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清簡介

封常清

封常清(?—756.1.24),蒲州猗氏人(今山西猗氏縣南二十里),唐朝名將。

封常清本為蒲州猗氏人,但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治龜茲,今新疆庫車)充軍,擔任胡城(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東)南門的守軍。封常清少年時便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頗讀詩書,常在城門樓上教他讀書。在外祖父的指導下,封常清“多所歷覽”①。外祖父死後,封常清無所依靠,從此過著清貧的生活。

封常清年過三十後,仍然默默無聞,便投到安西四鎮節度使夫蒙靈察的門下。當時將軍高仙芝為都知兵馬使,頗有才能,每次出軍時,身邊的隨從就有三十多人,而且衣服鮮明。封常清也想成為高仙芝的隨從,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書一封,毛遂自薦。但封常清的形象卻非常差,不但身材細瘦,而且還斜眼、腳短跛足。高仙芝見到封常清後,嫌他相貌醜陋,不願接受。第一天失敗後,封常清沒有恢心,於第二天再次投書。高仙芝只好推辭道:“吾奏傔已足,何煩復來!”封常清聽後大怒,說道:“常清慕公高義,願事鞭轡,所以無媒而前,何見拒之深乎?公若方圓取人,則士大夫所望;若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矣!”儘管如此,高仙芝還是沒收留他。從此,封常清就早晚不離高府之門,等他出入,如此數十日。高仙芝迫不得已,只好讓封常清“補為傔”。

天寶初年②,達奚諸部叛亂,從黑山以北,直到碎葉城(又稱素葉城、索虜城,在今俄羅斯伏龍芝市北楚河南岸楚伊斯闊葉附近,一說在今俄羅斯托克馬克附近),唐玄宗 詔令夫蒙靈察前去平叛。夫蒙靈察派高仙芝率2000精騎自副城向北,直至綾嶺下邀擊叛軍。達奚部因行軍勞頓,人馬皆疲,盡為唐軍所殺。封常清在帳中私下寫好捷報,捷書中詳細地陳述了他們如何“次舍井泉,遇賊形勢,克獲謀略”。高仙芝想說的,封常清都周到地替他講了,“仙芝大駭異之”。回軍後,夫蒙靈察設宴犒勞。此時,高仙芝已讓封常清“去奴襪帶刀見”。判官劉眺、獨孤峻等爭問:“前者捷書,誰之所作?副大使幕下何得有如此人。”高仙芝答道:“即仙芝傔人封常清也。”眾人聞後皆驚,便求仙芝請封常清入坐,並互相談話,談得很投機,好像舊相識似的。從此,封常清遂知名。以破達奚之功,授疊州(治合川,今甘肅迭部)地下戍主,仍為判官。此後以軍功累授鎮將、果毅、折衝。

天寶六年(747年),封常清隨高仙芝擊敗了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國(在今克什米爾西北部)。十二月,高仙芝取代夫蒙靈察出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封常清因從戰有功,高仙芝便奏他為慶王府錄事參軍,充節度判官,賜紫金魚袋。不久,又加朝散大夫,專門負責四鎮的倉庫、屯田、甲仗、支度、營田等事宜。以後高仙芝每次出征,常令封常清為留後使。

封常清有才學,辦事果斷,而且治軍極嚴。封常清任留後使時,高仙芝乳母之子鄭德詮已為郎將,乳母也住在內宅,高仙芝對鄭德詮更是視如兄弟,家皆委任於他,所以鄭德詮在軍中的威望很高。封常清每次辦回來,諸將都前去拜見,唯獨鄭德詮傲漫無禮,瞧不起封常清,有一次甚至騎馬從常清身旁走過。封常清到了使院,派人把鄭德詮召來,每經過一道門,就讓人把門關住,見面後,封常清起來對鄭德詮說道:“常清起自細微,預中丞兵馬使傔,中丞再不納,郎將豈不知乎?今中丞過聽,以常清為留後使,郎將何得無禮,對中使相凌!”並喝斥他道:“郎將須暫死以肅軍容。”於是將鄭德詮杖打六十,然後又將鄭德詮臉朝下拖出。高仙芝的母親和乳母聞訊後,在門外號啕大哭,想要救鄭德詮,但已來不及了。她們又把情況告訴了高仙芝,高仙芝看後,吃驚地說:“已死矣!”等見到封常清時,高仙芝因封常清執法公正,便不再提起這件事,而封常清也不謝罪。此後,封常清又先後處死了兩員有罪的大將,從此“軍中莫不股慄”③。

天寶十年(751年),高仙芝任河西節度使(治涼州,今甘肅武威),封常清仍為其判官。王正見為安西節度使後,奏封常清為安西四鎮支度營田副使、行軍司馬。天寶十 一年(752年),王正見死,十二月二十五日,唐玄宗任命封常清為安西副大都護,攝御史中丞,持節充安西四鎮節度、經略、支度、營田副大使,知節度事。

