝辦公的院內栽植的都是松樹,而在大臣們候朝的院內栽植的都是柏樹了。從以上可以看出,過去在墳地上栽樹是可以區分出一個家族的身份等級的。

樹木與道德

在古代封建統治時期,統治者對於百姓砍伐樹木,不是直接加以干涉,而是委曲曉導百姓,脾其知非時濫伐,足已傷其私德。故《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斷一樹,不以其時,非孝也。”

樹木與情感

據《詩經》記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說明是在房前屋後栽植樹木,以遺留子孫,而其子孫則重其祖先之手澤,倍加保護,以不愧對先人,並代代思念。正所謂:古樹留勝跡,思情代代傳。現在我們不是還有好多從山西遷徙至各地的人記不清自己的祖先是從哪裡遷走的,只知道是山西洪桐大槐樹那兒的嗎。所以樹木能夠拉近祖先和我們後代的情感,時刻提醒我們愛護樹木之重要。

樹木與權力

我們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還記得土改時丈量土地的方法,使用一個倒V字形中間再釘一根木條的工具丈量土地的,這實際上也是古代統治者代表權力象徵的工具。而這個工具——權杖,都來源於樹木,因為在古代,誰擁有的樹木、土地越多誰的權力就最大,所以我們的祖先在創造權杖這兩個字時,都用了“木”字旁。

樹木與皇位

坐落在海淀區北安河鎮宏偉村西側的七王墳(清光緒年間醇親王奕環的陵園),其墓地院牆外生長著一株古銀杏樹。相傳,在建造七王墳時,這株銀杏原本長在墓地院內寶頂的後面,且非常高大。有一天李連英向慈禧太后啟奏說:七王墳後有一株銀杏,銀杏又稱白果,白果樹下葬親王,“白”和“王”正好組成一個“皇”字,以後七王家將輩輩出皇上啊!好疑多疾的慈禧聽後,立刻帶人前往,到地發現果然如此,不禁怒氣衝天。心想:你七王的子孫後代要是輩輩出皇上,那我老佛爺往哪擺,我還怎么獨攬大權,穩坐江山!今天非要破你的風水不可。於是下令立即鋸掉這棵白果樹。可不論怎么鋸就是鋸不倒,眾人大驚。慈禧無奈,只好屏退眾人,蹲在樹下撒了一泡尿,這才放倒了這棵白果樹。但沒想到,第二年春天從老銀杏的遺留樹根處又滋生出好幾棵幼苗,沒過多久,竟長得挺拔茁壯。慈禧聽後又驚又怕,忙下令將銀杏樹連根挖掉,這還不放心,又令人拉來十多車石灰倒入坑中,然後澆水。石灰遇水立刻沸騰翻滾,冒出了騰騰熱氣。此時慈禧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這樣,一棵好端端的古銀杏硬是被活活害死了。然而,令慈禧意想不到的是,過了很久又從墓地院牆外滋生一株銀杏樹,光緒也因此又登上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