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玉簡介

張家玉簡介

張家玉,字玄子,號芷園,廣東東莞人,明萬曆四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1616年1月31日)出生於東莞縣城西北村頭村(今東莞市萬江區村頭)一個貧窮家庭,家玉生性聰敏,精通經文,\"好擊劍,任俠,多與草澤豪士游\",這一點對他日後影響很大。

張家玉19歲考取秀才,為廣州儒學生員。22歲鄉試中舉人後,其族兄張一鳳任廣西左江兵備參議,招他到官署中讀書,明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家玉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時年29。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三月,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家玉報名被執,四月,家玉上《陳情書》及《薦人才書》與李自成,《陳情書》請賓而不臣。《薦人才書》薦劉宗周、黃道周、史可程(史可法弟)、魏學濂等。自成召見,長揖不跪;許以官職,亦拒絕,於是被縛於五鳳樓,七日不食,後獲釋。當李自成率兵抵抗吳三桂時,家玉乘隙奔回故鄉。十二月,在南京成立的南明弘光政府以六等定從李自成諸臣罪,家玉罪在五等,逮問至東莞,拘至南京,為有力者辯解,乃得免。

弘光元年(公元1645)五月,清兵攻破南京,弘光帝朱由崧被俘。張家玉走杭州,與黃道周、蘇觀生(亦東莞人)、鄭鴻逵等奉唐王朱聿鍵至福州。閏六月,朱聿鍵即帝位,改元隆武,家玉被授為翰林院侍講,兼管理《起居注》,不久兼理吏、戶、禮三科事。七月初一,隆武帝征江西,家玉請從軍,隆武帝愛其文武兼備,命為任兵科給事中,監督御右營鄭彩的永勝軍,出杉關,又賜\"正大光明\"銀印及數指令性的\"堂帖\",便宜行事。十月,清將金聲桓圍撫州,張家玉率軍馳援。十一月,自十一日至十四日,先在許灣(今江西臨川),後於千金坡,與清兵遭遇,家玉用埋伏誘敵之計,率眾奮戰,接連大敗清軍,十六日解撫州之圍。

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正月,家玉多次請鄭彩乘勝出兵西進,鄭彩畏縮,家玉請之再三,不得已,遣前鋒,至硝石,清兵將至,鄭彩竟盡撤其軍,棄新城(今江西省黎川),入杉關。家玉與新城知縣李翔招募鄉兵防守。清兵至,家玉自帶親軍、鄉兵二百餘人與清兵戰於城南,在這場保衛福州門戶的屏障--新城之戰中,因眾寡懸殊,家玉兵敗、中箭、墮馬、折臂昏迷,幸得司都林雄蒙被、冒箭沖入陣中,才把他救回。

當時,隆武朝中,鄭芝龍掌管兵權,芝龍與清招撫江南大學士洪承疇有同鄉之誼,蓄意降清,竟然與洪承疇暗中相約:\"(清兵)由旱路則撤杉關,由水路則撤水師。\"鄭彩畏敵如虎,家玉有感於鄭氏的不可靠,遂自請募兵於潮惠,二月下旬,得到隆武帝欽準籌餉招兵,並為未來的新軍賜名\"武興營\",寓意光武中興,委家玉為新軍\"監督總理\"。三月,家玉至潮惠,即招降鎮平(今廣東蕉嶺)賴其肖,得萬人,又招降嘯聚山林的黃元吉、黃如海,得萬人;家玉在潮惠共招農民軍十餘萬人,選取其中精壯萬人分為五營。下當家玉整頓軍容準備開赴前線時,撫州、福州相繼陷於清兵之手,隆武帝被俘於汀州。剛剛建立起立的武興營新軍,因大勢已去,士無固志,糧餉又缺,張家玉在失望之中,只好將武興營解散。於八月返回家鄉東莞,另謀起事。

