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棠簡介

劉錦棠

劉錦棠(1844—1890.8),字毅齋,湖南湘鄉人,清朝名將。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出生於湖南湘鄉的一個農民家庭。他的父親劉厚榮參加湘軍,在岳州(今岳陽)被太平軍擊斃。從“報其父仇”的目的出發,他15歲時投入劉厚榮生前所部。此後隨其叔父劉松山轉戰於江西,安徽、陝西等地,參與鎮壓太平軍和捻軍,積功至道員,成為老湘軍中後起的年青將領。

在太平天國起義的影響下,陝西,甘肅等地回民相繼舉行起義,屢敗清軍。1867年(同治六年),清廷以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率兵鎮壓回民起義軍。1869年6月,清軍兵鋒直指甘肅義軍的重要基地金積堡。左宗棠以劉松山老湘軍為主力,對金積堡地區發起猛烈進攻。由於回民起義軍積極防禦作戰,清軍糧運不繼,進展緩慢。1870年2月14日,老湘軍統領劉松山被義軍擊斃,清軍士氣大挫。為了應付危局,左宗棠起用當時任老湘軍營務總理的劉錦棠代理統領。並提出了“堅守”與“退屯”兩種方案供其選擇。

劉錦棠審時度勢,認為“堅守”、"退屯"均不可取,力主繼續進攻。他向左宗棠建議說:“吾軍深入乏食,不力戰,賊即乘我,靈州旦暮失,大局不可支矣”(何維朴:《劉襄勤史傳稿》,第3頁),“必戳力致死,而後軍可全。”(《清史稿·劉錦棠》第41冊)這一意見得到了左宗棠的贊同。

為了激勵士氣,劉錦棠召集部將鼓動說:我軍功在垂成之際,不幸將亡師敗。各位都是跟隨我叔父多年的老將,難道忍心就此罷兵嗎!統一將領們的思想後,他又將劉松山的靈柩放在軍營之中,激發起大家的復仇之心,繼續向金積堡地區進攻。

金積堡位於靈州西南50里,東通花馬池,南通固原,西枕黃河。堡外有兩個險要的地方,一是西面的峽口,它是黃河青銅峽的峽口,又是控制流經金積堡的秦渠和漢渠的進水口,二是東面的永寧洞,它是山水河通過秦渠涵洞的地方,也是控制秦、漢二渠的出水口。為了搶占有利地形,劉松山曾集中兵力攻下了這兩個軍事要點,但峽口不久又被義軍奪回,清軍陷入了將被義軍水淹的不利境地。為了扭轉這一態勢,劉錦棠首先加強了糧道防護和對永寧洞的防守,接著率兵攻占了靈州至吳忠堡之間的各堡寨,為攻取金積堡打開了通路。對劉錦棠的這些部署與戰果,左宗棠很滿意,上奏清廷,“薦其才可大用”。清廷立即下旨,加封劉錦棠三品卿銜,令其正式統領老湘軍。

為了抵禦劉錦棠的進攻,回民起義軍首領馬化龍依託秦、漢二渠挖壕築牆,修堡建壘,使金積堡內外牆壁縱橫,堡壘環列,渠水環復,易守難攻,還相繼掘開了秦渠、板橋堰和山水河,使清軍營地陷入一片水泊之中。面對這些困難,劉錦棠毫不畏懼。他身先士卒,往來於爛泥之中,率領老湘軍逐次進攻,步步為營,苦戰數月,終於攻占了金積堡外圍各堡寨,開始轉入對金積堡的進攻。

金積堡修築得十分堅固,堡牆高4丈,厚3丈,周長9里,堡中有堡,防守十分嚴密。劉錦棠則以深溝高壘圍困。他令清軍環堡挖了兩道深1丈寬3丈的長壕,壕邊築起高約丈余的圍牆,切斷金積堡與外界的聯繫。與此同時,還築成幾座炮台,居高臨下,不斷向堡中轟擊。終於迫使馬化龍於1871年1月6日到清營投降,遂占金積堡。3月2日,按照左宗棠的指令,劉錦棠殘酷地殺害了馬化龍父子及1800多名起義軍將士。

