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足才能常樂作文

時間:2022-06-26

不知足的母親優秀作文

母子之情本不是一物質衡量的,那有何來的不知足呢?我的母親,時常在我的眼裡,就是一個永不能滿足的人.

求學近十餘載之久,我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這也是我所引以為豪的.每每拿著布滿紅勾的試卷回家,自豪的給母親炫耀,母親卻滿臉不在乎:“怎么又才97分?你怎么就不向人家滿分的同學學學?”而且母親在說此類話語的時候還略帶氣意.我只好疑惑地低頭了.那時候,我年齡小,對母親百般遵從.受到母親不滿的責罵後我又發奮學習,直到拿到令人滿意的滿分了,我又高興地報告給了母親,迎來的竟有是她滿臉的不愉快:“孩子,你打了滿分,怎么能這么驕傲呢?你下次還能這樣嗎?”我又低頭回房了.母親,你怎么就這么不滿足呢!我想.

和鄰家小孩一起玩時,鄰家阿姨笑吟吟地對我說:“葉兒,你媽昨兒又誇你哩!她說你上次考了97分,這次就考了個100分.她可樂呵著呢!”

“樂呵什麼?她總是不滿足.”我竟在外人面前這樣說我的母親!現在回憶起來,真是該打.回家了,母親端來一碗熱騰騰的雞蛋面,我一想起母親對我的不滿就跟她鬧氣,面也不吃,話也不說.

漸漸地,母親的臉上爬上了條條縱橫的皺紋.當母親再次對我表示不滿時,我卻隱約發現她的面頰上有一絲藏不住的微笑.我第一次拿到了獎學金,興奮得不能自已.那時我已是中學生了,虛榮與面子的問題已在我心中起了動盪.母親拿起我的獎學金,說:“你呀!就這么個出息,將來還說不準呢!”我第一次因此與母親發生了爭執.我把這些年求學生活中對母親的疑惑一齊發泄出來,母親哭得淚人兒似的,我卻摔門而去.

查看全文

不知足才常樂作文900字

我們的先人留下過許多古訓,其中絕大部分確實是人生經驗的精闢總結,讓後人受用無窮。但也有些“古訓”存在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知足常樂”。我覺得,“知足”固然可以給人帶來暫時的快樂,但要“常樂”,恐怕還得“不知足”才行。

回顧一下人類進化和發展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人類賴以前進的唯一動力就是“不知足”。遠古的時候,人類是不穿衣服的,只能赤身裸體忍受烈日和風寒。後來有人“不知足”了,就用樹葉和獸皮來做衣服,比原來就舒服多了。但還是有人“不知足”,繼而發明了布。到今天,我們還在用布做衣服,但面料款式更講究了,還要融入時尚等概念性的東西,同樣是“不知足”的結果。人類懂得直立行走之後,很長時間裡都在用兩條腿丈量地球。後來有人“不知足”了,覺得這樣太累,就以車馬代步。從最初的木輪車到現在的汽車、火車,沒有人覺得哪一種交通工具已經到了極致。還有更“不知足”的人,覺得在地上走還不過癮,得在天上飛,於是他們造出了飛機。萊特兄弟的創舉當初不知是多么驚世駭俗了,但跟現在的噴氣式超音速比起來又成了小兒科。有了衣服,有了汽車飛機,人們該“知足”了吧,不然,物質之外,人們還得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於是就有了電影機,而且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道彩色,從平面到立體,從模擬到數碼,似乎從來就沒人“知足”過。而我們的快樂,也都建立在這些不斷的發明與創新之上。如果有人不同意這個觀點,你給他停一個月電試試,你給他把摩托手機電視機沒收試試,他準得跟你拚命。

查看全文

國中議論文:知足與不知足

知足與不知足

當今社會,我們有了充足的物質需求的滿足,人們的競爭意識也不斷地得到增強,使得每個人都在努力實現知足的同時也踏上了不知足的意識走向。(起筆太籠統)

人們常說:知足常樂。而中國古代又有一首無名氏的詩:“終日奔波只為飢,方才得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滿足,又想姣容美貌妻”。(這首詩是批評不知足的,用在此處有原意不符,不過這種引用的寫法值得肯定)知足與不知足在一念之間,只有將知足和不知足高度統一起來才是真正的大快樂。因此我們要做到,生活上要知足,學習上要不知足。

