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鼎丞簡介

張鼎丞

張鼎丞(1898—1981.12.16),閩西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原名張福仁。福建永定人。

早年曾任國小教員,參加青年運動和農民運動。1926年冬在本鄉組織農民協會。1927年5月率農協會員參加廣東大埔暴動。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被派回永定縣溪南地區,建立中共基層組織,組織農民武裝。1928年6月領導永定農民武裝起義,任總指揮,率數千名農民武裝攻占永定縣城。後在溪南地區建立區、鄉蘇維埃政府,開展土地革命,並組成1個營的紅軍部隊,他任營長。同年7月起,任中共閩西特委組織部部長、閩西暴動委員會副總指揮、閩西紅軍第7軍19師57團團長,參與領導龍巖、上杭、永定等縣農民起義。1929年春領導永定縣農民武裝,配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入閩作戰。曾任永定縣革命委員會主席,參與領導創建閩西蘇區的鬥爭。同年7月任中共閩西特委委員兼軍委書記、紅4軍第4縱隊黨代表,率部在閩西地區開展游擊戰爭。12月參加中共紅4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後隨紅4軍轉戰贛南、粵東北,反擊國民黨軍“會剿”。1930年9月任閩西蘇維埃政府主席兼軍事部部長,12月兼閩粵贛邊紅軍學校政治委員。1931年1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兼土地人民委員。1932年3月任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組織領導擴大紅軍,發展地方武裝,加強蘇區的建設。在此期間,在“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開展反“羅明路線”鬥爭中,他堅持實事求是,支持正確意見,被撤銷省蘇維埃政府主席職務。後調任臨時中央政府糧食人民委員會副人民委員。1934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鬥爭。同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任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同鄧子恢、譚震林等一起領導軍民在閩西地區堅持了極其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挫敗國民黨軍多次“清剿”,保存了革命力量。1936年西安事變後,積極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1937年7月代表閩西南軍政委員會與閩西國民黨當局進行談判,達成該地區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協定。後任中共閩粵邊特委書記、新四軍第2支隊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委員。1938年夏率部進入蘇南地區,與陳毅率領的第1支隊一起,開闢以茅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1939年5月奉命赴延安向中共中央匯報工作,後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1年皖南事變後,被任命為新四軍第7師師長(未到職)。1943年2月任中共中央黨校第二部主任。1945年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常委、華中軍區司令員,先後參與組織指揮高郵、蘇中、宿北等戰役,領導支援前線工作。1947年1月到山東後,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務委員、兼組織委員會書記,負責黨務、農村和支援前線工作。1949年上海解放後,組織華東工作團,並率工作團一部南下福建。同年8月起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和福建軍區政治委員,兼福建人民革命大學校長,領導福建地區軍民肅清國民黨殘餘武裝、土匪和進行保衛海防的鬥爭。1953年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第四書記、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分管組織、政法、農村和民眾團體等工作。1954年起任中共中央組織部代理部長、第一副部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曾被選為中共第八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1年12月16日在北京病逝。著有《新四軍堅持敵後游擊戰爭的實例》(1941)、《中國共產黨創建閩西革命根據地》(1943)、《閩西三年游擊戰爭》(合著,1959)、《閩西暴動與紅十二軍》(196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