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沂中簡介

楊沂中

楊沂中(1102—1166),字正甫,代州崞縣(今山西原平北)人,南宋名將。

楊沂中生於將門世家,祖楊宗閔,永興軍路副總管,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軍攻占永興軍(今陝西西安)時戰死,後謚忠介。父楊震,宣和三年(1121)從折可存鎮壓方臘起義軍,後任麟州(今陝西神木北)建寧寨知寨。靖康元年(1126)十月,建寧寨陷,楊震“與子居中、執中力戰沒”,後謚恭毅。

楊沂中為楊震長子,宣和末應募從軍,靖康元年十二月,從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揚祖勤王,隸屬張俊部。建炎三年(1129)三月,從張俊鎮壓苗傅、劉正彥兵變以功升任統領。建炎四年正月,從張俊抗擊金軍於明州(今寧波),以功升中軍統制(領)。同年六月,改御前軍為神武軍。紹興二年(1132)三月,以張俊的神武右軍的中部(軍)統制楊沂中,升任神武中軍的長官統制(後設都統制)兼提舉宿衛親軍。所部雖不滿5000,但楊沂中逐漸成為宋高宗的心腹。紹興三年九月,楊沂中兼任權殿前司公事,紹興五年,南宋進行軍制改編,神武軍改為行營護軍,並組建新的三衙軍,楊沂中改任權主管殿前司公事,正式成為殿前司長官,所統神武中軍改為殿前司軍,但仍屬次要部隊,常在前護軍韓世忠、中護軍張俊的節制下進行抗金戰爭。紹興六年十月,在被列入“十三處戰功”之一的藕塘之戰中,楊沂中因功建節,授保成軍節度使、殿前都虞候,後又兼領侍衛馬、步軍司,統管三衙親衛軍。紹興十一年,在也被列為“十三處戰功”之一的柘槔之戰後,楊沂中以功升開府儀同三司為使相,兼殿前都指揮使。當年十二月,宋高宗、秦檜殺害岳飛,在殺岳雲、張憲時,楊沂中任監刑官。次年賜名存中。紹興二十年,楊存中封恭國公仍兼殿前都指揮使。三十一年二月遭陸游等抨擊後,擔任殿前司長官達25年之久的楊存中罷職,升太傅,領宮觀閒差,進封同安郡王,宋高宗說:“楊存中之罷,朕不安寢者三夕。”同年十月,在金帝完顏亮南犯臨江的形勢下,起用楊存中任御營宿衛使,統率親衛軍。次年正月,又被任為江、淮、荊、襄路宣撫使,因朝臣反對而改為只任兩淮防務。同年五月,御營宿衛司被撤銷,楊存中罷職,再領宮觀閒差。

隆興元年(1163)五月,北伐宋軍在符離(今安徽宿州)之戰中潰敗。六月,樞密使張浚罷兼都督,楊存中又被起用為御營使、措置江防事。同年八月,張浚復兼都督,楊存中再次罷職。次年八月,張浚死後,楊存中又被起用為同都督,在宋金議和進行期間,負責江淮防務。同年十二月,宋金議和。乾道元年(1165),撤銷江淮都督府,楊存中升寧遠、昭慶二鎮節度使,領宮觀閒差。乾道二年(1166)死,終年65歲,追封和王,謚武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