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後感作文

時間:2022-06-26

活著讀後感1000字

閱讀《活著》後,我感到的是內心低沉的怒吼與無聲的震撼。

讀這本書之前,我瀏覽過作者余華筆下的一段文章,樸實沉穩的語言,細緻撓心的描寫,讓人感到密不透氣,整個人都仿佛被嚴實地囚在眼前這密閉狹小的空間,《活著》也是這樣一部詞句中瀰漫著蠻荒、苦澀、與土腥味兒的作品。

“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稻田裡,老人富貴對身旁老牛吆喝。富貴向四處尋找故事的我講述了他的一生。

富貴原是一名富家少爺,因自己的放蕩敗光了家財,父親因此去世,一家人的幸福就此而亡失,憨厚的傭人長根無處可歸,他終在自己悲慘的現狀中找到了自己,正懷孕的妻子家珍被硬拉回了娘家,滯留下女兒鳳霞。妻子回來時帶回了兒子有慶,原以為一家人可開始過過安靜的小日子。富貴的母親卻落上病,富貴尋找郎中,路途中被拉做了俘虜,撿回一條命歸家,卻母逝女啞。文革時,日子似乎有了點起色,兒子有慶抽血過多死亡,家珍又得了軟骨病,好不容易為啞女鳳霞討來好親事,鳳霞卻死於產後大出血,妻子也去了。富貴和女婿二喜一起照顧孫兒苦根,三人沒有了負擔,平安而又平靜。不久,二喜工作時被水泥板壓死。只剩下富貴和孫子倆人,富貴把孫子當做生的最後希望,兩人忘卻痛苦輕鬆地活著。可最終,苦根吃豆子撐死了。只剩富貴一人,他買回一頭牛,取名富貴,於是,這個世界上便有了兩個老不死的富貴……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是啊,他再也看不見兒子有慶了,多好的娃子,就沒了。曾經那個懂事的有慶如今頂著瘦骨嶙峋發青的面,毫無預兆地離開,又毫無生機地回來。縣長妻子大出血急需用血,活生生地抽乾了有慶的血。黑暗的社會,在冷血的人的眼裡,有慶的命一文不值,縣長妻子的命大於天。

查看全文

《活著》讀後感800字三篇

【第1篇】

人的生死,到底能不能由自己主宰著?第二次讀完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我這樣想。

人的生死好像不是自己能主宰的。故事裡的有慶、鳳霞,一個為校長獻血而死,一個因大出血而死。這一切,似乎來得是那么猝不及防。不經意間,死神舉起了自己的彎鐮,將人們帶走。然後是親人的悲傷與慟哭,吶喊與抱怨,世事無常,這樣的一幕幕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但為什麼有時候又有什麼不一樣呢?春生想活時,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穿梭於炮火,命懸於一線,可他活了下來;他想死時,只是將自己的脖子掛在那個繩套上就結束了自己苦難的一生。這印證了福貴所說的“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而福貴自己呢?輸光家產、解放戰爭、人民公社、*-------一路走過來,他吃的苦受的累不比誰少,更何況還有雙親與妻兒都相繼去世的心之創傷,雖然最後只剩他一個,可他畢竟是活了下來。為什麼?因為他想活,所以從打仗到回家,從貧困到饑荒,他幾乎是嘗遍了人間的苦難,但他活著。他因為想活著,所以活著。

不,不是想活就能活,但想死卻能死,所以說,應該把這個問題的答案總結成是-----

人不能完全地主宰自己活多久,在相同條件下,但若無天災人禍,想活下去的人一定活得更久。

所以說,我們要活著,就必須想要活著。一個健康的人若是整天為活下去沒什麼價值尋找論據的話,他大概不會比一個癌症晚期但勇於與病魔鬥爭的樂觀者活得更久一些。病心,永遠比病軀更加可怕。

查看全文

活著讀後感1000字

“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麻木、摧殘、冷漠、絕望緊緊扼住咽喉,只有活著的意志給讀者以最後的喘息。

壓抑——這是我在讀完《活著》後最大的感受。我感到震驚,作者竟能用那么平淡的語言,那么短短几十萬字訴說完一個人如此悲痛的一生!

