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弘祖簡介

徐弘祖

(1586~1641)  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自幼博覽群書,學問淵博。應試失敗後,淡泊功名,不求仕進。他酷愛史籍輿地之學,對歷代地誌的輾轉抄襲附會深感不滿,早年即有志於旅行考察。萬曆三十六年(1608),他開始有計畫的遠遊,直到五十五歲時為止。東遊普陀,南涉閩粵,西北抵太華之巔,西南達雲貴邊陲。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程期,不求伴侶,甚至飢食草木之實,進行實地考察,足跡遍於今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河南、陝西、山東、山西、河北、湖南、湖北、雲南、貴州等十六個省區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他所到之處,對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植物等科學問題,都作了深入而細緻的考察,以科學態度和驚人的毅力,以及銳敏的觀察和生動入微的文筆,逐日寫成考察記錄。

徐霞客的主要貢獻是詳細地考察和記述了中國西南地區廣大的石灰岩地區。在水文方面,對很多河流的源流做了詳細考察,並辨明了怒江、瀾滄江、紅河等江河的水源流向,推翻了許多陳陳相因的舊說,還將氣候、地形對植物的影響,作了詳細的描述。特別是他晚年對於西南廣大地區的岩溶地貌的考察,已開始進入規律探討的新階段。這一部分的考察記錄,成為世界科學史上最早出現的關於岩溶地貌研究的寶貴文獻。其記述與現代地質學對西南一帶的考察分類相符合。

霞客的全部考察日記後經友人整理,按地區輯錄成帙,定名為《徐霞客遊記》,但未刊行。後因累遭戰亂,多有散佚,幸有傳鈔諸本,歷經後人校刊,遲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才有初刻本問世,但已非全稿。20世紀20年代,其科學價值才被發現,1928年,丁文江主持編繪徐霞客旅行路線圖三十六幅,連同據嘉慶年間刊本標點的遊記本文及自著的《徐霞客先生年譜》一起印行。1980年,褚紹唐、吳應壽又根據新發現的兩部早年鈔本重加校補,另附旅行路線圖三十九幅,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是為當前《徐霞客遊記》的最佳版本。該書既是科學著作,又是一部名副其實的文學遊記。全書長達六十九萬字,敘述質樸、生動,被清代學者錢謙益贊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