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簡介

馮道

馮道(882~954)

五代時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遼的大臣。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人。唐末,馮道事幽州劉守光為參軍。劉守光敗後,馮道事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為掌書記。後唐莊宗李存即位,以馮道為翰林學士。明宗時,為端明殿學士。不久,任相。長興四年(933),明宗死,閔帝即位。次年,潞王從珂(後為末帝)反,馮道率百官迎之。歷閔帝、末帝,馮道並居相位。後晉滅後唐時,馮道為首相,奉石敬瑭命獻徽號於契丹。後晉廢樞密使,權歸中書,大小政事均由馮道處理。石敬瑭曾獨召他,欲其輔立幼子石重睿。天福七年(942)石敬瑭死,他改奉齊王石重貴,是為少帝(即出帝)。開運三年(946)十二月,契丹滅後晉(次年改國號遼),他為太傅。歷後漢、後周兩朝,他皆為太師,後周時又兼中書令。馮道歷五朝八姓十一帝,不離將、相、三公高位,容身保位,未嘗諫諍。晚年自稱“長樂老”,作《長樂老自序》,列敘官爵。他自謂一生中唯一“不足”事,是“不能為大君致一統,定八方”。但當有志於統一的後周世宗柴榮於顯德元年(954)二月親征北漢時,他卻極力諫阻。

馮道為官,尚無當時官吏貪暴放縱之風。曾對後唐明宗讀聶夷中《傷田家》詩,表述農民的痛苦。在他的倡議下,長興三年,後唐在國子監內校定“九經”文字,雕版印刷,至後周完成,後世稱“五代監本”。官府大規模刻書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