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手抄報資料:樹木與人類

在今昌平區流村鎮漆園村北口,生長一棵約500年生的古槐。該地區原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據記載,1943年大年初一,日本侵略者和偽保警隊,對漆園村清剿八路軍時,村幹部劉永顯為掩護八路軍撤退,被日本鬼子抓住並殺害於古槐樹下,至今樹幹上還留有殺害劉永顯烈士的槍眼。目前這棵樹已被當地政府保護,並列為了“抗日紀念樹”。每年的清明節,當地人們都會以不同方式祭奠這位抗日英雄。

樹木與民族驕傲

70年代初,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先生在參觀遊覽天壇後,感慨地說了這樣一段話:依美國的實力,象天壇這樣的古建築群,我們可以仿建若干組,但天壇里眾多的古樹,我們不論是花多少錢,採用多么先進的科學技術,也是無法仿造的。短短一席話,作為每一個中華兒女無不感到驕傲和自豪。感謝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這么珍貴的財富。我們沒有理由去破壞她,只能以百倍的愛心去呵護她。

樹木與文物

在眾多的名勝古蹟中,生長著大量的古樹名木,她們已被稱之為活的文物。因為她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她的價值比古建築更重要。

樹木與名勝古蹟

“古來寺廟多樹木”,大概佛教自漢明帝傳入中國,中經魏晉,皆祟奉而保護之,深得人心。至南朝時,佛像塔寺,所在千數。僅南京而言,就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多。至魏時僧尼達200餘萬人,大寺院有三萬餘所。每個寺院又無不有茂林環繞,概非此不足以雲清靜,故曰禪林,斧斤不得入之,是名山深林,乃衣缽之淵藪,暮鼓晨鐘,傳梵韻之清音。

“山有仙則名,水有龍則靈”。古蹟同樣也因有眾多古樹的陪襯,而顯得勃勃生機。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沒有古樹的名勝古蹟,除了建築年代不同,從表面上我們是看不出區別了的。人們一提起迎客松,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黃山,可以說迎客松已成為黃山的標誌,成為了黃山的“名片”。

樹木與生態

一棵樹到底值多少錢?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的一位教授,對一棵樹算了兩筆不同的帳:一棵正常生長50年的樹,按市場上的木材價值計算,那么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態效益來計算,其價值就遠不止這些了。據粗略測算,一棵生長50年的樹,每年可以生產出價值31250美元的氧氣和價值2500美元的蛋白質,同時可以減輕大氣污染(價值625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1250美元),還可以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棲息環境(價值31250美元),等等。講這些價值綜合在一起,一棵樹的價值就不是300美元了,而是20萬美元了。

據科學家測算:一畝的樹木,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放出49公斤氧氣;一個夏季可蒸發42噸水,一個可達300至500噸;一年可吸收各種灰塵22至60噸;一個月可吸收有毒氣體4公斤;一畝松柏林一晝夜能分泌出2公斤殺菌素,可殺死肺結核、傷寒、痢疾等病菌;一畝有林地比一畝無林地多蓄水20噸;一畝防風林可保護100多畝農田免受風災;每年除提供1立方米木材之外,不同樹種還可分別提供工業原料、燃料、肥料、果品等。

近年來,不少國家都在著手研究森林的間接效益。自1971起,日本用了3年時間對森林的間接效益進行了測算。日本有森林2500萬公頃,每年能儲存雨水2200萬億噸,防止水土流失57億立方米,棲息鳥類8100萬隻,產生氧氣5200萬噸。翌年間接效益總值折合人民幣1280億元,相當於日本1972年全年的總預算。芬蘭的森林一年生產木材的價值僅為17億馬克,而森林在環境中的間接效益所產生的價值則為53億馬克。美國森林的間接效益價值為木材價值的9倍。我國雲南省林業調查隊,對全省的森林效益進行過測算,結果是森林的生態效益的總價值占森林總效益價值的94%,直接效益僅占6%。由此可見,評價森林的作用,不能單純看它能生產多少木材和其他林產品,更重要的是要看它對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牧業生產等方面的間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