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種類與功用

從清代道光年間梁章鉅的《楹聯叢話》迄今,對聯的分類始終耒取得一致的意見。因為標準不同,有的按創作方法分為新擬、脫化、集句等;有的按篇幅長短分為短聯、中聯、長聯等;有的按內容分為喜慶、哀輓、名勝、行業、題贈、諧巧等,都各自有其理由。茲依內容為標準分六類略作介紹。

(一)喜慶聯
這是為喜慶之事而作的對聯,其中春聯是產生最早、使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春聯不僅能為新春佳節增添歡樂的氣氛,更代表著人們在辭舊迎新時的美好心愿和期望。傳統習用的春聯如:
一元復始
萬象更新
舊時往往有以本歲乾支分冠聯首.如甲午年春聯:
甲第迎祥至
午風送暖來
春聯每年都需更換,在歲末貼春聯早已成為我國的一種民族習俗。北宋王安石《元日》詩就記載了這種風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後來,人們把這首詩縮成一副對聯:
爆竹一聲除舊
桃符萬戶更新
成為非常流行的通用春聯。解放後首屆全國迎春征聯,其中寫首都風光的一副是:
十里春風,長安兩路
千年曉月,永定一橋
充分反映了首都人民精神振奮、社會安定團結的時代風貌。
喜慶聯中用於祝壽的稱作壽聯。慶賀婚嫁等事的則稱婚聯或喜聯。壽聯常稱頌壽者功業、祈祝壽者健康。如一九一七年張元濟賀康有為六十壽聯
形其量者滄海
何以壽之名山
聯語認為康有為年青時“公車上書”,提出變法圖強的維新主張與措施.其器量像滄海一樣廣闊,他的著作,可以藏之名山,傳於後世,表現作者對康有為事業學問的高度讚揚。
壽聯多為他人所撰,但也有自壽的。自壽聯則常為抒寫情懷、言志寄慨之作,如鄭板橋六十自壽聯: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喔;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棱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閒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寫得筆調輕鬆,襟懷坦蕩,隨遇而安,不自求煩惱,於詩書畫中覓情趣,正是鄭板橋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喜聯也多以吉祥如意的語言慶賀之。如通用的婚聯:
志同道合
花好月圓
專用的如方爾謙賀女成婚
兩小無猜,一個古泉先下定
萬方多難,三杯淡酒便成婚
方爾謙與袁克文都喜收藏古錢幣,兩家兒女訂婚時只交換了一枚珍稀古泉幣,至民國初年完婚時婚禮也非常簡單。此聯純是紀實,文字雖淡,而格調高雅。

(二)哀輓聯
簡稱輓聯,也稱喪聯,是專用於悼念死者的對聯。這類對聯多是綜述死者生平,評價死者業績,表彰死者精神和情操,言簡意賅,感情深沉,如若以淋漓酣暢之筆出之,真乃長歌當哭,最為動人心魄。如林從龍挽友聯:
何幸識君,幾年客地棲遲,心上長留明月在
終生抱恨,從此鄉關望斷,雲中無復錦書來
聯語哀婉悽愴,感情真摯。上聯憶昔,將友情比作心中明月,純潔無邪;下聯傷今,痛失良朋,錦書難再。終生抱恨,想見傷友之情,是心中流血之嘆。
與自壽聯一樣,也有人在生前自撰輓聯的。如革命先烈熊亨瀚1926年就義前自挽:
十餘載勞苦奔波,秉春秋筆,執教士鞭,仗劍從軍,矢忠為黨,有志未能伸,此生空熱心中血
一家人悲傷哭泣,求父母恕,勸兄弟忍,溫語慰妻,負荷囑子,含冤終可白,再世當為天下雄
先抒壯志未酬之憾恨,後寫革命必勝之信念,表現出一個革命者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氣概。
自輓聯由於帶有遺言性質,發自肺腑,尤顯得真切動人。如某林氏婦自挽:
我別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無妻,願後日重訂婚姻,莫向生妻談死婦
兒依嚴父艱哉,小孩子終當有母,倘異時得蒙撫養,須知繼母即親娘
自知死期將近,猶以丈夫、兒女為念,拳拳之心,感人至深,讀之催人淚下。

(三)名勝聯
這是題於名勝古蹟的對聯,多帶有永久性的特點,與勝跡互相映襯.融為一體,成為各地風光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吳恭亨稱:“山川祠廟,非借文人之題詠,即名勝亦黯然寡色”;“江山之奇,借文字而益顯”(《對聯話》)道出了名勝聯產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