所謂生活上的知足就是我們要想在物質生活上快樂就必須有所滿足,不要一味地企求更高的物質享受。我們生活在這么安穩的年代,不缺衣食,不缺住行。我們又何須再過分苛求什麼更加高檔的生活?別墅,賓士,高薪,家財萬貫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如果我們過於對自身物質的曲變性?苛求,就會導致我們精神上的超負荷壓抑,就會引發很多過激行為甚至於犯罪行為的發生。俗話說:知足者雖清貧皆開懷常笑,不知足者既(即)使擁有萬物也愁眉不展;(透徹,好)知足者常常擁有自己的一點成果而知足常樂,不知足者常常擁有萬物還頭疼不已。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橋樑。(這一句沒頭沒腦,應刪除)對於知識,我們就要做到不知足,要不斷進取、忘我學習。這樣的人才能不斷進步,不斷的擁有更多的知識。高爾基曾說過:“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知識,頭腦就要枯竭”。是啊,學習上,我們就應該不斷的探索,不斷的發現,不斷的補充,不斷的吸納,才會有更高的理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連聖人都這么說了,更何況我們呢。(這一段寫得好)

查看全文

國中議論文:不知足,才常樂

人們常說“知足者常樂”,這是不完全正確的,在某些時候,“不知足者”才“常樂”。

“知足”可以膚淺地理解為“安於現狀”。如果古人安於現狀,那么我們現在也許還只是生活在樹林子裡,並且只懂得鑽木取火,根本無法也不可能預想到會有現今這樣發達的科技,也不會認字,跟別說造字了,或許,我們只會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交流。這種事如果發生在當今社會,那一定是恐怖的。

我認為,人應當“不安於現狀”,也就是“不知足”,不管是在物質上或是精神上。我們擁有如今的生活,都是因為我們“不知足”,才讓電燈代替了煤油燈,汽車代替了畜力運輸。也因為科技的發展,才讓事實代替了猜想。藝術家們也“不知足”,才使得我們擁有如此多的讓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讓人的精神享受絲毫不亞於物質上的。

如果往深了想,“知足”絕對是層次的理想。平民百姓知足於自己的粗茶淡飯,才享受到了富貴人家所基礎不到的,也不曾了解的快樂。他們雖住在簡陋的房子中,過著貧窮的生活,卻不必像上流人士那樣成天地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如此說來,這種生活乃是大多數人盼望得到的。也因為他們的知足,才給人們帶來了不可或缺的食糧。他們雖然安於現狀,不攀富貴,並非是沒有鬥志,只是他們將這股力量匯聚於耕地當中了,這才可以使平凡的生活充足而開心。

古時候,有些人因看透了世俗,也過夠了這艱奸險的生活,而到深山中隱居。他們聽著流水聲,鳥鳴聲,吃著與百姓一樣的粗茶淡飯,卻在上中悠然自得,也作幾首清幽淡雅的詩。因為他們的知足,才不願捨棄這種生活,也讓那些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查看全文

不知足會常樂作文800字

小草生長在牆角一隅,它不滿足於牆根的庇護,而想一個勁地向上長汲取更多的陽光;花朵競相開放在花壇里,它不滿足於人們千篇一律的讚美,而想讓芬香流傳千古;博士生譚超白天送快遞,晚上扎堆文獻,也是想在不斷探索與奮鬥中,實現自身價值。

所以我認為不知足常樂能讓人們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盡力在不斷探索與彌補中實現自我價值。

不知足,才知不足。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的佳作流傳至今,他們的作品之所以成為佳作,大多都是建立在對自己作品一種“不知足”上的,不斷地細細雕琢、推敲、改進最終成為了人們口中稱讚的佳作。書法家顏復卿,寫得一手好字,但他不知足於自己的水平,於是拜師求學找到自己不足,刻苦練習,成為了一代大書法家。韓愈的“推敲”,王安石的《泊船瓜舟》中反覆推敲而來的“綠”字,都是因為詩人的不滿足而更好的知道了“不足”。

不知足,才愈上進。

回看今朝,有的人一生為了金錢而奮鬥,有的人一生為了功名奮鬥,但還有一些人是為了自己理想而奮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說明了容易知足的人,只安於現狀;不易知足的人反而擁有向上的動力。董卿是活躍在公眾前家喻戶曉的主持人,在《朗讀者》與《中國詩詞大會》中人們還發現了一個腹有詩書氣質才華,知性的董卿。正是因為她的不滿足,她不斷地學習積累沉澱,愈發上進,才成就了她自己的知性美現。是呀,有多少人像他們這樣為了自己理想不知足地努力再努力呢?正因那永不知足,他們才得到源源不斷地向上的動力。

查看全文

知足與不知足作文800字

知足與不知足,仿佛永遠都是硬幣的正反面。有人認為人如“天地一沙鷗”,無止盡的欲求不會得到滿足,不如安於當下,好好享受已有的,知足方能常樂;也有人覺得“士不可以不弘毅”,人生在世,應有擔當,自強不息,方能更上一層樓。兩種看法都很有道理,相互矛盾難以調和。那是因為將它們單獨來看,如果我們對兩者雲糟粕取精華,找一個平衡點把這枚硬幣立起來,人生便能進可攻退可守。知足與不知足的精髓中不矛盾的平衡,才是人生的較高境界。

