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簡介

奕簡介

(yixin 1832—1898)晚清重臣,洋務派領袖。愛新覺羅氏,道光帝第六子,鹹豐帝異母弟。1851年(鹹豐元年)鹹豐帝登基時封為恭親王。1853年太平軍北伐逼畿南,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次年授都統、宗令等職。1855年母逝,為母爭皇太后封號,忤鹹豐帝,被罷軍機大臣等職。1857年復都統職,1859年授內大臣。1860年英法聯軍陷北京,鹹豐帝出奔熱河,受命為議和全權大臣,分別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漸悉洋情,形成洋務思想。1861年奏請與英、法等西方國家保持“和睦”關係,全力對付“發捻”,變通清朝的外交、通商、教育制度以適應形勢需要。在他主持下,總理衙門、同文館相繼成立。同年鹹豐帝病逝,與兩太后發動北京政變,將顧命大臣輔政改為兩太后垂簾聽政及議政王輔政,被命為議政王,掌管軍機處及總理衙門,享王爵世襲、親王雙俸等殊榮。對外主張“和戎”,以妥協保“和局”,換取外國支持,鎮壓太平天國。在購買外國船炮,訓練新式海陸軍,興辦近代軍用、民用企業,推廣西學,培養科技和外語人才,派出駐外公使及留學生等問題上持開明態度。1867年(同治六年)以倭仁等反對學習天文算學,反覆與之論辯,力排眾議,謗論遂息。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地方實力派相呼應,促成清末“同光中興”。因聲望日高而受慈禧猜忌。1865年以“內廷召對,時有不檢”,罷議政王等一切職位。經廷臣求情,復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等職,但撤消議政王封號。1873年又以“召對失儀”降郡王,鏇復親王爵。經兩次挫折,銳氣減剎。中法戰爭期間不輕言戰,受言官彈劾。1884年4月(光緒十年三月)慈禧以“因循貽誤”的罪名,罷免其一切職務,令家居養疾。1894年中日戰爭爆發,重被起用。9月授總理衙門大臣,並總理海軍、會同辦理軍務及內廷行走。又命督辦軍務,節制各路統兵大臣。12月授軍機大臣。雖膺重任,但暮年氣衰,無大作為,反對維新派的改革主張。“百日維新”前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