十一月,蘇觀生擁立朱聿□(釒粵)於廣州,年號紹武,丁魁楚、瞿式耜擁立朱由榔於肇慶,年號永曆。廣東\"百里之內,兩君抗拒\",二帝先而詆斥指責,繼而兵戎相見,於是高峽、三水之間,無日不戰。清將佟養甲、李成棟乘虛由潮惠以輕騎侵廣州,十二月十四日,清兵破廣州,殺朱聿□(釒粵)。清廷新任命的兩廣總督佟養甲,慕家玉之名,於是致書家玉,盡威逼利誘之能事,被嚴辭拒絕。佟養甲又糾合與家玉有交往的降清明臣及家玉同榜進士張元琳勸降,亦被家玉以:\"玉惜此發也(當時清兵入關,便令人民按清制剃髮),拔去一莖,即禪我以清朝天子,猶且不屑,拘拘官爵,豈足云乎?!\"拒絕。他一方面積極組織義軍,一方面派人與南海陳子壯、順德陳邦彥兩路義軍聯絡。(三人後被合稱為\"廣東三忠\")

永曆元年(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正月,東莞知縣余經國降清,清軍入東莞,到處燒殺搶掠,引起東莞人民強烈反抗,中堂、道滘等水鄉一帶人民紛紛組織抗清。道滘的勝利鼓舞了張家玉,他立即派人到道滘聯繫,道滘首領葉如日派船迎家玉,尊為主帥。家玉精選驍勇精壯鄉兵五千餘人,加緊訓練,申明約束,整頓軍紀,誓師抗清。

三月初四,家玉起兵道滘,得惠陽淡水農民武裝首領李萬榮加入。三月十四,家玉率義軍約聯博羅韓如琰義軍攻入莞城,活捉清知縣鄭鋈,擒殺清典吏趙元鼎,同時任命原明朝的東莞儒學訓導張珆為知縣。布置停當後即還師道滘,為收復廣州作準備。十七日,清廣東提督李成棟率大軍攻東莞縣城,張家玉與之大戰於萬家租。由於倉促應戰,且清軍人多勢眾,家玉兵敗,退回道滘。二十八日,清軍攻道滘,大戰三晝夜,義軍雖斬殺清軍千餘人,但自軍亦傷亡慘重,道滘遂陷。家玉敗走新安西鄉(今屬深圳寶安),得到當地大豪紳陳文豹的支持,\"諸山驍勇皆起應之\",遂重整義軍,接著攻克新安。四月初十,李成棟遣戚元弼及義子賈九率軍攻西鄉,為家玉所敗。

六月十七日,李成棟親率大軍陷新安,轉而攻西鄉。清軍勢大,張家玉且戰且退,沿虎門(今東莞市虎門鎮)、厚街(今東莞市厚街鎮)退到企石鐵崗(今東莞市企石鎮),得\"草澤之友\"姚金、陳穀子、羅同天、劉龍、李啟新等投效之眾五千餘人,力量得到補充,便揮軍先陷博羅(今廣東博羅),再克連平(今廣東連平)、長寧(今廣東新豐)、歸善(今廣東惠陽),後回師博羅。清軍圍博羅,家玉脫圍至龍門(今廣東龍門),又招募得四五萬人,不久攻陷增城。

七月,陳子壯在番禺;九月,陳邦彥在清遠,先後為清兵擊潰。十月,李成棟集結步騎大軍撲向張家玉駐地增城,雙方大戰十日,家玉兵敗,身中九箭,負重傷,不願被俘,遂投野塘而死,年僅33歲。

張家玉和眾多明末清初的抗清英雄一樣,具有至死不渝的愛國熱忱及毀家紓難的高風亮節的共同特點。但家玉與他們不同之處,在於對待農民武裝的開明態度。他自小受封建知識教育,決定了他不可能同意或參與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但可貴的是,他不象一般亡明士大夫那樣,對農民軍深惡痛絕,甚至於把明亡之罪歸於李自成,儘管他被李自成縛於五鳳樓七日,但說到明朝的覆滅時,他說:\"我明所用不得人,至有今日之禍。\"明室之所以亡,乃是\"首逆\"的\"賣國\",並沒有大罵李自成。及後與顧之俊聯名上疏,懇請隆武帝聯合深明大義的李自成軍餘部高夫人、李錦等,立營\"忠貞\"。更有說服力的是,他起兵後,之所以能夠蹶而復起,敗而複合,都是得到農民武裝力量的支持,這一點足見張家玉與一般的士大夫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