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簡介

李孝恭

李孝恭(591—640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唐朝宗室,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父親李安,隋朝時任領軍大將軍,唐初封為西安王。李孝恭“少沉敏,有識量”(《新唐書·李孝恭列傳》)。

隋義寧元年(617年)十一月,李淵攻克長安後,拜李孝恭為左光祿大夫。十二月,又為山南道招慰大使,負責招慰山南。李孝恭由金州(今陝西石泉東)出發,直抵巴蜀(今四川境內),降附者達三十餘州。當時農民起義軍朱粲部不願歸附,李孝恭率軍將其擊破,俘其眾,諸將認為:“此食人賊也,為害實深,請坑之 。”李孝恭認為不妥,說道:“不可!自此已東,皆為寇境,若聞此事,豈有來降者乎?”(《舊唐書·李孝恭列傳》)隨即將俘虜全部釋放。由於李孝恭採取了正確的招撫措施,此後書檄所至,相繼降附。

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孝恭授信州總管,承制拜假。當時原隋羅川(治今湖北宜城西南)令蕭銑(後梁皇帝曾孫)於隋義寧元年(617年)十月在岳州校尉董景珍等擁戴下聚眾反隋,自稱梁王。次年在江陵(今屬湖北)稱帝,據有東自九江,西抵三峽,北臨漢川,南盡交趾(今越南河內市)的廣大地區,擁兵40餘萬,對唐朝構成極大的威脅。唐高祖派李孝恭進入巴蜀地區,就是讓其伺機平定蕭銑。為此,李孝恭向唐高祖獻平銑之策,唐高祖非常高興地採納了。

武德三年(620年),拜李孝恭為趙郡王,三月,開州(治盛山,今四川開縣)蠻族酋帥冉肇則率部進犯夔州,李孝恭迎戰失利。開府李靖率兵800襲破其營。後又設伏險要,殺冉肇則,俘5000餘(一說5000)人。三月二十六日,唐高祖詔令李孝恭討伐蕭銑,李孝恭攻拔通(治石城,今四川達縣)、開(治盛山,今四川開縣)二州,擊斬割據勢力蕭銑東平王蕭闍提,為東進作戰安定了後方。而此時的蕭銑恐諸將擅兵,以罷兵營農為藉口,削奪諸將兵權,先後殺功臣董景珍、張繡,造成上下離心,兵勢益弱。

武德四年(621年)正月,李靖向李孝恭獻攻取蕭銑十策,李孝恭將十策奏報朝廷,得到唐高祖李淵認同。二月初三,唐高祖改信州為夔州(治人復,今四川奉節東白帝),並拜孝恭為夔州總管(新舊《唐書》記載為武德三年,這裡以《資治通鑑》的記載為準)。同時命李孝恭大造戰船,訓練水軍,以備大舉進攻。又因為李孝恭不熟悉軍事,任命李靖為行軍總管,兼任李孝恭的長史,負責整個作戰事宜。李孝恭聽從李靖的建議,徵召巴、蜀地區所有酋長的子弟,量才任用,安置在身邊,對外顯示是引用提拔,實際上是作為人質。

九月,唐高祖李淵詔發巴蜀兵,命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李靖代理行軍長史,統12總管兵,從夔州沿長江順流東下,又令廬江王李瑗為荊郢道行軍元帥出襄州(治今湖北襄樊市)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治沅陵,今屬湖南)道,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今湖北漢口)道,合擊蕭銑。時值江水正漲,諸將皆請待水落進軍,李靖卻認為:“兵貴神速,機不可失。今兵始集,銑尚未知,若乘水漲之勢,倏忽至城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縱彼知我,倉卒徵兵,無以應敵,此必成擒也。”(《舊唐書·李靖列傳》)李孝恭採納其議。

