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簡介

周立波

姓名:周立波

原名:周紹義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08年8月

出生地:湖南省益陽縣清溪村

周立波,原名周紹義,字鳳翔,又名周奉梧。1908年8月,他誕生在湖南省益陽縣清溪村一個中農兼自由職業者的家庭。1924年秋,紹義以優異成績考入長沙省立第一中學,在先生的鼓動、啟發和教育下,從1926年開始接觸新文學,接受“五四”革命思想的薰陶,並在時局動盪和革命的浪潮中,先後投身上海工人運動,參加“左聯”。在抗日時期,又懷著滿腔愛國主義熱忱積極奔赴抗日戰爭疆場。1939年12月,他到達延安橋兒溝,被安排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1942年毛澤東發表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周立波文藝思想發展道路上的里程碑。

1946年秋,周立波從熱河來到黑龍江地區的珠河縣(今尚志市)元寶區,縣委指派他為區委委員(後任區委副書記、書記)。他是元寶鎮土改運動的領導者,為幫助廣大農民翻身,他訪貧問苦,發動民眾挖窮根,倒苦水,組織民眾反奸除霸,鬥爭地主,暴風驟雨般的土改運動在元寶鎮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他利用空閒時間記錄下一幕幕驚天動地的鬥爭情景,為他的鴻篇巨著《暴風驟雨》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素材。

元寶鎮離珠河縣城50餘里,是區領導機關所在地,三面環山,北面有條黃泥河,對岸就是那座像大元寶的元寶山,鎮子由此而得名。元寶鎮有著百年的滄桑歷史。清朝和民國年間,沙俄曾在這裡砍伐我們的木材。後來,關內逃荒的農民揮動著鎬頭用血汗開墾了這個草甸子,使之成為肥沃的良田,可大部分土地卻落到地主豪紳手裡。這個鎮有十餘戶地主,占有大部分好地,他們依靠日偽反動勢力,對農民的剝削是殘酷的。地主韓鳳歧(韓老六)有40餘垧土地。不但用土地高額地租剝削窮苦農民,還依仗自己是大行政村的村長(相當於鄉長)、協和會會長的勢力對農民派捐、派稅,巧取豪奪,民憤極大。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這兒又出現了土匪,反動勢力極為猖獗,廣大農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但是,由於30年代中期,趙尚志帶領抗聯在這兒打過日本鬼子,宣傳過抗日救國的道理,共產黨在這一帶有一定的影響。

周立波到元寶鎮後,和其它區委同志一起分析了元寶鎮的形勢,決定從實際出發,貫徹執行松江省委、珠河縣委的指示。他深入到貧苦農民家中,與貧僱農親切談心,很快結識了不少農民朋友,並贏得了他們的信任。村裡有個叫花玉蓉的“窮棒子”,原籍山東,從小跟著娘要飯,在老家實在過不下去了,一家4口闖關東來到元寶鎮。周立波很快與他交上了朋友,給他講革命道理,講共產黨的奮鬥目標。在周立波的啟發下,花玉蓉進步很快,成為一名鬥爭堅決、密切聯繫民眾的優秀幹部。為了進一步發動民眾,周立波在元寶屯舉辦有30多人參加的農民短期訓練班,親自培養教育出一批優秀的農民幹部。並創造了“栽槐樹”的工作方法:就是把屯子劃分為幾個片,每個片有一個學員小組。黃昏時,學員小組成員各自選取一家貧苦可靠的農民來“栽槐樹”,還邀集附近農民也到這家參加嘮嗑會,從中發現苦大仇深的積極分子,然後再通過積極分子紮根串連,把全體農民發動起來。周立波很喜歡參加這種嘮嗑會,聽別人嘮,他自己也嘮,嘮自己在老解放區打鬼子、打漢奸、打國民黨反動派的事。學員們很自然地插在裡面講革命道理,宣傳黨的農村政策,啟發民眾的階級覺悟,做深入的思想發動工作。

