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簡介

張謇

(1853~1926)  中國近代實業家、教育家,立憲派首腦人物。字季直,號嗇庵。

1853年7月1日(清鹹豐三年五月二十五)生。江蘇南通人。從小讀書勤奮,十六歲中秀才。1876年入慶軍統領吳長慶軍幕。1885年順天府鄉試中舉。1894年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時值中日甲午戰爭新敗,張謇鑒於當時政治革新無望,決心投身興辦實業和教育。1896年,張在南通籌辦大生紗廠,經克服諸多困難,始於1899年建成。其後陸續創辦的重要企業有:大生第二、第三、第八紗廠和廣生榨油公司、復興麵粉公司、資生鐵冶公司、大達輪船公司,以及通海大有晉、大豫、大賚、大豐、華成等鹽墾公司,並創設淮海實業銀行,以為事業發展之助,形成了以張謇為首的大生資本集團,其鼎盛時期的總資本約為三四千萬元。

張謇在經營實業的同時,重視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以經營實業所獲盈餘之一部和勸募所得,在本地先後創辦了通州師範學校、通州女子師範學校和十餘所職業學校以及圖書館、劇場、醫院等;其中紡織學校、農業學校和醫學學校成績最好,後來三校擴充為專科,1920年又合併為南通大學。在外地,由張謇倡議或資助而設立的學校有:吳淞商船學校、水產專門學校、中國公學、復旦學院、南京高等師範等。張謇因創辦實業、教育卓著成效而名噪東南,清末江蘇學務處成立,張謇被推為議長,並任中央教育會會長,清廷曾給以三品銜聘為商部頭等顧問官。

在清末的立憲運動中,張謇居於重要地位。1906年9月,與江、浙、閩立憲人士組織預備立憲公會任副會長。1909年江蘇咨議局成立,任議長,他發動各省咨議局代表進京聯合請願,要求召開國會。1911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內閣,使張謇大失所望。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張被任為實業總長。未就職。張支持袁世凱出任民國臨時大總統,篡奪政府大權。1913年出任北洋政府農林、工商總長兼全國水利局總裁。次年衣林、工商兩部合併為農商部,仍任總長。1915年,因不滿袁世凱公然恢復帝制,辭職南歸。返鄉後繼續從事實業、教育和地方自治事業,均獲得可觀的進展。由於北洋軍閥連年混戰、外商對華傾銷,加之沿海鹽墾連年遭災、花貴紗賤,使張謇所經營的大生資本集團各企業負債累累,陷於十分困難的境地。他曾一再呼籲取消不平等條約,要求國際稅法平等,停止內戰,實現國內和平,但都無法實現。1923年被迫將大生一廠向銀行押款還債。1925年7月大生各廠及欠大生款項的各公司被債權人上海、金城等銀行接管。1926年8月24日,張謇因病在南通逝世。著有《張季子九錄》、《柳西草堂日記》和《嗇翁自訂年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