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師德簡介

婁師德生平介紹

婁師德(630—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武西)人,唐朝大臣、名將。

婁師德自幼才思敏捷,弱冠便以進士及第授江都(今江蘇揚州)縣尉。婁師德的才能很快便使揚州(治江都縣,今江蘇揚州市)長史盧承業感到驚異。為此,盧承業對他說:“吾子台輔之器,當以子孫相托,豈可以官屬常禮待也?”(《舊唐書·婁師德傳》)

上元初年,婁師德又累補監察御史。

儀鳳二年(677年),唐高宗李治鑒於來自吐蕃的威脅,頒發《舉猛士詔》,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勇士,以便進行軍事反攻。婁師德雖身為文臣,卻也應召入伍。唐高宗對婁師德的行為大為讚賞,特意讓他假朝散大夫。

儀鳳三年(678年),唐高宗以中書令李敬玄替其為洮河道行軍大總管、西河鎮撫大使、鄯州都督,工部尚書、左(一說右)衛大將軍劉審禮為洮河道行軍司馬,統軍出擊。唐軍各路兵馬計達18萬,實謂空前。吐蕃聞訊後,以大論噶爾·欽陵督兵,嚴陣以待。七月,雙方在龍支(今青海樂都南)交戰。但唐軍進展不順,劉審禮於九月兵敗被俘。而身為唐軍主帥的李敬玄起初怯懦畏戰,後來又消極防守,使唐軍處處被動挨打。當李敬玄 即率唐軍奔逃至承鳳嶺(今青海西寧西南乾戶莊)時,被噶爾·欽陵率軍包圍。幸得左領軍員外將軍黑齒常之率500名敢死之士乘夜偷襲吐蕃兵營,擊敗吐蕃軍,李敬玄才得以率軍退回鄯州(治西都,今青海樂都),但唐軍已損兵過半。

此時的唐軍已是兵無鬥志,如果吐蕃再次發兵攻打,唐軍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危急時刻,婁師德挺身而出,收集散亡將士,使唐軍士氣得以復振。隨後,婁師德又奉命出使吐蕃,與吐蕃將論贊婆會於赤嶺(今青海日月山)。婁師德在會談中,極為宣揚唐廷休戰求和之意,以此穩住吐蕃,並趁機鞏固河隴一帶的防線。論贊婆見唐軍求和,也表示贊同。隨後,雙方立即罷兵,吐蕃此後數年不再犯邊,邊境稍寧。唐高宗以婁師德之功,遷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今青海西寧一帶)司馬,並知營田事。從此,婁師德成唐朝為抵抗吐蕃入侵的著名將領。

經過青海之戰,唐在河隴一帶採取守勢,屯田備邊。吐蕃在則穩紮穩打,逐步擴大其占領區域。吐蕃雖然不大舉深入唐朝腹地,但卻經常騷擾邊境地區。這引起了唐廷的極大關注,唐高宗決意再次對吐蕃用兵。開耀元年(681年)五月二十一日,河源軍經略大使黑齒常之奉命出擊,在良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大敗吐蕃軍。

永淳元年(682年)五月,噶爾·欽陵率眾進犯柘(州治在今四川黑水南)、松、翼(州治在今四川黑水東)等州。十月,吐蕃又入寇河源軍。面對吐蕃的不斷進范,婁師德率兵進行反擊,雙方在白水澗(今青海湟源南)相遇。由於婁師德指揮有方,使唐軍八戰八捷。這次輝煌的勝利,使吐蕃的攻勢受到遏制,連後來《幼學》上都有“婁師德八戰八捷”的句子。 戰後,婁師德受封為比部員外郎、左驍衛郎將、河源軍經略副使,與河源軍經略大使黑齒常之於河源一帶共御吐蕃。為了不讓婁師德推辭,武則天特意說:“卿有文武材,勿辭也!”(《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

武周天授初年(690年),婁師德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依舊知營田事。武則天在位期間,非常重視儲糧備戰,所以婁師德在主管北方營田十餘年間,“衣皮褲,率士屯田”(《新唐書·婁師德傳》),取得儲備糧食數萬斛的巨大成績。邊鎮兵土,糧食充足,免去了轉運糧草的大事。武周時期其所以能夠取得收復安西四鎮等重大軍事勝利,與此不無關係。武則天對婁師德的表現非常欣慰,並親下詔書嘉獎婁師德:“卿素積忠勤,兼懷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自卿受委北陲,總司軍任,往還靈、夏,檢校屯田,收率既多,京坻遽積。不煩和糴之費,無復轉輸之艱,兩軍及北鎮兵數年鹹得支給。勤勞之誠,久而彌著,覽以嘉尚,欣悅良深。”(《舊唐書·婁師德傳》)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被召回朝廷,封為夏官侍郎判、判尚書事;長壽二年(693年)一月初十,又進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不久,武則天考慮到營田關係到邊鎮軍糧的供應,非常重要,所以對婁師德說:“王師外鎮,必藉邊境營田,卿須不憚劬勞,更充使檢校。”(《舊唐書·婁師德傳》)遂於延載元年(694年)一月任命婁師德為河源、積石(今青海貴德西)、懷遠(今寧夏銀川)等軍及河(治袍罕,今甘肅臨夏)、蘭(治子城,今甘肅蘭州)、鄯(治西都,今青海樂都)、廓(治化成,今青海化隆西)等州檢校營田大使。唐代西北和北部邊鎮軍事屯田非常興盛,其中婁帥德主管時最為輝煌。

