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贄簡介

陸贄

(754~805)  唐後期宰相、政治家。字敬輿,蘇州嘉興(今浙江嘉興南)人。

陸贄十八歲登進士第,歷授鄭縣尉、渭南縣主簿,遷監察御史。唐德宗李适即位,召陸贄為翰林學士。這時兩河用兵,他分析軍事形勢,預測可能發生內變。建中四年(783),果然發生了涇卒之變(見朱泚),陸贄隨德宗出奔奉天(今陝西乾縣),詔令多出其手。他隨事進諫,策劃事宜,深受德宗信任。時外廷雖有宰相主持軍國大事,而陸贄常居中參裁,有“內相”之稱。興元元年(784),京城長安收復,德宗返京。陸贄有當宰相的聲望,卻因他屢次條陳前宰相盧杞罪狀,德宗內庇盧杞,對此很不高興;翰林同官又嫉妒陸贄的才能,經常在德宗面前譖毀他;而他又言事激切,往往使德宗不快,故不得為相。不久,陸贄因母喪罷官。服滿入朝,權為兵部侍郎,仍充翰林學士。但又與宰相竇參不協,貞元七年(791),陸贄罷翰林學士,正拜兵部侍郎,知貢舉。次年,竇參獲罪被貶,陸贄始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陸贄在相位,建議中央諸機構屬官由其長官各自推舉,不必由宰相選擇;又上均節賦稅六疏,論兩稅之弊,反對以資產為宗,主張兩稅以布帛為額,不計錢數等;針對京西北軍事形勢,他建議統一指揮,罷徒勞無益的防秋兵,獎勵屯田等,均未被採納。十年,因上書極陳寵臣裴延齡奸詐事,觸怒德宗,被免為太子賓客。十一年,裴延齡誣陷陸贄煽動軍心,陸贄被貶為忠州(今四川忠縣)別駕。在州十年,陸贄深居簡出,避謗不著書,唯抄集藥方成《陸氏集驗方》五十卷(已佚)。現存《翰苑集》(又名《陸宣公奏議》),乃後人編集。永貞元年(805)順宗即位,下詔召回。詔書未至而陸贄已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