全書最殘忍之處莫過於作者一次次將角色逼入死地,又透露給讀者一絲柳暗花明般的喜悅與希望,正當所有人期待著美好生活將要降臨時作者又毫不猶豫地、鐵青著臉,讓那些善良的人兒倒在血泊之中。在你還錯愕著回不過神兒的時候,故事已經只剩下一位敘述者和一位旁觀者了。

置身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革的大背景下,似乎每個人的悲慘下場都與時代的迫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有慶為救縣長夫人被抽乾了血,鳳霞難產死在手術台上,二喜因公殉職留下可憐的苦根因太飢餓而吃豆子被撐死……這些死因離奇而又殘酷,太過真實而顯得與現今格格不入,無怪有人怒斥這簡直是“時代精神的倒退”。

誠然,《活著》寫得太殘酷了,殘酷得仿佛是在再一次揭開文革時期人們血淋淋的傷疤,它仿佛是又一部試圖訴說時代悲劇的“傷痕文學”。不願再憶及人類文明倒退慘劇的人們高舉“時代精神”的旗幟呼籲人們“回歸當下”,呼籲作家不要再寫《活著》一類的作品……《活著》真的只是一部充滿時代悲劇的小說嗎?我更願意關注《活著》的另一條線索——人性的救贖。

查看全文

活著讀後感800字

“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聖經》

暑假裡,我讀了浙江作家余華的《活著》這本書,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活著的意義……

正如作者所說:“正是在這樣的心態下,我聽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舊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我想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在這部作品中,富貴因為好賭,輸光了家產,卻僥倖逃脫土改槍斃地主一難;老醫生被打成了,結果醫院沒人會治療;春生參加了革命,最後卻被右派分子害死……冥冥當中,這似乎都是命中注定。

正如中國的老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將這句話反過來理解,也是一個深刻的道理。

余華給主人公福貴的人生苦難找到了唯一的緩解之路——忍耐!這就使得這部作品的敘述都因這種寬闊的忍耐而變得沉鬱、悲痛而堅定。

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沒有憤怒,有的只是福貴在苦難中磨鍊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含著一切。不論多大的苦難降臨,福貴都把它化解在無邊的忍耐中,最終達到與孤單生活相依為命的地步。

“忍耐”是一種柔韌的品質,時刻保衛內心免遭苦難這種生活暴力的破壞。聖經里說“愛是恆久忍耐”,也就是說,恆久的忍耐可產生愛。福貴就是這樣的,他無法改變貧困、苦難、死亡的內部規則,於是用堅忍、平和的心境去注視人生,用自己特有的幽默、樂觀戰勝歲月,進入一種淡泊寧靜的境地。然而苦難真的能像余華所寫的那樣,消失於幽默與樂觀之中嗎?我想,這也未必能夠……

查看全文

活著讀後感700字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

——題記

讀完余華的《活著》,我得到了一個人生感悟——為活著而活著。這篇小說主要講述了民國時期一個地主家的富少爺徐福貴,年輕時由於嗜賭放蕩,輸盡家財。父親被氣死後,徐福貴一家淪為佃農,並很快因為國軍抓壯丁捲入國共內戰。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斷遭受磨難,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或許讀完這篇小說你會感慨主人公徐福貴的悲慘人生,但是於此使我們收穫最大的應該是徐福貴在奢靡生活後的轉變,在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後,依舊堅強樂觀地活著。

作者余華自序中說自己創作《活著》的原因是聽到了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的那個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後離他而去,但他依舊有好的對待這個世界。他深受打動,決定寫下一篇改樣小說。而他在寫作中得到了這樣的啟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事情而活著。

我個人認為余華的《活著》在當今社會中仍具有獨特的意義。現如今生活中的誘惑太多,人們被蒙蔽了雙眼,在利益的驅使下忙碌著。或是為了金錢,為了地位,或是為了別的什麼東西。但是,人不應該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嗎?