不久,婁師德再次被召回朝廷,遷秋官尚書、原武縣男。

此時吐蕃贊普器弩悉弄為加強君權,除掉權重一時的噶爾家族,即以“反叛”之罪,殺重臣噶爾·贊輾恭頓。大論噶爾·欽陵十分恐慌,即思再建戰功,以求保身。並與其弟贊婆率大軍取道臨洮(今屬甘肅),進攻河西,以切斷唐朝與西域的聯繫通道。唐廷於萬歲登封元年(696年)一月十一日以王孝傑為肅邊道行軍大總管,婁師德為副總管,率軍迎戰。二十六日,又以婁師德為左肅政御史大夫,並知政事。同年三月,唐蕃兩軍在素羅汗山(今甘肅臨洮界)交戰。噶爾·欽陵因內外雙重矛盾,所以督軍做決死之戰,結果唐軍大敗,傷亡慘重。經此大敗,唐軍元氣大傷,朝野為之震動。婁師德被貶為原州(治高平,今寧夏固原)員外司馬,王孝傑則被削官為民。一次,婁師德在簽署官府文書時,吃驚地說:“官爵盡無邪!”接著又說:“亦善,亦善。”便不再把這事情放在心上。

神功元年(697年)正月二十六日,武則天任命婁師德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這時,武則天鑒於契丹對唐的威脅逐漸加大,便於同年四月十八日,命右金吾衛大將軍武懿宗為神兵道行軍大總管,與右豹韜衛將軍何迦密率軍增援河北唐軍;五月初八,又派同平章事婁師德為清邊道副大總管、右武威衛將軍沙吒忠義為前鋒總管,率軍20萬進攻契丹,力圖挽回不利的局面。在突厥的配合下,唐軍進展順利,很快便取得了勝利。由於契丹初平, 所以武則天制命婁師德與河內王武懿宗以及、魏州刺史狄仁傑分道安撫河北,對鞏固這一地區起了重要作用。

九月十七日,婁師德代理納言一職,累封譙縣子。

聖曆元年(698年)四月二十日,婁師德充隴右諸軍大使,仍檢校河西營田事。

不久,吐蕃發生內亂,贊普器弩悉弄率軍攻打噶爾·欽陵,噶爾·欽陵兵敗自殺,其弟噶爾·贊婆率子論·弓仁等投唐。為此,武則天於聖歷二年(699年)四月,派熟悉吐蕃的婁師德為天兵軍副大總管,仍充隴右諸軍大使,負責招撫吐蕃的一切事。經此內亂後,吐蕃的兵勢大為削弱。

婁師德身長八尺,方口博唇,為人寬厚,深沉有度量,即使冒犯他也不計較。一次他與李昭德一同入朝,婁師德因身體肥胖而行動緩慢,李昭德久等他也不來,便怒罵他:“為田舍子所留。”婁師德卻笑著說:“吾不田舍,復在何人?”(《新唐書·婁師德傳》)

據《朝野僉載》記載,婁師德升為納言平章政事後,一次巡察屯田。出行的日子已經定了,部下隨行人員已先起程。婁師德因腳有毛病,便坐在光政門外的大木頭上等馬。不一會兒,有一個縣令不知道他是納言,自我介紹後,跟婁師德並坐在大木頭上。縣令的手下人遠遠瞧見,趕忙走過來告訴縣令,說:“納言也。”縣令大驚,趕忙站起來賠不是,並稱:“死罪。”婁師德說:“人有不相識,法有何死罪。”縣令說:“有左嶷,以其年老眼暗奏解,某夜書表狀亦得,眼實不暗。”婁師德取笑他說:“道是夜書表狀,何故白日裡不識宰相。”縣令慚愧不已,說:“願納言莫說向宰相。納言南無佛不說。”左右聞後,都大笑不已。

到靈州(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後,婁師德在驛站吃完飯,便讓人牽來馬。婁師德的判官這時說:“意家漿水亦索不得,全不只承。”婁師德說:“師德已上馬,與公料理。”便叫來驛長批評他:“判官與納言何別?不與供給?索杖來。”嚇得驛長連忙叩頭。婁師德說:“我欲打汝一頓,大使打驛將,細碎事,徒涴卻名聲。若向你州縣道,你即不存生命,且放卻。”驛長叩頭流汗,狼狽而去。婁師德望著他的背影,對判官說:“與公躓頓之矣。”眾人見狀,都嘆息不已。而婁師德做事,大致上都是如此。浮休子說:司馬徽、劉寬,無以加也。