天寶十二年(753年),封常清率軍進攻大勃律國(今克什米爾巴勒提斯坦)。進至菩薩勞城(今克什米爾中部一帶)時,唐先頭部隊屢次獲勝,封常清欲揮軍乘勝追擊,這時斥侯府果毅段秀實進諫,認為:“賊兵羸,餌我也,請備左右,搜其山林。”④封常清採納其建議,派兵搜尋,果然發現伏兵,唐軍大敗其眾。大勃律此戰失利後,被迫歸降,封常清率軍凱鏇而歸。

天寶十三年(754年),封常清入朝,唐玄封他為御史大夫,授一子為五品官,賜第一區,去世的父母也獲贈封爵。四月,北庭都護程千里入朝任職。唐玄封遂於二十八日任命程千里為右金吾大將軍,同時任命封常清暫時代理北庭都護、伊西節度使。常清生性勤儉,又能吃耐勞苦,出門時私馬不過一兩匹,並且賞罰嚴明。

同年,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充任封常清的判官。這是岑參第二次出塞,由於第一次出塞不得志,所以這次報國立功之情更切,而他的很多邊塞詩名作大多成於此時,其中有許多詩都是歌頌封常清的,如《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詩作,已成為邊塞詩的經典之作。

天寶十四年(755年),封常清再次入朝。十一月十六日,封常清在華清宮拜見玄宗。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初,勵精圖治,國家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但到天寶年間,在一派歌舞昇平聲中,他開始躊躇滿志,不願過問政事,委政於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之人,一味縱情享樂,政治日趨腐化。當時為抗擊突厥、吐蕃、契丹等的進犯,在邊地設定節度使,屯戍重兵。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陽(治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平盧(治營州,今遼寧朝陽市)、河東(治今山西太原)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反唐,率領15萬大軍,號稱20萬,長驅南下,向唐朝的兩京洛陽、長安殺來。由於中原已多年沒有戰事,軍隊大部駐屯邊境,很多郡縣無兵可用,毫無應變準備。地方官吏聞叛軍將至,或棄城逃跑,或開門出迎。安軍長驅南下,幾乎沒有遭到什麼抵抗,很快占領了黃河以北大部分地區。安祿山叛亂的訊息初到長安,唐玄宗還當是謠言。直到十一月十五日,確知安祿山已向南進軍時,才驚恐失色。

此時朝中不但無兵可派,更無良將可遣,只有回朝的封常清是唯一的人選。唐玄宗便把封常清當成了救兵的稻草,問他該如何退敵。封常清見朝中惶恐異常,為了安慰玄宗,便說:“祿山領兇徒十萬,徑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戰。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棰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玄宗聽後大喜,於次日即任命封常清為為范陽、平盧節度使,趕赴洛陽,開府庫,招募新兵,準備迎擊安軍。封常清的一番話雖有誇大其辭的成份,但是卻對穩定朝中的情緒起了關鍵作用,唐廷也因此得以有條不紊地調兵遣將,開始了長達八年的平叛戰爭

十七日,封常清到職後,立即動身到東都(即洛陽),募兵抵擋安軍。封常清日夜兼程趕到洛陽,10日之內,便招募新兵6萬人。但所募兵勇,都是市井百姓,未經任何訓練,所以戰鬥力很弱。隨後封常清又下令拆毀洛陽北邊黃河之上的河陽橋(在今河南孟州西南),以阻止叛軍從北面進攻洛陽,然後進軍虎牢(今河南榮陽汜水鎮西)。十二月初二,叛軍渡過了黃河。平原太守顏真卿早在安祿山叛亂髮動之前,就已看出他圖謀不軌,並做好了戰備工作。安祿山認為顏真卿不過是一介書生,沒有注意他。等到安祿山起兵謀反,就發公文讓顏真卿率領平原和博平二郡的7000兵守衛黃河渡口,顏真卿即派平原司兵李平從小路去報告朝廷。封常清看過書信後,立即寫信給顏真卿,令其堅守。並傳檄文數十函與之,顏真卿見信後,立即以分曉諸郡,不久便起後正式起兵討伐安祿山。