我們的一生中定會經歷很多磨難,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對於那些磨難,在你第一次面對它的時候或許它很困難,但當你咬緊牙關挺過去,人到暮年,再回首時,這些磨難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查看全文

活著讀後感1000字

我很抱歉,做了一個不算忠實的讀者。我以極度不單純的動機,抱著能讓我哭的怎樣要死要活的態度,來“審判”這本書。因為他們都說這是一本關於人生,關於苦難,關於悲劇的書。

關於人生。我對此並沒有任何異議。“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少年時沒有羈絆,便隨心所欲,恣意妄為。此時“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中年時家道中落,經歷生死,在欲望和現實的溝壑中掙扎,有了值得牽掛和在意的人。此時“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老年時“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所牽掛之人都做了生命中的過客,最後只能歸於寂寥。

關於苦難。我只想說每一部小說都是用文字建立起來的第二世界,這個世界可以屬於書中的人物,也可以屬於把思想浸在書里的讀者,我在余華先生的這個世界裡站成了一顆沒有悲歡姿態的樹,但主人公福貴從未真正平靜的苦難生活,讓我不安分起來,最終我並沒有在這個世界站成永恆。

被欺騙而不自知,輸光家產,氣死父親的福貴,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歷經生死而歸來的福貴。因患軟骨病而死的妻子家珍,因生產時大出血而死的女兒鳳霞,因獻血過多而死的小兒子有慶,被水泥板夾死的女婿二喜,吃豆撐死的小孫子苦根。走著走著就,家就散了。一場場來勢洶湧的暴風雨,沖走了他所有的家人。垂暮之年,身側有的只不過是一頭老黃牛。誰也不知道,這災禍捲走得到底是誰啊!看似可笑的情節,卻有最真實的感情以及最苦難的生活。我說的苦難是指生活,而不是人生。因為人生太大,不能妄斷。

查看全文

活著讀後感450字

活著,活著,我還活在這個世界上,在這個世界上苟活著,我無數次在想:苟活是怎樣的活?苟活還是活著嗎?

我想也許……或許……我還是活著吧,我……還是拖著殘軀在苟延殘喘,度過這一年又一年的光陰吧……

活著到底是為什麼?我曾因為這個問題請教朋友,他每一次講的都不一樣,我也聽不進去,或許我只是為了多一個人與我分享煩惱吧?

煩惱與煩惱的碰撞讓我無法看清這個世界的本質,這世界到底是一個充滿愛的天堂,還是一個充滿仇恨與憎惡的地獄?

我尋找不到一絲答案,迷茫是我的唯一,迷茫與黑暗相撞,我在黑暗中迷路,連一絲光都沒有,一絲都沒有……

查看全文

活著讀後感400字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雖然是薄薄的一本書,可讀完後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

文章運用了樸素的手法記敘了福貴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年代,既經歷了戰爭的腥風血雨,又熬過文化大革命,那不堪入目的混亂。不僅如此,他還體驗了家族由盛至衰的過程以及家破人亡的悲慘經歷。

每當看家珍死亡的部分時,總感到鼻子一酸,一股熱淚總湧上眼眶。那是一段最寧靜的死亡過程,看著福貴抱著家珍的屍體,一步步艱難地走向西村口,那個埋著兒子有慶的地方,他默默地將家珍也埋了進去。此時此刻,看似平靜的福貴,那撕心裂肺的痛感應該早湧上心頭了吧!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家族的悲劇並沒有到此結束。女兒鳳霞生孩子時因大出血而死;女婿二喜在工作時被水泥板夾死;就連他那唯一的孫子也難逃厄運,在吃飯時被噎死了。