十月初七,蕭銑的鄂州刺史雷長穎以魯山來降唐。李孝恭親率戰艦2000餘艘沿長江東下。蕭銑也以為江水方漲,不加防備。唐軍攻克荊門(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邊)、宜都(今屬湖北)二鎮,進抵夷陵(今湖北宜昌)。蕭銑部將文士弘率精兵數萬屯清江(即清江入長江口),前來救援。李孝恭急欲迎戰,李靖認為:“士弘,銑之健將,士卒驍勇,今新失荊門,盡兵出戰,此是救敗之師,恐不可當也。宜自泊南岸,勿與爭鋒,待其氣衰,然後奮擊,破之必矣。”(《舊唐書·李靖列傳》)但李孝恭未聽。初九,李孝恭留李靖守營,率兵出擊,果遭失利,退回南岸。文士弘委舟縱兵劫掠,人皆負重。李靖見其軍亂,揮軍出擊,大敗文士弘軍,獲其舟船300餘艘,斬首及溺死者近萬人。唐軍繼續追擊,至百里洲(今湖北枝江南)再敗文士弘軍進入北江。蕭銑的江州總管蓋彥舉以5州降唐。

李靖乘勝率輕兵5000直逼江陵城,李孝恭率大軍繼進,很快攻破江陵外城,拔其水城,俘甲兵4000餘人,獲舟船數千艘。李孝恭把所獲船艦全部散棄於江中諸將都說 :“虜得賊船,當藉其用,何為棄之,無乃資賊耶?”李孝恭回答說:“不然,蕭銑偽境,南極嶺外,東至洞庭。若攻城未拔,援兵復到,我則內外受敵,進退不可,雖有舟楫,何所用之?今銑緣江州鎮忽見船舸亂下,必知銑敗,未敢進兵,來去覘伺,動淹旬月,用緩其救,克之必矣。”(《舊唐書·李孝恭列傳》)(此計在新舊《唐書·李孝恭列傳》中,為李孝恭所獻,但在《資治通鑑》中卻是李靖所獻,這裡以新舊《唐書》為準)蕭銑援軍見空船順江而下,以為江陵已陷,狐疑不敢向前。蕭銑的交州刺史丘和、長史高士廉、司馬杜之松準備去江陵朝見,得知蕭銑失敗,全都到李孝恭軍前投降。

困守江陵的蕭銑見援兵不至,被迫於二十一目出降。各位將領想大肆掠奪,岑文本勸李孝恭說:“江南之民,自隋末以來,困於虐政,重以群雄虎爭,今之存者,皆鋒鏑之餘,踵延頸以望真主,是以蕭氏君臣、江陵父老決計歸命,庶幾有所息肩。今若縱兵俘掠,恐自此以南,無復向化之心矣!”李孝恭認為他的意見很對,立即下令禁止搶掠。諸將又說:“梁之將帥與官軍拒斗死者,其罪既深,請籍沒其家,以賞將士。”李靖說:“王者之師,宜使義聲先路。彼為其主斗死,乃忠臣也,豈可同叛逆之科籍其家乎!”(《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於是,江陵城中井然有序,秋毫無犯。南方各州縣聞訊,均望風歸順。數日後,蕭銑10餘萬救兵趕至,得知蕭銑已降,便歸附了唐朝。

李孝恭送蕭銑至長安斬首。唐高祖對迅速平定江南最大割據勢力蕭銑集團感到非常滿意,下詔任命李孝恭為荊州大總管,並命畫工繪製了孝恭的圖像掛在身邊;同時封李靖為上柱國,賜永康縣公的爵位,仍然讓他安撫嶺南地區,可以承制任命官員。李孝恭則在南方屯田墾植,開採礦物,冶煉銅鐵,大力發展經濟,使南方迅速出現百廢待興的局面。