十二月初六,叛軍攻克陳留(今河南開封),新任河南節度使張介然被俘,為安祿山殺害;初八,叛軍攻陷滎陽(今河南滎陽)。太守崔無波被俘,也為安祿山殺害。安祿山留其部將武令砌守滎陽,命田承嗣、安忠志、張孝忠為前鋒,進襲洛陽。叛軍入罌子谷,兵鋒甚盛。途中與封常清部於武牢相遇。封常清率驍騎出戰,殺數百人。不久,叛軍主力趕到。封常清為當時名將,雖然足智多謀,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但所率皆為沒有經過訓練的新兵,而叛軍卻是訓練有素的精兵勁旅,史稱“祿山精兵,天下莫及”⑤。尤其是田承嗣、安忠志所率的前鋒部隊,多是驍勇善戰的騎兵。唐軍剛剛列好陣勢,就被叛軍鐵騎所衝垮,軍隊潰散。封常清收拾餘部,拒戰於洛陽城東的葵園,又敗。封常清再收兵與叛軍戰於洛陽上東門內,再敗。十二月十二日,叛軍攻陷東都洛陽,安祿山縱兵鼓嗓,叛軍自四門入城,燒殺搶掠。封常清率殘部與安軍戰於都亭驛,再敗。退守宣陽門,又敗。最後封常清只好率領敗兵推倒禁苑的西牆向西撤走。為了防止叛軍追擊,於途中“伐大木塞道以殿”⑥,然後渡谷水,西奔至陝郡(治今河南三門峽市西)。河南尹達奚珣投降安祿山,留守李橙、御史中丞盧奕、採訪使判官蔣清,皆守節不屈被殺。

在封常清動身去洛陽後,唐廷立即將朔方、河西、隴右等軍鎮的兵力,除留少數駐守防地外,其餘部隊全部內調。任命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又在長安募兵,並把在京的邊兵及飛騎、擴騎集中起來,總計5萬人,由高仙芝統率,宦官邊令誠任監軍,進屯陝郡(治陝城,今河南三門峽市西),但這些兵也多為市井子弟。封常清率殘部遲守陝郡時,陝郡太守竇廷芝已逃往河東,城中吏民皆已逃散。封常清向駐守該地的高仙芝說:“常清連日血戰,賊鋒不可當,且潼關無兵,若賊豕突入關,則長安危矣。陝不可守,不如引兵先居潼關以拒之。”⑦這在當時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是明智之舉。高仙芝聽了封常清的詳細匯報,知其所言非虛,於是接受了他的意見,率軍退往潼關。退到潼關後,唐軍修完守備,據險抗擊。安祿山部將崔乾祐率部趕至,一時不能攻下,只好退居陝郡。安祿山派部將崔乾祐率兵屯於陝郡,臨汝、弘農、濟陰、濮陽、雲中等郡都降於安祿山。當時,唐廷所征的朔方、河西、隴右諸道兵,尚未抵達長安,關中震動。幸好安祿山滯留洛陽準備稱帝,沒有全力進攻,加之高仙芝、封常清及時退守潼關,作好拒守準備,遏制了安軍攻勢,關中軍民慌恐之情才得以稍安。

玄宗聽說封常清兵敗,便削其官爵,讓他以白衣在高仙芝軍中效力,高仙芝命封常清巡監左右廂諸軍,以助自己。高仙芝率軍東征時,監軍邊令誠曾向高仙芝建議數事,高仙芝不從,使邊令誠懷恨在心。高仙芝退守潼關後,邊令誠入朝奏事,向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敗退之事,並說:“常清以賊搖眾,而仙芝棄陝地數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⑧玄宗聽了信邊令誠的一面之辭後,大怒不已,於十八日(即公元756年1月24日)派遣邊令誠赴軍中斬高仙芝與封常清。

起初封常清兵敗後,曾三次派使入朝上表陳述叛軍的形勢,但玄宗都不見。封常清只好親自騎馬入朝報告,行至渭南,玄宗已下敕書剝奪了他的官爵。封常清知道朝中大臣都認為安祿山狂傲叛逆,用不了多久就會失敗。於是在臨行前草寫了遺表,告誡玄宗,表曰:

“中使駱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萬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卻赴陝州,隨高仙芝行營,負斧縲囚,忽焉解縛,敗軍之將,更許增修。臣常清誠歡誠喜,頓首頓首。臣自城陷已來,前後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對。臣之此來,非求苟活,實欲陳社稷之計,破虎狼之謀。冀拜首闕庭,吐心陛下,論逆胡之兵勢,陳討捍之別謀。酬萬死之恩,以報一生之寵。豈料長安日遠,謁見無由;函谷關遙,陳情不暇!臣讀《春秋》,見狼瞫稱未獲死所,臣今獲矣。

昨者與羯胡接戰,自今月七日交兵,至於十三日不已。臣所將之兵,皆是烏合之徒,素未訓習。率周南市人之眾,當漁陽突騎之師,尚猶殺敵塞路,血流滿野。臣欲挺身刃下,死節軍前,恐長逆胡之威,以挫王師之勢。是以馳御就日,將命歸天。一期陛下斬臣於都市之下,以誡諸將;二期陛下問臣以逆賊之勢,將誡諸軍;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許臣竭露。臣今將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後,誑妄為辭;陛下或以臣欲盡所忠,肝膽見察。臣死之後,望陛下不輕此賊,無忘臣言,則冀社稷復安,逆胡敗覆,臣之所願畢矣。仰天飲鴆,向日封章,即為尸諫之臣,死作聖朝之鬼。若使歿而有知,必結草軍前。迴風陣上,引王師之旗鼓,平寇賊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無任永辭新地悲戀之至。”

