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犖簡介

王仲犖

(1913~1986)  中國歷史學家。浙江餘姚人。1913年11月9日生於上海。1935年畢業於上海正風文學院。1930~1936年,曾師事章炳麟(即章太炎),從事文史研究。1938年與章太炎夫人湯國梨等共同在上海創辦太炎文學院,任院長室秘書主任兼教授,講授中國通史。太炎文學院解散後,1942年應聘去重慶中央大學國文系任講師,1945年升為副教授。抗戰勝利後,隨中央大學遷回南京。1947年夏應聘到青島山東大學中文系工作,次年升為教授。1951年轉入該校新成立的歷史系。歷任山東大學歷史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文史哲》編委會副主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山東省史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古籍整理小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第一屆評議組成員、教育部歷史學科第一屆學位評議組成員等職務。

王仲犖長期從事文史教學和研究,著述頗多。他的《北周六典》,記述北周官制,對北周一代典章故事追根溯源,廣徵博引,資料豐富,具有《會要》性質。《北周地理志》,從多方面收集資料,排比考證,彌補了《魏書·地形志》和《隋書·地理志》的缺略。同年出版的《西崑酬唱集注》,為作者後來的文史研究奠定了基礎。50年代,王仲犖寫成《魏晉南北朝隋初唐史》。十年動亂後,他對原書進行增補改寫,分成《魏晉南北朝史》和《隋唐五代史》兩部斷代史。《魏晉南北朝史》一書,被史學界公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斷代史研究的精品之一,於1988年獲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這兩部斷代史著作,均被國家教委定為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王仲犖是中國史學界魏晉封建論的代表人物之一,《關於中國奴隸社會的瓦解及封建關係的形成問題》系統地闡述了這一觀點。他晚年致力於敦煌學和古代物價史的研究,寫成《敦煌石室地誌行記綜錄》一書。他研究中國古代物價的專著《金泥玉屑叢考》已寫成唐以前部分,宋以後部分資料亦已收集排比,因1986年6月4日在濟南逝世,未及寫成。他先後發表的數十篇內容十分廣泛的學術論文,分別由他本人編定成《鵲華山館叢稿》和《鵲華山館叢稿續編》。

王仲犖除撰著外,還曾參加點校二十四史,負責《宋書》、《南齊書》和《南史》點校的定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