廣泛地講,人當知足,知足的人不苛求生活,而能品味自己的快樂。顏回在陋巷僅“一簞食,一瓢飲”,物質條件極其匱乏,但他不追求物質生活,而是一心用於學問,從學習中汲取快樂,其成就使孔老夫子讚嘆不已。宋濂又何嘗不是呢?在面對身邊一位位“富官二代”的同學時,不也是於學習中發現樂趣,“略無慕艷意”的么?這種艱苦求學的生活,便成就了明代一代大學士。然而知足不是絕對的,人不能因“知足”而安逸沉淪消極處世。比如近年來被推上風口浪尖的中興,早在20xx年就因向中亞地區出口敏感產品,違反美國法律而被重罰,甚至被迫辭退數名工程師,然而,中興並未痛定思痛,而是繼續知足於安逸沉淪,“歲月靜好”,最終再度被制裁。中興這樣不思進取的“知足”與顏回宋濂的“知足”是完全不同的,應該被摒棄。

另一方面,人亦當不知足,不知足的人自強不息,譜寫人生華章。積極向上,刻苦奮鬥,是不知足的代名詞。宋太宗立志學習王羲之書法,便從師王著。儘管宋太宗的書法水平在王著的指導下飛速提升,但他每次都對宋太宗說:“不行,還差些火候。”如此一來,宋太宗自然更加刻苦練習,最終得以跳脫,自成一家。試想,如果宋太宗只是寫一寫消遣時光,他哪能有那么大的成就?他的成功來源於自己的不知足。當然,說起奮鬥精神,中國人民最有奮鬥精神的。我國的氣象科學取得的卓越成績,“風雲四號”衛星升空,使我國也終於有了自己的太空中的照片。若是沒有他們的不知足,微信上的非洲一面的地球圖景何以變為中國的照片?但是不知足亦不是絕對的,人不當因“不知足”而一味的索求,失於當下,走上不歸路。比如北宋大書法家,大才子,朝中重臣同時也是貪官的蔡京,無止境地欲求,壓榨百姓,瞞上欺下,最終在流放途中餓死。所以,人活一世,一定要清楚自己“不知足”的應當是什麼,不應當是什麼。奮鬥成就更好未來才是“不知足”的永遠動力。

查看全文

唯不知足方能常樂作文800字

老子說:“禍患莫大於不知足”,但不知足是人之本性,不知足如何就一定是貪得無厭?32歲的博士生譚超白天送快遞,晚上埋首文獻,這就是典型的在個人精神追求上的不知足,所以,我認為,不知足只是不願安於現狀,隨波逐流,只是始終堅持初心不願放下!

不知足常樂是寒窗前苦等黎明。

“北宋第一人”范仲淹以憂國憂民與慷慨大義名垂千古,他勸勉友人也勉勵自己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已成千古絕唱。可有誰知他出身貧寒,又有誰知他“斷齏畫粥”寒窗苦讀。北京大學法律碩士、自創公司的劉媛媛,最初也只是一個寒門出身的女大學生,在偌大的北京城,她除了自己什麼也沒有。她寒窗苦讀,可當別人提及時,她只是說:“我有一大把去努力的理由,卻找不到任何一個理由不努力”,或許十年寒窗,只為一日黎明,他們只是不知足現在。不願對現實妥協,即使命運給了他們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仍能用一生的努力去成就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不知足常樂是泥濘中砥礪前行。

被譽為“發名家大王”的科學家愛迪生,他一生有一千多種發明。可又有誰知道曾有一次硫酸毀了他的衣服,還有一次硝酸差點弄瞎了他的眼睛?如果沒有電燈,世界又將是如何樣子?我國女生物學家屠呦呦,她歷經了380多次失敗,終帶領團隊研製青篙素成功。她不負世界所望,拯救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了20xx年世界諾貝爾獎。他們正是因為不知足,所以在泥濘中沉浮,在污濁中踽踽前行,奉獻自己。

查看全文

不知足,也常樂議論文800字

知足可常樂,但敢於拼搏,開拓進取,努力地向著更高、更快、更強衝擊,亦可獲得常樂。

——題記

“知足常樂”。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聽到過不少這種類似的話語。誠然,若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追逐名利,可以感到安閒的快樂。但是,“不知足”的進取精神,就不能讓我們感到快樂嗎?