邊令誠到了潼關,先把封常清叫來,向他宣示了敕書。封常清說:“常清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國家旌麾,受戮賊手,討逆無效,死乃甘心。”然後便把自己草寫的遺表交給邊令誠呈送玄宗。

封常清死後,屍體陳放在一張粗蓆子上面。高仙芝回到官署後,邊令誠帶著100名陌刀手,對高仙芝說:“大夫亦有恩命。”高仙芝聽後立刻下廳,邊令誠遂宣示敕書。高仙芝說:“我退,罪也,死不辭;然以我為減截兵糧及賜物等,則誣我也。”對邊令誠說:“上是天,下是地,兵士皆在,足下豈不知乎!”這時被招募的新兵皆排列在外,對高仙芝非常信認。高仙芝大聲說:“我於京中召兒郎輩,雖得少許物,裝束亦未能足,方與君輩破賊,然後取高官重賞。不謂賊勢憑陵,引軍至此,亦欲固守潼關故也。我若實有此,君輩即言實;我若實無之,君輩當言枉。”士兵皆呼:“枉。”聲音震天。但邊令誠不聽。高仙芝又看了看死去的封常清,嘆息道:“封二,子從微至著,我則引拔子為我判官,俄又代我為節度使,今日又與子同死於此,豈命也夫!”言畢被殺。

唐玄宗的這一錯誤處置不僅自毀長城,還引引起了軍心的動搖,也使唐廷喪失了兩員具有作戰經驗的大將,對平定安史之亂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事實證明,封常清退保潼關的戰略是十分正確,如果這一計畫得以實施,戰爭絕不會曠日持久。但也只不過是唐廷犯的第一個戰略錯誤而已,後來的哥舒翰、李泌、郭子儀、李光弼等將帥都提出過重要的戰略計畫,但都被唐廷先後否認了,這都是唐廷的腐敗無能造成的。

附⑨:

1,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六首 岑參

其一:漢將承恩西破戎,捷書先奏未央宮。天子預開麟閣待,只今誰數貳師功。

其二:官軍西出過樓蘭,營幕傍臨月窟寒。蒲海曉霜凝馬尾,蔥山夜雪撲旌竿。

其三:鳴笳疊鼓擁回軍,破國平蕃昔未聞。丈夫鵲印搖邊月,大將龍旗掣海雲。

其四:日落轅門鼓角鳴,千群面縛出蕃城。洗兵魚海雲迎陣,秣馬龍堆月照營。

其五:蕃軍遙見漢家營,滿谷連山遍哭聲。萬箭千刀一夜殺,平明流血浸空城。

其六:暮雨旌旗濕未乾,胡煙白草日光寒。昨夜將軍連曉戰,蕃軍只見馬空鞍。

2,陪封大夫宴瀚海亭納涼(得時字) 岑參

細管雜青絲,千杯倒接 。軍中乘興出,海上納涼時。日沒鳥飛急,山高雲過遲。吾從大夫後,歸路擁旌旗。

3,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時封公兼鴻臚卿 岑參

西邊虜盡平,何處更專征。幕下人無事,軍中政已成。座參殊俗語,樂雜異方聲。醉里東樓月,偏能照列卿。

4,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5,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腳,其地苦熱無雨雪,獻封大夫 岑參

奉使按胡俗,平明發輪台。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九月尚流汗,炎風吹沙埃。何事陰陽工,不遣雨雪來。

吾君方憂邊,分閫資大才。昨者新破胡,安西兵馬回。鐵關控天涯,萬里何遼哉。煙塵不敢飛,白草空皚皚。

軍中日無事,醉舞傾金罍。漢代李將軍,微功合可咍。

6,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

輪台城頭夜吹角,輪台城北旄頭落。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台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7,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

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

五花連錢鏇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8,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 岑參

胡地苜蓿美,輪台征馬肥。大夫討匈奴,前月西出師。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橐駝何連連,穹帳亦累累。

陰山烽火滅,劍水羽書稀。卻笑霍嫖姚,區區徒爾為。西郊候中軍,平沙懸落暉。驛馬從西來,雙節夾路馳。

喜鵲捧金印,蛟龍盤畫旗。如公未四十,富貴能及時。直上排青雲,傍看疾若飛。前年斬樓蘭,去歲平月支。

天子日殊寵,朝廷方見推。何幸一書生,忽蒙國士知。側身佐戎幕,斂衽事邊陲。自逐定遠侯,亦著短後衣。

近來能走馬,不弱并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