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熠簡介

十月斷想

作者:周 熠

十月的意象很多。眼睛一轉,就會有成串的意象走馬燈般聯翩而出:《列寧在十月》,這是上世紀70年代的兒童也熟悉的影片。“麵包會有的”,這是幾乎大眾化的口頭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也從歷史課堂走出,演繹成響遏行雲的詩化詞藻。還有:1911年武昌城頭打響的辛亥革命第一槍;1949年一代偉人在一屆政協會議上操湖南口音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1976年發軔於中南海、震古爍今的剪除四人幫的十月驚雷……這都是關乎國家、民族、社會命運與前途的十月里的經典意象!

十月,是如此的盪氣迴腸、風煙滾滾、石破天驚!

鐵打的江山流水的歲月。誠然,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曾念念不忘的教誨,隨歷史長河的奔流而在市場大潮的風濤中日漸式微,並為“向前看”的進行曲所融合。然而,吃水不忘掘井人,這是千載不易的民族良知。何況,今日華夏正肩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纛,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衝刺!故而,我們當謹記十月的歷史,十月的使命,十月的呼喚!

十月的意象很多,也很美。“八月剝棗,十月獲稻”,“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這是《詩經》中最早的生命意象。而今,佇立十月的邊緣,秋聲秋色的意象撲面而來:遼闊的中原,秋高氣爽,平疇萬里,五穀登場,百果飄香。高拔縝密的青紗帳由綠轉黃,醒目的高粱穗紅珊瑚般燃燒在天邊;風吹棉田,雪白的棉絮在秋陽下銀光撲朔,與藍天下的白雲凝成詩海;秋林果園裡,霜柿飄火,酥梨次黃,蘋果醉紅。十月如烈酒般濃釅,經典般耐讀,交響樂般雄放。

十月是收穫的象徵,十月是豐碩的名片。然而,有誰能否定,豐稔也罷,碩果也罷,它確是經過春耕夏種、汗灑老土的產物和結晶。獨立清秋,吟唱十月,瞄著未來,早將春耕夏種的詩畫繪就!(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