1872年7月,劉錦棠護送劉松山靈柩回湖南安葬。一年之後,他率領18營老湘軍進攻馬桂源和馬本源領導的西寧回民起義軍。由於義軍利用西寧以東從小峽到大峽90里險要山谷堅決抵抗,劉錦棠只好強攻,前後兩個多月,血戰50餘次,才攻占峽口隘路,進駐西寧。

1873年10月底,劉錦棠又奉命率5營人馬參加攻打肅州(今甘肅酒泉)。他利用義軍降將喊話誘降,守城義軍首領馬文祿於11月4日開城繳械。左宗棠歷數部將鎮壓陝甘回民起義軍的戰功,將劉錦棠排居第一。清廷依此擢升他署甘肅西寧道。

1875年,中亞地區浩罕汗國的軍事頭目阿古柏,乘新疆動亂之機,率兵侵入天山南北,在英、俄兩國的支持下,建立了所謂“哲德沙爾汗國”的殖民統治。1871年,沙俄又直接出兵強占了伊犁地區。1873年,原陝西回民起義軍首領白彥虎叛國,率部投靠了阿古柏。面對外敵入侵和李鴻章等重臣主張放棄新疆的嚴峻形勢,劉錦棠以鮮明的愛國主義立場,堅決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的主張。從1875年(光緒元年)春開始,劉錦棠駐紮涼州(今武威),積極整軍備戰,將55營老湘軍精簡成25營,並結合新疆的敵情與地理特點,進行了一年多的作戰訓練,為收復新疆準備了一支勁旅。

1875年5月3日,清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左宗棠於9月24日向清廷推薦他認為“英銳果敏、才氣無雙、志慮忠純”的劉錦棠為前敵指揮,總理行營事務,很快得到了清廷的批准。

1876年4月26日,劉錦棠在肅州統率25營老湘軍分批經過千里戈壁,向北疆進軍。他依據左宗棠“緩進急戰”的戰略方針,決定在“新谷遍野、有糧可因”的新秋之際發起北疆作戰。7月下旬,會合先期進疆停駐於濟木薩(今吉木薩爾)的金順部39營人馬,首先進占阜康,準備攻打古牧地(今米泉),撤除烏魯木齊的屏障。

防守烏魯本齊地區的有投降阿古柏的馬人得、白彥虎等部2萬多人,其中6000多人駐守古牧地。從阜康到古牧地有兩條道路,一是途經戈壁、缺乏水源、無敵軍防守的大道,一是途經黃田,水源充足、但有重兵防守的小路。敵軍意在迫使清軍走大道,過戈壁,陷入人馬渴乏的困境。劉錦棠將計就計,8月8日,派出部隊掘井挖渠,開溝引水,擺出要走大道的架勢。10日夜晚,突然率領精銳部隊,從小路進擊,當夜奪取黃田,第二天進圍古牧地。他令炮隊在城外修築炮台,用開花大炮把城牆轟塌了幾個缺口,令突擊隊從缺口搶攻入城,於17日占領古牧地,全殲守敵。

攻取古牧地時,劉錦棠從繳獲的信中獲悉烏魯木齊防守乏人,南疆阿古柏韻援兵也難迅速到來。於是,立即決定乘虛蹈隙,除留兩營兵力防守古牧地外,大隊人馬星夜向烏魯木齊疾進。次日黎明,部隊抵達烏魯木齊外圍,炮隊在六道灣的山樑上架炮向城裡射擊。馬人得、白彥虎沒有料到清軍如此神速,炮聲一響,便棄城南逃。

