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莘簡介

《三朝北盟會編》

宋代史學名著。二百五十卷。作者徐夢莘(1126~1207),江西清江人。二十九歲舉進士,一生大部分時間居家著述,至紹熙五年(1194)六十九歲時才撰成《三朝北盟會編》一書。“三朝”,指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宋高宗趙構三朝。該書會集了三朝有關宋金和戰的多方面史料,按年月日標出事目,加以編排,故稱為“北盟會編”。宋金和戰是北宋末南宋年間頭等大事,宋人據親身經歷或所聞所見記錄成書者,不下數百家。但“各說異同,事有疑信”。因此,徐夢莘將各家所記,以及這一時期的詔敕、制誥、書疏、奏議、傳記、行實、碑誌、文集、雜著等,凡是“事涉北盟者”,兼收並蓄,對記述的異同和疑信,也不加考辨。書成之後,慶元二年(1196)實錄院取進,作為編修《高宗實錄》的參考。其所引用的資料也因史館缺少,錄進了一百多種。

為此,宋廷特除徐夢莘為直秘閣。此後,徐夢莘又繼續編纂了《北盟集補》五十卷,但早已失傳。由於徐夢莘痛感“靖康之禍”,靖康史事也就成為該書的一個重點。該書自政和七年(1117)宋遣使與金訂“海上之盟”開始,至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顏亮被殺,次年宋金恢復和議止,共書四十五年事。靖康為時不過一年半,卻占了七十五卷,幾乎占全書的三分之一,而且敘事亦極細緻。作者通過大量事實和細緻的敘述,以揭示自“海上之盟”到“靖康之禍”的原委終始。《三朝北盟會編》徵引的文獻材料達二百多種,而且所引用的全錄原文,因此保存了文獻材料的原貌。這種引用方法,在過去編年史著作中是不多見的。該書徵引的史料,有許多後來散失,賴該書得以保存,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了方便。此外,有些史冊,諸如《建炎通問錄》、《順昌破賊錄》、《靖康小雅》、《偽齊錄》等,多與《會編》所載文字相同,當系從該書輯錄出來的。《三朝北盟會編》史料豐富,記述詳贍,為研究遼、宋、金史的基本史籍之一。

該書長期僅有抄本流傳,竄改甚多。現存通行本,有光緒四年(1878)袁祖安的活字排印本,光緒三十四年許涵度的校刊本。許本較勝於袁本,但錯誤仍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