武德六年(623年),李孝恭遷襄州道行台尚書左僕射。時荊襄雖定,嶺表尚未平定。李孝恭分別遣使人撫慰,嶺南四十九州皆來歸順。

早在武德二年九月,活動於淮南、江東地區的杜伏威、輔公祏農民起義軍降唐。唐高祖李淵以杜伏威為淮南安撫大使、和州總管,封楚王。武德三年六月,李淵為集中兵力削平王世充、竇建德)和蕭銑等割據勢力,以特殊優寵進一步拉攏在江南舉足輕重的杜伏威,下詔授其使持節、總管江淮以南諸州軍事、揚州刺史、東南道行台尚書令、淮南道安撫大使、上柱國,封吳王,賜姓李氏,讓他主宰東南半壁軍事;以輔公柘為行台左僕射,封舒國公。武德五年七月,李世民擊敗劉黑闥起義軍後,乘勝進攻反唐的兗州總管徐圓朗,聲震淮、泗,令杜伏威入朝。杜伏威從命,以輔公柘留守丹陽(今南京市),將兵權交給右將軍王雄誕,輔公祏不滿,詐稱得杜伏威書信,於八月殺王雄誕,奪其兵權,起兵反唐,自稱宋帝。修繕兵械,籌運軍糧,以道人左遊仙為兵部尚書、東南道大使、越州總管,並與反唐的前洪州總管張善安聯兵,任他為西南道大行台。

八月二十二日,唐高祖詔命李孝恭為行軍元帥,率舟師開赴江州(治潯陽,今江西九江);嶺南道大使李靖為副帥,以交(治交趾,今越南河內市西北)、廣(治南海,今廣州市)、泉(治原豐,今福州市)、桂(治始安,今廣西桂林市)等州兵進屯宣州(治宣城,今屬安徽);懷州總管黃君漢取道譙(今安徽亳縣)、亳(治譙縣,今安徽亳縣)南下,齊州總管李世績沿淮水、泗水南下,舒州總管張鎮周向猷州(治今安徽涇縣西)進軍,唐軍共7總管兵,水陸俱進,皆受李孝恭節制,由西、南、北三面分路進攻輔公祏軍。

出發前,李孝恭和眾將領會餐,命人取水,忽然水變成了血,在坐的人皆失色,李孝恭卻神色自若,徐徐地說:“禍福無門,唯人所召。自顧無負於物,諸公何見憂之深!公祏惡積禍盈,今承廟算以致討,碗中之血,乃公祏授首之後征。”(《舊唐書·李孝恭列傳》)言畢,一飲而盡,眾心放安,都從心裡佩服他。

九月十五日,輔公祏遣其部將徐紹宗攻海州(治朐縣,今江蘇連雲港市西南),陳政通攻壽陽(今安徽壽縣)。十九日,唐王朝發布《討輔公祏詔》。輔公祏命部將馮惠亮、陳當世率舟師3萬(一說10萬)屯博望山(在今安徽當塗西南),前軍推至樅陽(今屬安徽);陳正通、徐紹宗率步騎3萬(一說10萬)進屯青林山(今安徽當塗東南),與馮惠亮部成犄角之勢;並在梁山(今安徽和縣南)連鐵鎖以斷長江水路,西岸築堡壘,東岸修卻月城,延袤l0餘里,以拒唐軍。

十一月,唐軍開始進攻。十二日,張鎮周在猷州黃沙城(今安徽涇縣東南)擊破輔公祏部將陳當世。十二月初二,安撫使李大亮誘擒張善安,其眾潰散,使輔公祏失去策應。

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十一日,李孝恭率軍攻占樅陽。二月,輔公祏發兵數萬攻猷州,唐猷州刺史左難當率兵固守。李孝恭軍攻拔鵲頭鎮(今安徽銅陵東北)。十二日,唐行軍副總管權文誕擊退圍攻猷州的輔公祏軍,攻占枚洄(在今安徽涇縣境)等四鎮。