婁師德 的忍讓在歷史上也是非常出名的。後來其弟授任代州(治雁門,今山西代縣)刺史,將要赴任時,婁師德問他他:“吾備位宰相,汝復為州牧,榮寵過盛,人所疾也,將何以自免?”其弟跪下說:“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為兄憂。”婁師德神色憂慮地說:“此所以為吾憂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乾,當笑而受之。”(《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五》)這就是成語受唾自乾的來歷。正因如此,婁師德才在武則天執政時,始終受到武則天的信任

此外,婁師德為官清廉,雖官至納言,但生活仍很清貧。據《朝野僉載》記載,婁師德在揚州期間,曾與都尉馮元常一起去拜見張冏藏。張冏藏見到二人後說道:“二君俱貴,馮位不如婁。馮唯取錢多,官益進。婁若取一錢,官即敗。”後來,馮 元常任凌儀(今河南開封市)縣尉。行為放肆暴虐殘忍,巡察卻認為他辦事能力強,上奏皇上任命為雲(今陝西三原西)陽尉,又因為他搜刮錢財的事得到平反,任命他做了清強監察。 而婁師德為官數十年也未收取一文錢,後雖官至台輔,但家裡仍非常窮。馮元常一直做到尚書左丞,後來犯了罪,被處自盡而死。

婁師德任監察御史時,遭遇旱災,因求雨要表示誠心, 所以按例是禁止屠宰的。婁師德到陝縣視察,當地的官吏為了奉承他,還是做羊肉給他吃。為此,婁師德責 問道:“你們為啥要殺羊?”廚子答道:“不是殺的,是豺狼咬死的。”婁師德明知是羊廚子所殺,但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只好笑笑說:“這隻豺狼倒蠻懂得禮節的。”一會,廚子又端上了紅燒魚。 婁師德又問,廚子故意說:“它也是被豺狼咬死的。”婁師德大笑道:“你這傻瓜!為啥不說是被水獺咬死的呢?這就不會露出馬腳來了。”從此,豺狼咬魚的典故便流傳下來。

據《朝野僉載》記載,婁師德任兵部尚書時,曾巡視并州(治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入境後,近處的縣員都來迎接並且隨行。中午到了驛站,婁師德恐怕人多打擾,就讓大家在一起吃飯。婁師德見自己吃的是精細的白米飯,而別人吃的卻是粗糙的黑米飯。便把驛長叫來,責備說:“汝何為兩種待客?”驛長很惶恐,回答說:“邂逅浙米不得,死罪。”婁師德說:“卒客無卒主人,亦復何損。”便換了黑米飯和大家一起吃。

隨後,婁師德到梁州(治南鄭,今陝西漢中市)去考查屯田。和他同鄉同姓的一個人因犯罪,都督許欽明準備殺他以儆效尤。那人便來見婁師德,請他說情。婁師德說:“犯國法,師德當家兒子。亦不能舍,何況渠。”第二天宴會上,許欽明對婁師德說:“犯國法俱坐。”婁師德說:“聞有一人犯國法,雲是師德鄉里,師德實不識,但與其父為小兒時共牧牛耳,都督莫以師德寬國家法。”許欽明立即讓人給那個人去了刑具,帶到大廳。婁師德見狀,嚴厲地訓斥道:“汝辭父娘,求覓官職,不能謹潔,知復奈何。”拿了一盤餅給他,並說:“噇卻,作個飽死鬼去!”許欽明於是開釋了那個人。

婁師德除了上述的優點外,還善於舉諫人才。狄仁傑當宰相之前,婁師德曾在武則天面前竭力推薦他,但狄仁傑對此事卻一無所知。他認為婁師德不過是個普通武將,很瞧不起他,一再排擠他到外地。武則天察覺此事後,便問狄仁傑:“師德賢乎?”狄仁傑說:“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武則天 又問:“知人乎?”狄仁傑說:“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武則天笑 著說:“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並隨手拿出以往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章,讓狄仁傑觀看。 狄仁傑看後,十分慚愧,嘆息道:“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新唐書·婁師德傳》)後來,狄仁傑也努力物 色人才,隨時向武則天推薦。

同年八月,婁師德於會州(今甘肅靖遠)去世,終年七十歲。唐廷追贈他為涼州(治姑臧,今甘肅武威)都督,謚曰貞。

點評:史書稱婁師德“頗有學涉,器量寬厚,喜怒不形於色”,出將入相共達三十餘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舊唐書·婁師德傳》)在當時酷吏橫行的時代,很多文武大臣都身遭不幸,唯獨婁師德能“深懷畏避”,以功名始終,與郝處俊相亞,世稱“婁、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