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啜可汗簡介

默啜可汗

(qapaγan qaγan, ?~716) 後突厥第二個可汗,骨咄祿之弟。骨咄祿為可汗時,命其居南牙(黑沙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  691年,骨咄祿死,默啜繼立,擁兵四十萬。西討党項、拔悉密、突騎施及西突厥十姓部落,又遠征中亞昭武九姓地區取得成功。東擊奚、契丹等族,擴地萬里,漠北各部族大多受其控制,勢力略與東突厥頡利可汗盛時相當。仍依東突厥舊制,除可汗汗庭直轄地外,分其境為左廂、右廂,各以弟、侄為“察”(ad,又譯“設”、“殺”)統之,稱為東廂察、西廂察(或譯為東殺、西殺)。

由於得到了移居唐朝北境的突厥降唐部眾的歸附,後突厥迅速發展,成為唐朝北方的嚴重威脅。697年,後突厥向周(武則天)索取安置在豐(今內蒙古五原南)、勝(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靈(今寧夏靈武南)、夏(今內蒙古白城子)、朔(今山西朔縣)、代(今山西代縣)等州的突厥降戶及單于都護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之地,又要求給與農器、谷種、繒帛、鐵。武周給予谷種四萬斛,雜綵五萬段,農器三千件,鐵四萬斤。此事反映後突厥部眾已不單純以遊牧為生,而開始了農業生產。

同年,默啜與唐約和親不成,次年率眾南侵,深入到趙(今河北趙縣)、定(今河北定縣)等州,虜掠男女八九萬口,使內地居民受到很大損失。705年(唐神龍元年)唐中宗即位,默啜進攻靈、原(今寧夏固原)、會(今甘肅靖遠)等州,掠隴右群牧馬萬餘匹。708年,張仁願在黃河以北、陰山以南筑東、中、西三受降城,以阻撓其南進之路。但默啜對唐境的侵擾仍然不停,與西面的吐蕃同為唐朝的兩大憂患。雖然如此,突厥與唐朝的交往仍很頻繁。703年和710年,默啜都曾派使人向唐朝要求和親。

默啜晚年,待下苛暴,被其奴役的部落,漸漸叛散,大臣、戚屬也有背離默啜而投降唐朝者。716年,默啜出兵攻擊拔野古(在今蒙古土拉河流域),大勝輕敵,在歸途中為拔野古的游騎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