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韜簡介

郭崇韜

郭崇韜(?—926),字安時,代州雁門(今山西代縣)人,五代時期後唐名將。

郭崇韜初隸李克修帳下為親信。他處理昭義鎮(治潞州,今長治)的具體事務,廉潔幹練,頗有口碑。李克修死後,他任李克用主管聯絡事務的典謁,辦事很得力,應對機敏,升任河東教練使。

李存勖繼位為晉王后,郭崇韜更受器重,由中門副使升為中門使,參管機要,艱難戰伐,無所不從。天祐十八年(後梁龍德元年,921)他跟隨李存勖討伐鎮州(今河北正定)的張文禮,久攻不下。這時定州(今屬河北)的王都為救張文禮勾引契丹進到新樂(今新樂東北),晉軍動搖,打算撤圍,李存勖猶豫未決。郭崇韜認為契丹只為王都利誘而來,並不是真心來救張文禮,其前鋒稍一受挫,必定逃跑無疑。正可乘新近打敗後梁軍心大振之機,威震塞北!李存勖採納了他的意見,果然打敗了契丹。

李存勖稱帝後,郭崇韜被任為兵部尚書、樞密使,權超宰相。

梁將王彥章攻破德勝(今河南濮陽)南北城後進圍楊劉(今山東東阿東北),李存勖判斷有誤,引兵出戰打了敗仗。向郭崇韜問計,他指出王彥章圍楊劉的目的在於奪回鄆州(今東平西北),如果在下游以呼應鄆州為名建立堡壘,那么他必來爭奪,這樣就可以分散其兵力後戰而勝之。李存勖依計而行,果然大敗王彥章。

梁將康延孝降唐,郭崇韜隨即與之密談,探知了梁的虛實和用兵意圖。他力排諸將放棄鄆州與梁以河為界罷兵的議論,堅決主張直搗大梁(今河南開封)。他對李存勖說:“願陛下分兵守魏,固楊劉,而自鄆長驅搗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李存勖照此辦理,結果只用了8天功夫就滅了後梁。郭崇韜獲賜鐵券,拜侍中、成德軍節度使(治鎮州,今正定)為使相,繼續擔任樞密使,進封趙郡公。

郭崇韜以謀議居佐命第一之功而位兼將相,處理事務又無所迴避,這就與李存勖所信任的宦官和伶人產生了矛盾。他與宦官李紹宏之間關係緊張,想要功成身退,他的部屬指出他已處於騎虎難下的局面,一旦失勢就難以自安。於是他聽從部屬的意見,請立李存勖的寵妃劉氏為皇后以求中宮之助,然後又請求罷去所任樞密使職,恢復唐朝由宦官擔任此職的制度。可是李存勖堅決不準他辭職,他只好留任。他提出的有關“天下利害”的25條措施,李存勖也都予以照辦。後來李存勖調李嗣源任成德軍節度使,讓郭崇韜移鎮忠武軍(治同州,今陝西大荔),他再三辭讓,獲準後,留在朝中任侍中、樞密使。

李存勖禁不住宦官的慫恿,打算建造高樓避暑,郭崇韜切諫他以天下為心,毋忘創業之難,希望取消造樓計畫。李存勖不聽,宦官又從中挑撥,君臣間的關係也緊張起來。河南縣令羅貫為人正身奉法,不受權豪請託,因而得罪了宦官、伶人以及河南尹張全義。張全義派人在劉皇后處詆毀羅貫,宦官又在李存勖面前落井下石。郭崇韜素知羅貫正直,竭力為其辯護,李存勖竟至自關殿門把郭崇韜拒之門外,羅貫終於被殺。

同光三年(925)李存勖決定伐蜀,選擇帶兵將領時,郭崇韜想藉此立大功來穩定自己被宦官等動搖的地位,就建議由李存勖年幼的長子魏王李繼岌出任元帥。李存勖明白其用意,就決定以李繼岌為西南面行營都統,以郭崇韜為招討使作為李繼岌的副手而實際處理伐蜀的軍政事務。這次軍事行動郭崇韜以《孫子兵法》“取用於國,因糧於敵”的原則制訂了先取鳳州(今陝西鳳縣)、三泉(今四川廣元東北)等地的作戰計畫,進展順利,6萬唐軍所到之處,蜀將望風迎降,前後70天就兵臨成都,前蜀後主王衍出降。

郭崇韜素來痛恨宦官,伐蜀過程中曾對李繼岌說將來李繼岌繼位為帝後,“當盡去宦官,至於扇馬,亦不可騎”。引起隨營的監軍宦官李從襲、李廷安、呂知柔等的切齒憤恨。當李存勖派宦官向延嗣到成都慰勞伐蜀大軍時,郭崇韜沒有按照當時的禮儀到郊外迎接。向延嗣大怒,就和李從襲等一起構陷郭崇韜,羅織的罪名是貪污和有異志。

有異志問題的依據只是蜀人曾列狀向李繼岌請求把郭崇韜留在當地為帥,所以純屬誣陷;貪污問題則郭崇韜確有失檢點之處:本來他很有清廉的聲譽,進入洛陽後開始接受各地的賂遺,有人提醒他,他說自己位兼將相,祿賜巨萬,並不希罕這些禮品。又說送禮的都是後梁舊將,如果拒收反而會使這些人於心不安,說不定會重新反叛為敵。這樣的辯解顯得強辭奪理而又蒼白無力,至於他說“藏余私室,無異公帑”,則更是荒唐。儘管後來當李存勖舉行郊祀大典時他把所藏禮品全都獻了出來,但這種做法終究不能說是穩妥的。在平定前蜀過程中,他又接受降將的賂遺,其子郭廷誨也廣收饋贈,將珍寶運回洛陽府第。宦官們指他貪污也就並非平白無故了。李存勖本來就對他心存芥蒂,現在聽說他打算留蜀不歸和占有了蜀之妓樂珍玩,便怒形於色,立即派宦官馬彥圭前往蜀地查看實情,如郭崇韜聽命回師則罷,否則就與李繼岌商量處置。馬彥圭認為這個命令不夠明確,就去向劉皇后請示。劉皇后對郭崇韜當年請求冊立她為皇后並不感恩,相反在宦官和張全義等人的影響下對他並無好感,就下教令給李繼岌,讓他在蜀地處死郭崇韜。李繼岌雖然覺得沒有皇帝的詔書只以皇后教令不便擅殺,但在宦官們的挑撥下終於答應,同光四年(926)正月,郭崇韜在奉命前去議事時被殺。他的五個兒子也在各地先後被誅,家產被籍沒。直到後唐明宗李嗣源即位時才詔令歸葬,賜還其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舊宅給他的兩個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