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圍棋的對聯欣賞

 

    伊秉綬撰聯:

幾堆江上畫圖山,繁華自昔,試看奢如大業,令人訕笑,令人悲涼,應有些逸興雅懷,才領得廿四橋頭,簫聲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傳誦於今,必須才似廬陵,方可遨遊,方可嘯詠,切莫把濃花濁酒,便當作六一翁後,餘韻流風。

 

    梁章鉅撰聯:

高視兩三州,何論二分月色;

曠觀八百載,難忘六一風流。

 

    龔易圖撰聯:

六一居士,到今俎豆;

三千世界,為此江山。

 

    方濬頤撰聯:

六一清風,更有何人繼高躅;

二分明月,恰於此處照當頭。

 

桃花泉

    揚州有些與圍棋有關的古蹟,前人也留下了許多楹聯。

    今汶河北路皇宮廣場、原新華中學校址是清朝的鹽漕察院,“桃花泉”是察院內的一口水井,因范西屏和施襄夏二位圍棋高手而成為一時勝跡。

    我國古代圍棋鼎盛時期的四大國手經常往來於江淮之間,其中的范西屏和施襄夏晚年均定居於揚州。范西屏當時居住在兩淮鹽漕察院內,在這裡他寫出了著名的《桃花泉弈譜》,由當時的鹽政史高恆刊刻於世,此譜後傳至日本,對日本後來圍棋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桃花泉流傳下來的楹聯,至今只有一副:

所謂伊人,舊雨來時今雨少;

有如此水,在山終比出山清。

    此聯作者是江峰青。江峰青(1860-1931),字湘嵐,安徽(今江西)婺源縣人。他能詩善畫,是晚清著名的楹聯大家,他的楹聯著作有《魏塘楹帖錄存》等。江峰青在揚州還撰寫了一副吟詠二十四橋的長聯,至今還懸掛在熙春台前。

 

    揚州小金山下有一處所名曰“棋室”,面東三間,北側接廊通月觀後門。棋室的楹聯由著名金石書畫家康殷所書:

青山載酒呼棋局;

紫褥傳杯近笛床。

 

    阮元在高郵神居山的悟空寺留下了一副楹聯:

峭壁貫東南,石棋匝地,銀杏參天,望盂城雙塔懸空,古寺好修佛果;

長湖繞西北,松泉飛瀑,藥臼含雲,看甓社一帆穩渡,名山定有仙居。

 

棋人

    揚州許多文人喜愛圍棋,如惜余春酒店的主人高乃超,在他的小店中聚集了不少圍棋高手,汪二丘就是這裡的常客。汪二丘家住十三灣,自號“十三灣里人”,惜余春另一主顧郭仁欽,也是冶春後社詩人,家住在城外念四橋,因號“念四橋頭客”。一日,汪二丘剛準備離店,恰巧郭仁欽來訪,櫃檯里的高乃超笑謂汪二丘:“適得一聯請教。”汪問聯語,高乃超說:“眼前事不正是一副極佳的對聯嗎:

十三灣里人才去,

念四橋頭客又來。

    高乃超曾經將俗語集成許多對聯,其中有一則是:

光陰似墨磨俱短;

時事如棋劫更多。

 

    冶春後社詩人江石溪(1870~1933),原名江紹岳、江漢。原籍安徽旌得旌德,落戶江都縣仙女廟(今江都鎮)。從丁溝鎮名醫周雲溪學習中醫,懸壺頭橋、仙女廟。醫術精湛,也愛好下棋。在他去世以後,他的好友時任江蘇省省長的韓國鈞撰聯挽道:

向秀賦方成,驚聽笛聲到邗上;

江郎才未盡,尚留詩卷在人間。

    韓國鈞,字紫石,海安人。辛亥革命後任江蘇省民政長(省長),1922年再任江蘇省省長兼督辦軍務。今海安縣曾一度命名為紫石縣。

 

    陳易:字朔臣,冶春後社成員,揚州鳧莊的主人,愛好圍棋,我在《采“棋”入詩話鳧莊》一文中作過介紹。

    冶春後社詩人方地山是民國的楹聯大家,他與袁世凱的兒子袁克文亦師亦友,又是兒女親家,人們稱他二人是“聯聖”、“聯賢”。陳易是方地山的外甥,方地山去世時,陳易已患目疾,常年戴一副墨鏡,所以聯中說“淚盡眼先枯”:

淚盡眼先枯,默默思公行自念;

世衰身亦贅,殷殷望我復何言。

    方地山的弟弟方澤山,也是冶春後社詩人,與方地山齊名,被人稱為“揚州二方”中的“小方”, 陳易挽送的輓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