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堅修簡介

《唐六典》

唐代官修政書,記載唐前期的職官建置及職掌。共三十卷,近三十萬字。開元十年(722)唐玄宗李隆基召起居舍人陸堅修《六典》,並親自製定理、教、禮、政、刑、事六條為編寫綱目,由麗正書院(後更名集賢院)總其事。在中書令張說、蕭嵩、張九齡等人的先後主持下,徐堅、韋述、劉鄭蘭、盧善經等十餘人參與修撰。開元二十六年撰成並注釋後,於次年由宰相李林甫奏呈皇帝。所以,書題為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

《唐六典》始撰時,準備仿照周禮六官安排體例,但實際上是以唐代諸司及各級官佐為綱目。首卷為三師、三公、尚書都省;以下依次分卷敘述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然後敘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內侍等五省,以及御史台、九寺、五監、十二衛和東宮官屬;末卷為地方職官,分敘三府、都督、都護、州縣等行政組織。

《唐六典》的正文記敘唐朝中央、地方各級官府的組織規模、官員編制(定員與品級)及其職權範圍。約占全書三分之一的注文,或記職官沿革,或作細則說明,或附錄有關詔敕文書。正文所敘諸官司的職掌,多直接取自當時頒行的令、式,均屬第一手資料。注文所敘職官的沿革,多取自先代典籍。由於這些令式和典籍至今多有亡佚,所以《唐六典》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一向為學者所重視。《通典》、《舊唐書》、《新唐書》的作者都採用《唐六典》的材料,其職官部分基本上是依據《唐六典》撰成的。

《唐六典》最早的刻本是北宋元豐三年(1080)本,已佚。今存最古刊本為南宋紹興四年(1134)溫州刊刻殘本,僅存卷一至卷三第一頁,卷三、卷七至卷十五、卷二十八至卷三十,總計十五卷(內有缺頁),分藏於北京圖書館、南京博物院、北京大學圖書館,現有中華書局影印本。明代有正德十年(1515)和嘉靖二十三年(1544)兩種刻本。清代有嘉慶五年(1800)掃葉山房本和光緒二十一年(1895)廣雅書局本。《唐六典》在國外流傳甚早,約在9世紀末成書的《日本見在書目》,即著錄有《唐六典》一書。日本現存古刻本有享保九年(1724)近衛家熙刻本和天保七年(1836)官刻本,以近衛本較好。1973年,日本廣池學園事業部影印《大唐六典》,系以近衛本為底本,吸收了玉井是博《南宋本大唐六典校勘記》的校勘成果,成為日刊《唐六典》的最佳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