民眾發動起來了,周立波和其它區委領導同志決定趁熱打鐵,引導民眾一道挖窮根、挖臭根、挖壞根。元寶鎮土改運動是由斗日本漢奸走狗陳福廷開始的。隨著土地改革的深入,周立波和區裡的其他同志都以積極的革命熱情,日以繼夜地工作著。他們派出一批精明強幹的村屯幹部和民兵,分頭到一面坡、尚志、延壽、哈爾濱等地,抓捕潛逃在外的反動地主和反革命分子。

1947年5月,在元寶區工作了半年多的周立波,告別了轟轟烈烈的土改第一線,奉命調到松江省委宣傳部,主辦《松江農民報》。在離開元寶時,民眾幫助他收拾行裝,最多的是書、報和寫的密密麻麻的本子。這些書、報和材料裝了滿滿三麻袋。

辦報期間,周立波時時刻刻為元寶鎮土地改革運動的場面所激動,他一面編報,一面回味、思考在元寶區參加土改的那段鬥爭生活,並在妻子林藍同志的鼓動與協助下,著手寫長篇小說《暴風驟雨》。

動筆前,原計畫寫上下兩卷、80多萬字。起筆後,僅用50天時間,就寫出了上卷初稿。在松江省委的支持下,周立波於7月份攜《暴風驟雨》上卷初稿,到五常縣周家崗繼續深入生活,參加“砍挖運動”。在周家崗4個月的時間內,他一邊工作,一邊修改上卷初稿。根據發生在周家崗“七斗王把頭”的真實素材,加工提煉,演化為小說中“三斗韓老六”的故事情節。還把農民英雄溫鳳山為追捕逃亡地主而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跡,移加在書中主人公趙林(趙光腚)的身上,使這一英雄形象更加生動、真實、熠熠生輝。

10月下旬,周立波回到省委宣傳部。1948年4月,《暴風驟雨》的上卷由東北書店出版發行。上卷完成後,周立波仍然悉心揣摩書中人物的形象塑造,繼續深入農村體驗生活。他先後到過拉林和葦河等地的村屯,訪問過呼蘭縣的長嶺區,在日常細心的觀察與積累下,1948年7月13日,周立波又開始了《暴風驟雨》下卷的寫作。當時中共中央東北局王首道同志非常支持該書的創作,並專門借了一間房子給周立波,讓他安心寫作。7月16日,周立波和林藍一起搬到松花江畔太陽島上的一間房子裡,在短短的46天的時間內,奮筆疾書、揮汗如雨,將對農民兄弟的無限熱愛與手足之情,對共產黨領導的擁護與愛戴之意躍然紙上。

1949年5月,東北書店正式出版刊行《暴風驟雨》的下卷。書中的人物幾乎在元寶鎮都能找到原型,人物的身世、處境、性格、嗜好,甚至有的連姓名都相差無幾。如鬥爭地主的帶頭人郭長興(郭全海的原型),他大公無私,聰明能幹,很受民眾的歡迎和信任。他和當時的婦女主任劉淑賢(婦女主任劉小蘭的原型),有一段密切關係。兩人一起參加土改鬥爭,一起參加黨訓班。

書中的武裝委員白玉山,原型叫白福山,和比他大二十幾歲的老哥在一起過日子,以後揀了一個滿身生瘡的媳婦高桂芬。兩口子參加土改後,白福山當了武裝委員,高桂芬當了婦女主任(即書中的白大嫂)。高桂芬潑潑辣辣,工作肯乾,很受村中婦女的信任。

書中反面人物韓老六和生活中的韓老六很相似。類似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小說出版後,發行量很大。東北文學工作委員會於5月19日在文協專門召開一次《暴風驟雨》座談會。1949年6月,《暴風驟雨》被作為東北地區的優秀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之一,推薦給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1951年底該書又被選為新中國革命文學的代表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之一,榮獲該年度頒發的蘇聯史達林文學獎金。隨後,又被譯成英、法、俄和蘇聯各少數民族等文字,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寫的是黑龍江農民,用的是黑龍江農的方言土語,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時期領導黑龍江人民進行土改鬥爭宏偉的場面。這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反映農民土地改革鬥爭最初期的一部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是周立波革命文學道路上的里程碑,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