收復烏魯木齊之後,劉錦棠令金順率部西攻昌吉、呼圖壁和瑪納斯,自率老湘軍清剿殘敵,準備南進。不料瑪納斯南城之敵負隅頑抗,金順部清軍久攻不克。劉錦棠又派羅長祜率領11營老湘軍馳援,於11月6日將該城攻克。這時大雪開始封山,劉錦棠遵照左宗棠的意見,進行整軍備戰,準備來年春天舉兵南進。

阿古柏得知烏魯木齊失守的訊息後,從喀什噶爾(今喀什)趕到託克遜部署防禦。他派心腹艾克木汗率步騎8500人和馬人得、白彥虎殘部,以及1萬民團守吐魯番,令其大總管愛伊德爾砰里率步騎4400人守達阪城,並在東西天山隘口之間築起了一座新城;令其次子海古拉率步騎6000人守託克遜。三城互為犄角,妄圖阻止清軍南下。

1877年4月上旬,劉錦棠按照左宗棠三路並進的部署,與張曜,徐占彪約期進發。14日,劉錦棠率領31營人馬(新補充了炮騎各3營),從烏魯木齊南下,於16日夜晚包圍達阪城,直至次日凌晨城中守敵才發現。天亮後,劉錦棠環城偵察敵情,坐騎中彈倒地,他易馬面前。摸清城防概況後,命令各營環城挖壕築壘,嚴密鎖圍。同時構築炮台,準備強攻。當清軍兩次擊退海古拉派來的援兵之後,愛伊德爾呼里盼援無望,便準備突圍南逃。劉錦棠命令夜間遍燃火把,密切監視。19日晚,城東炮台築成,他當即下令以開花大炮向城內轟擊。由於彈藥庫中炮爆炸,加之大風驟起,烈火燃遍全城。守敵驚潰,四散奔逃。劉錦棠一面指揮各營截擊,一面發動喊話勸降。在軍政攻勢下,守敵頭目紛紛投降,愛伊德爾呼里也被活捉,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對於大批俘虜,劉錦棠遵左宗棠之囑,實行寬待政策,凡是新疆平民,不論哪個民族,全部釋放回家,並發給衣糧。其他俘虜,願留者留,願走者走。在這一政策的感召下,愛伊德爾呼里主動給阿古柏寫了勸降信。在整個進軍南疆的過程中,劉錦棠始終實行了寬待俘虜的政策,對分化瓦解敵人起了重要作用。

攻占達阪城後,劉錦棠分派羅長祜率步騎6營與張曜、徐占彪兩路人馬於26日攻取了吐魯番。自率騎兵於同日趕到託克遜,截住準備南逃的敵軍。經過激戰,除海古拉率2000多人逃脫之外,殲敵4000餘人。至此,歷時不到半月,勝利地結束了攻占三城的戰役。

占領託克遜後,劉錦棠決定待秋糧採運充足之後再行南進。在此期間,敵情發生了重大變化。5月29日,阿古柏患中風而死<一說被部下打死)。海古拉攜其屍南返時,被其長兄伯克胡里所殺。艾克木汗在庫爾勒自稱為“汗”,又被伯克胡里敗於阿克蘇,遂率殘部逃入俄境。伯克胡里繼承了阿古柏的汗位後,除留部分人馬防守東四城外,自率主力退保西四城。

依據南疆八城的地理和敵軍分布情況,劉錦棠把進軍南疆的部隊分成兩個梯隊:以老湘軍為第一梯隊,專門“主戰”,以張曜部為第二梯隊,“且戰且防”。9月27日,劉錦棠率領第一梯隊32營先期出發,10月2日進抵曲惠。為了消滅逃至庫爾勒觀望動靜的白彥虎,他兵分兩路,令余虎恩,黃萬鵬率馬步14營,取道烏什塔拉,沿博斯騰湖南岸進攻庫爾勒側背;自率主力沿大路過開都河,從正面進搗庫爾勒。9日,兩路人馬會師庫爾勒時,白彥虎已西逃庫車。