三月十六日,李孝恭在蕪湖擊敗輔公祏軍,攻占梁山等三鎮。二十一日,唐徐州總管攻克揚子城(今江蘇揚州西南),廣陵城主龍龕投降。李世績將步兵萬人渡淮河,拔壽陽,攻硤石(今安徽壽縣西北),進逼輔公祏軍水陸防線。時馮惠亮等堅壁不戰,李孝恭出奇兵斷其糧道。馮惠亮等軍乏食,乃於夜間發兵進襲李孝恭大營。李孝恭按兵不動,雙方形成僵持局面,馮惠亮軍退歸。李孝恭召集諸位將領商議軍情,諸將都說:“惠亮、正通並握強兵,為不戰之計,城柵既固,卒不可攻。請直指丹陽,掩其巢穴,丹陽既破,惠亮自降。”李孝恭欲從眾議,李靖卻認為:“公祏精銳,雖在水陸二軍,然其自統之兵,亦皆勁勇。惠亮等城柵尚不可攻,公祏既保石頭,豈應易拔?若我師至丹陽,留停旬月,進則公祏未平,退則惠亮為患,此便腹背受敵,恐非萬全之計。惠亮、正通皆是百戰余賊,必不憚於野戰,止為公祏立計,令其持重,但欲不戰,以老我師。今欲攻其城柵,乃是出其不意,滅賊之機,唯在此舉。”(《舊唐書·李靖列傳》)李孝恭遂用其策。次日,李孝恭遣老弱羸兵先進攻馮惠亮軍營壘,自率精兵嚴陣以待。馮惠亮中計,擊敗唐弱兵後揮師追擊數里,唐軍主力出戰,大敗之,馮惠亮單船逃走。李孝恭、李靖乘勝追擊陳正通軍,轉戰百餘里,馮惠亮、陳正通所部潰敗,被殺及淹死者萬餘人,陳正通率10餘騎逃回丹陽,輔公祏的水陸防線崩潰。

李靖率輕騎奔襲丹陽,輔公祏擁兵數萬不戰棄城東走,欲至會稽(今浙江紹興市)與左遊仙會合。李世績引軍尾追不捨,輔公祏逃到句容(今屬江蘇),從者僅500餘人。夜宿常州時,其部將吳騷等人謀擒其降唐,輔公祏察覺後,率數十名心腹逃至武康(今浙江德清西),被民間武裝捕送至丹陽處死。唐軍搜捕輔公祏餘部,全部處決,江東地區平定,唐王朝統一大業基本完成。二十九日,朝廷獎勵孝恭甲等住宅一處,女樂二部、奴婢七百人,還有金銀珍寶等,授予東南道行台尚書左僕射。取消行台之後,拜為揚州大都督。

李孝恭破輔公祏後,江淮及嶺南皆歸其管轄。自隋煬帝末年起,國內群雄並起,動亂不已。在唐朝的統一戰爭中,各地勢力均為秦王李世民所平,許多謀臣猛將皆是他的部屬,因而極少有人再立別的功勳,唯獨李孝恭在南方建立了功績,聲名遠揚。李孝恭也覺得他無愧於國,欲以威名鎮遠,於是在石頭城外大興土木,建了一座宏偉豪華的住宅,四周還設有自衛的崗樓。時有人誣其謀反,被召還,經查不屬實,赦李孝恭為宗正卿。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初八,唐高祖李淵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李孝恭食實封一千二百戶。此後,歷任涼州都督、晉州刺史。貞觀初,升為禮部尚書。

貞觀十一年(637年)六月十五日,李孝恭因功被封為河間郡王,除觀州刺史,與長孫無忌等代襲刺史,同時被封的還有江夏王李道宗。

李孝恭性奢豪,喜歡遊樂,自養歌姬舞女百餘人,整天陶醉於飲宴之中。然而性格寬容讓人,無驕矜自伐之色。唐太宗李世民十分親近他,在李姓宗室中再無第二個人。宗族中,也唯有李孝恭與江夏王李道宗兄弟二人最為當時人們所稱頌。李孝恭曾悵然地對親人說:“吾所居宅微為宏壯,非吾心也,當賣之,別營一所,粗令充事而已。身歿之後。諸子若才,守此足矣;如其不才,冀免他人所利也。”(《舊唐書·李孝恭列傳》)

貞觀十四年(640年),李孝恭暴病而死,時年五十歲。唐太宗素服舉哀,痛哭不已,贈司空、揚州都督,陪葬獻陵,謚曰元,配享高祖廟庭。

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畫二十四功臣圖於凌煙閣,皆真人大小,李孝恭名列其中,位於第二名,僅次於長孫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