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姓的來源,姓梁的名人

一、 姓氏源流

梁氏,是個非常古老的中國姓氏。據史料記載,嬴姓伯益的後裔有個叫非子的人,非常善於養馬。於是周孝王便讓他負責養馬,結果養馬業得到了很大發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給他,被稱為秦嬴。非子的曾孫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討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殺。後秦仲的五個兒子率兵繼續攻打西戎,他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終於打敗西戎,收復了失地。秦仲的小兒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國,稱梁康伯。梁康伯以後的君主稱梁伯。他十分喜歡建造華麗的宮殿,時常大興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紛紛外逃。後來秦穆公滅了梁國,改稱梁地為少梁。亡國後的梁國子孫,大部分逃到了晉國,他們以原來的國名為姓,就是梁氏。另外還有以封邑名作姓氏的一支梁氏。春秋時期,晉國有解梁城、高粱、曲梁等地。晉惠公用五個城賄賂秦國,其中就有解梁城。被封在解梁、高粱、曲梁等地的後代就用封地名"梁"作為自己的姓氏。到了北魏時,少數民族代兆的撥列蘭氏也改姓梁,於是梁姓的家族又多了一支。

二、 遷徙分布根據《梁氏族譜》記載,梁益耳是梁康伯的玄孫,居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是為河東梁氏開基祖。梁鱔是康伯的九世孫,晚年居住在曲阜(今屬山東),其子梁聰又遷到鄆州(今約山東沂水縣附近)。西漢平帝末年,梁益耳的20世孫梁橋徙居安定(大約在今甘肅涇川縣北涇河北岸),是安定梁氏的開基宗祖;還有一支移居扶風(今陝西興平縣東南)。東漢時,除上述的地區之外,近河南和江南的一些地方已經有梁氏居民。西晉時,有梁芬,其女為晉懷帝後,因晉室離亂,舉族跟隨晉室渡江,子孫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屬廣西)等地間繁衍。梁芬之孫梁遐,在東晉做官,因為桓玄纂位,被迫跟隨隨晉安帝逃到福建洛陽縣三山里,後來在此定居,就成為了梁氏入閩的始祖。唐代以前,梁氏的居住地又擴展到今天河北、青海、四川、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世居陸渾的梁肅,在安史叛軍入洛陽後,"竄身東下,旅於吳越"。 梁遐的21世孫梁頎,在唐代移居泉州惠安縣黃淡村;25世孫梁熙嘏,在北宋時遷入廣東順德石蠟,其4世孫梁孟堅又遷至福建寧化石壁鄉。在此之後,這一支梁氏開始在閩粵發展繁衍。到了清康熙末年,有部分人移居台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海外開基立業。

三、 郡望堂號

【堂號】 梁氏的堂號主要有兩個,"儀國堂"和"保善堂"。宋時右丞相梁克家,風度修整,原則性強,雖近親、權、幸(權是大官,幸是寵官),也按原則辦事,好人賴以保全。被封為儀國公。另還有"安定"堂號。

【郡望】 主要有安定郡、扶風郡、天水郡、河南郡等。 

安定郡是西漢元鼎三年設定的,相當於今天的甘肅景泰、靖遠、會寧、平涼、涇川、鎮原及寧夏中寧、中衛、同心、固原等地。東漢移至臨涇(今甘肅鎮原東南),東晉又移治安定(今甘肅涇川北一帶)。這支梁氏,其開基始祖是春秋時晉國大夫梁益耳。

漢武帝時的太初元年,設定右扶風,是三輔之一。三國魏時改名置郡,相當於今天的陝西麟遊、乾縣以西,秦嶺以北一帶地區。這支梁氏,出自漢時安定梁氏的分支。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設定,相當於今天的甘肅通渭、靜寧、泰安、定西、清水、莊浪、甘谷、張家川等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這支梁氏,出自氏族梁氏。

河南郡,是漢高帝改秦三川郡而設定的,相當今河南黃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賈魯和上游地區及黃河以北原陽市。這支梁氏,多出自於匈奴族梁氏。

四、 歷史名人 

世人熟悉的成語"舉案齊眉"的故事就是東漢時期的梁鴻與妻子孟光所傳流下來的。梁鴻家境貧寒而博學多才。因為其詩作諷刺了官府的腐敗、奢靡而遭受達官貴人的迫害,後來不幸病死。據載,每天歸家,其妻孟光"為具食,舉案齊眉",以示敬愛。

梁姓最顯赫的家族是東漢時以梁竦為首的安定烏氏梁氏。章帝的時候,梁竦有兩女,都被封為貴人。小貴人生和帝。後來和帝即位。其孫是梁商,順帝時任大將軍,總管朝政,死後由子梁冀繼位。梁冀的妹妹梁納為順帝皇后,稱梁太后,另一個妹妹是桓帝皇后。梁氏一門前後七個侯,三個皇后,六個貴人,兩個大將軍,可謂滿門顯貴。

東漢時有隱士梁鴻;大書法家梁鵠,他的作品受到曹cao的喜愛,並且寫詩加以稱讚。趙時有戌卒起義領袖梁犢;

唐代有天文儀器製造家、畫家梁令瓚,文學家梁肅;

北宋有權知開封府的梁顥,官至太尉、開府儀同三司;南宋有女將梁紅玉,抗金義軍首領梁興,畫家梁楷;

明代有戲曲家梁辰魚;明末清初有建築工匠梁九;

清代有江南提督梁化鳳,詩人梁佩蘭,東閣大學士掌翰林院學士梁詩正,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梁國治,書法家梁章鉅、梁延楠;

近現代有曾於1921年出任國務總理的梁士詒;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維新變法倡導者梁啓超;森林學家梁希;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