針對白彥虎長於流竄的特點,劉錦棠斷然決定親率精騎1000、健卒1500先行追擊,令羅長祜領大隊人馬隨後跟進。在劉錦棠的帶領下,先行部隊從庫爾勒啟程後,三晝夜疾馳400多里,15日追到布古爾(今輪台)時,擊潰敵騎千餘。18日追到庫車城外時,又斃敵千餘。22日終於在銅廠和木雜喇特河(今木扎提河)追上逃敵,經過激戰,消滅一部,余敵繼續西逃。24日追到阿克蘇城外時,當地維吾爾族人民已自動占領該城“以待官軍”。這時,白彥虎部經烏什逃向喀什噶爾,伯克胡里留守東四城的殘部則逃向葉爾羌。對於劉錦棠指揮的這一階段作戰,左宗棠十分滿意地讚揚說:“三旬之間,迅掃賊氛,窮追三千里,收復東四城,殲敵數千,追回難民數十萬,決機神速,古近以來,實罕其比。”(《左文襄公全集·札件》,嶽麓書社1986年版,413頁)

東四城克復之際,原來投降阿古柏的和闐頭目尼牙斯反正,主動率兵圍攻葉爾羌以策應清軍。叛國降敵的前喀什噶爾守備何步雲也反正,率領原部占據了喀什噶爾漢城,因力單難支,派人到阿克蘇向劉錦棠乞援。在這種情況下,劉錦棠毅然決定改變原定首先攻占葉爾羌的計畫,不待第二梯隊抵達阿克蘇,不顧長途追擊作戰的疲憊,馬上進軍喀什噶爾。他令余虎恩率5營人馬取道巴爾楚克(今巴楚東)、瑪納爾巴什,進攻喀什噶爾;令黃萬鵬率步騎9營取道布魯特遊牧地,疾指喀什噶爾,自率主力進駐巴爾楚克,居中策應。12月17日晚;余、黃兩部兵臨喀什噶爾城下,當晚將回城克復,伯克胡里和白彥虎分率殘部逃入俄境。21日,劉錦棠進取葉爾羌,24日占領英吉沙爾,董福祥於次年1月2日進占和闐。一月之內,清軍馳驅2000多里,奪取西四城,勝利收復了南疆。

捷報傳到肅州大營,左宗棠情不自禁地稱讚劉錦棠的指揮道:“籌策之周,赴機之速,古今未嘗有也”,“大軍西征,如飛如翰,自秋徂冬,挈回疆全境還隸職方,即勞烈而論,已足光垂史牒。若夫功成迅速,則實古今罕見之事。”(《左宗棠全集·札件》,嶽麓書社1986年版,420頁)清廷也高度評價劉錦棠“智勇深沉,出奇制勝,用能功宣絕域,(《左文襄公全集·奏稿》五十二卷,第49頁),將其晉為二等男爵,5月晉太常寺卿,8月授通政使司通政使。

伯克胡里和白彥虎漏網逃入俄境,劉錦棠“常引為大恨”。為此,他注重邊防卡倫建設,加強了對殘敵竄犯的戒備。

1878年9月,白彥虎派其心腹金山率幾百人馬,侵入阿克蘇以西邊境。27日,劉錦棠率騎兵900,步兵300,從喀汁噶爾出發,沿邊境急馳,截住該敵,活捉金山,全殲所部。

12月上旬,伯克胡里派其親信頭目阿里達什率480餘人侵入喀什噶爾西部邊境。劉錦棠認為,阿古柏殘部屢次回竄,“名為該部尋仇,實由俄回嗾使”,“必大加懲創,方免頻來擾邊。”(《劉襄勤公奏稿》卷七)9日夜,劉錦棠親率騎兵900,步兵1100人,兵分三路,在當地布魯特人的協助下,全殲了這股敵軍,擊斃了阿里達什。

1879年初,原阿古柏部將艾克木汗勾結布魯特頭目阿布都勒哈瑪,聚集了2300多人來犯,侵擾到離喀什噶爾只有200多里的博斯塘特勒克一帶。劉錦棠出動4000多人馬,兵分三路,乘艾克木汗襲擊清軍營寨之機,設伏於博斯塘特勒克山谷內外,誘其入伏,四面包圍,除艾克木汗與阿布都勒哈瑪領100餘騎逃脫以外,其餘全部被殲。