我認為並非如此。回想一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專心致志地背完一篇冗長的文言文時、耐心思索後解出一道複雜的數學題時、努力學習後考出更好的成績時…………在這些時刻,你的內心難道不會有快樂嗎?

有人說,知足者是精神的智者:陶淵明悄然遁世,隱居南山,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閒適;劉禹錫被貶後居於陋室,也仍有“調素琴,閱金經”之雅趣。但請思考:他們真的是所謂“知足”嗎?恐怕不是。他們也有追求。他們追求的不是世間的功名利祿,而是常人難以體會的另一層次的精神的滿足。請不要把“不求上進”與“更高的精神追求”混為一談。

大名鼎鼎的“發明大王”愛迪生,早年發明了電燈、留聲機等諸多改變世界的物件,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這之後,他便開始了所謂“知足常樂”,不再追求更高的水平,甚至說出了“不要向我提出什麼意見,因為再好的意見也比不上我的頭腦”這種愚蠢至極的大話。也正因他的這種“知足常樂”導致的頑固不化,讓他在晚年不肯將直流電改為交流電,成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他的事跡,啟示我們要警惕某些時候的“知足常樂”,因為那很可能是不思進取的另一說法。

查看全文

不知足者也常樂

人們常說:“知足者常樂。”意思是自足滿足的人總是很快樂。我卻認為:在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只有不知足者才會常樂。

物質生活上想要常樂九必須“不知足”,試想:如果原始人對生活都那么知足,就只能待留在茹毛飲血、刀耕火種、土處穴居的水平,何樂之有?

如果人們都滿足於現狀,油燈就不會被點燈代替,蒲扇也不會被電風扇代替,更不會出現汽車……生活得不到改善,社會將停滯不前,快樂從何而來?可見,知足並不常樂,恰與之相反,只是有了不知足的精神,文明才得到發展。從鑽木取火到採石油到發展核能;從牛頓三大定律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到今天的基因工程,正是這不知足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科學的進步,促進了人類文明的不斷飛躍,才使得人們常樂。

精神生活上,也只有不知足者才能常樂。從莫扎特的貴族音樂到貝多芬的鋼琴曲,從古人的《高山流水》到阿炳的《二泉映月》,從江南小調到搖滾樂曲。人們對精神糧食的要求是日益增長,這就促進享受藝術家和創造更多、更新的成果,使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徇麗多彩,我們才會常樂!

不知足的精神是無形的動力,推動人類進步,推動文明前進,推動社會發展,使每一個不知足者常樂。

當然,不知足者常樂,並不是對成功不予肯定,也不是說讓人類對私利貪得無厭。而是指不滿足現有成績,不安現狀。任何事件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知足而不求發展,就會淘汰,只有不知足者才會發展進步,才會適應自然,更會常樂!

查看全文

學習,要不知足

蘇格拉底說:“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所謂知足,是指人內心的一種滿足之感。不知足於學問,我們才會感悟到“無涯學海”到底有多大;才會懂得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是什麼境界;才會知道與茫茫知識相比,自己所得到的信息又是多么渺小;才會了解虛心學習於我們而言有多重要……因此,我們學習,要不知足。

從一名最基層的農民工逐漸成長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朱雪芹,用勤奮和努力向我們展現的學習上的不知足的力量。她17歲時,去到中日合資的上海華日服裝有限公司工作。進廠後第一份工種是做西褲褲腰。第一天,她只做了50件,而師傅一天能做550件。她想:師傅就比她高一點胖一點,為什麼差距這么大?生性倔強、好強的她下定決心:一定要用十倍百倍的努力來趕超差距。每天完工之後她都埋頭苦練,工作間隙也不放過,每一天都學習著練習著如何提高速度。半年之後,朱雪芹做褲腰的速度超過了師傅,質量也非常高。現在的她,是上海華日服裝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團支部書記以及上海人大代表。正是她當初在學習快速做西褲褲腰的不知足,給她的成功墊下了堅實的基礎。

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說過:“我是永不會滿足的。”他一生共有一千多件發明創造,有些發明創造已經得到驚人的成功。但是,他從不沉醉於自己的發明,他無時無刻不在向科學的新領域攀登,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對自己的發明創造持否定態度,而不停頓地加以改進。例如,為了尋找燈絲,愛迪生一開始是用炭化物質做試驗,失敗後又以金屬鉑與銥高熔點合金做燈絲試驗,總計做過1600種不同的試驗,結果都失敗了。但這時他和他的助手們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已知道白熱燈絲必須密封在一個燈泡里才不易熔掉的道理。然而他並不知足,他的試驗又回到炭質燈絲上來了。在他無休止的鑽研,不停頓的改進之後才找到了真正合適的燈絲。正是他在發明創造上的不知足,使他一次又一次學習到知識,最終獲得成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