9月上旬,艾克木汗和阿布都勒哈瑪又糾集2000多人馬,“聲言奉俄國號令,攻取喀,英各城”(《新疆圖志》卷九十七,《奏議》七),經喀什噶爾以西700餘里的烏什恰提卡倫,兵臨色勒庫爾(今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城下,企圖先占該城作為立足之地,劉錦棠聞訊,親率馬步2000,攜帶乾糧,經英吉沙爾,取道荒無人跡的岩壑山路,晝夜兼程向色勒庫爾疾進。艾克木汗得知清軍大隊來援,便撤離色勒庫爾向北逃竄。劉錦棠立即改道向北,鑿冰為道,冒險翻越終年積凍的卡拉塔什達阪,以4晝夜馳800里的速度,終於追上逃敵,將其全部殲滅。

左宗棠評價劉錦棠殲滅竄犯殘敵的作戰指揮道:“用兵不越旬時,渠目幾無漏網,而內地各城,安堵如故,雞犬無驚者,則審機之明,赴機之速,有以致之。”(《新疆圖志》卷九十七,《奏議》七)新疆各族人民對劉錦棠堅決保衛新疆的歷史銘刻在心,當1898年俄國武裝侵占新疆的帕米爾地區時,廣大軍民懷念說:“若前撫臣劉錦棠在任,斷不至此。”(《陶勤肅公奏議遺稿》,卷十一)

1880年3月,清廷任命劉錦棠幫辦新疆軍務。他為配合左宗棠準備武力收復伊犁而積極備戰。8月,左宗棠奉召回京,劉錦棠接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84年11月任新疆巡撫,又授兵部尚書銜。在此期間,他改革新疆原軍府制,在建省過程中,將徵兵逐步改為防軍,規劃,建設了全疆的邊防,為鞏固西北邊疆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這時的劉錦棠已是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然而,他對升官晉爵不感興趣,伊犁收復以後,多次以祖母老病和自己患腳疾為由,申請開缺回鄉,但是,當一聽說法國侵略軍占領越南襲擊諒山,威脅廣西、雲南的訊息後,“不禁積憤填胸”,乃於1884年8月21日上了一道《請率師與法夷決戰折》,“請旨率師東下,與之決戰,以紆積憤”,並且表示,“臣之腳疾雖迄未痊,而當國家有急,當奮不顧身。”(《劉襄勤公奏稿》,卷七)他在奏摺中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認為只要堅決抵抗,無論陸戰、海戰,都有取勝把握,要求準其自募6000人東下赴越,抗擊法寇。可惜清廷妥協方針已定,拒絕了劉錦棠的請求。9月13日,劉錦棠又上奏請戰,再次要求奔赴抗法前線,並且說明並非邀功請賞,只是為了報效國家。清廷又未準允。

1890年2月6日,清廷晉劉錦棠為太子太保。5月,他回湘省親。9月2日,劉錦棠從湖南上奏申請開缺養病。此後他一直在籍休養。1894年4月,中日戰爭一觸即發。清廷想起這位智勇雙全的戰將,7月令湖廣總督張之洞前往湘鄉傳旨,令其召集舊部速赴遼東。為了抗擊日寇,劉錦棠抱病啟程,剛到湘鄉縣城,忽患中風,左體偏癱,8月去世。

劉錦棠雖然積極參與了鎮壓太平軍,捻軍和回民起義軍的作戰,有段不光彩的歷史。但是,他指揮清軍收復和保衛了新疆,這一重大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他在作戰中所表現的不畏強敵、敢打敢拼、勇猛頑強的戰鬥作風和沉著機智、靈活機動、出奇制勝的指揮才能,在晚清反對外敵入侵的作戰中也是不多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