查看全文

活著讀後感2000字

《活著》里是福貴一生的故事,那是他的時代,屬於福貴那代人的時代,而這是我解讀的福貴的故事。“孽子”“敗家”是福貴給我留下的最初印象,所謂的富三代,更是富不過三代,面對著父親的“前史”,繼續步父親的後塵。他一步一步踏向了深淵,傾出被人覬覦的一百多畝田,還債路上,當肩膀的皮肉被在被裝滿銅錢的扁擔磨出血來,一家人搬出老宅,再是父親的死去,這是浪子的富貴生活的終結點。幸運的是,一家子的人從未離棄。他的背後,是疼愛他的母親、懂事的女兒鳳霞,還有一位好女人家珍。雖然妻子被城中丈人接走了,但是再回之時,兒子有慶已經出生,本以為一家人的團圓日子要開始了,母親重病,福貴又在請大夫城中被抓去當兵,多年之後回到家中時,母親已經離世了。在那個貧窮而又戰火紛飛的年代裡,生活的確困難。時代背景下,經歷了人民公社、大躍進、文革……苦難的人民歷經無數苦難。苦命的家珍得了軟骨病,想要下地幹活卻是有心無力,13歲的有慶在獻血是白白送命,福貴只能抱著那具遺體走回鄉間的小路,這就是世道,即使是醫者都沒能為力的世道。後來,鳳霞嫁給了偏頭的二喜,善良的姑娘終於有了自己的歸宿,上天卻是殘忍的,鳳霞最後難產失血過多去世了,只留下了苦根。眼睜睜看著一雙兒女相繼離世,這便是家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不久後,家珍也走了,他們都葬在了村西的同一個地方。現在只剩下福貴、二喜和苦根這個娃子了,二喜被水泥鋼筋刺穿死前大喊的“苦根”隱隱刺痛著我,苦根卻還不知道“死”是什麼。那年,苦根七歲,卻因為貪吃豆子而死去。苦根的離開像是掐滅了燃燒著的最後一丁點火苗,我的心似乎也熄滅了。第二年,福貴買下了將死的牛,他的名字,也叫做:福貴。

查看全文

活著讀後感1000字

“活著”,是一個多么平凡的詞,似乎平談無奇,它並不是什麼華麗的詞藻。但在讀了余華先生的《活著》,我為這個詞的力量而感動,我們活著忍受一切有形或無形的壓力,我們活著享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們活著去追逐自己的遠大前程,但歸根結底,我們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活著》講述的是福貴的一生,一個歷盡滄桑與磨難的老人的回憶歷程。《活著》之所以能夠引起共鳴,是因為福貴坎坷的一生折射出了一代人的艱辛與苦楚,反映出上世紀中國的困頓與變遷,福貴個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更令人感到人性的寬廣與豐富。福貴這個人物是當時整個底層社會的縮影。

福貴的人生之路並不平坦,崎嶇盤旋,除了苦難還是苦難,但他用了一生詮釋了“活著”二字。青年時的福貴荒唐淫亂,整日吃喝嫖賭,輸光了家業也氣死了父親,此時的他為了玩樂而活著。年輕時的福貴被人抓作壯丁,在戰場上九死一生,撿回了一條命,一心只想回到那殘缺但又溫暖的家,此時的他為了回家而活著。中年的福貴在田間勤懇勞作,而命運卻是如此的不公,也經歷了突如其來的喪子之痛,妻子也得了絕症,此時的他為了家庭而活著。老年的福貴身過的親人一個個地離去,只留下他獨自一人與老牛生活著,了無牽掛,此時的他為了自己而活著。

福貴是一個真正的勇者,貧窮困苦是他一生形影不離的“伴侶”。他從一個衣食無憂的闊少年淪落成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農民,他親手送葬了所有至親的親人,最後孤苦伶仃地活著。他的“勇”即在於他具有強大的承受能力,扛起這些從天而降的沉苦負擔,在這些突如其來的變故前沒有一擊就垮,繼續為了活著而奔走。對比《駱駝祥子》中的祥子,本是個勤勞懇乾的車夫,但他在遭受多次身心打擊後自甘墮落,成為了又嫖又賭的行屍走肉。同是生活在較為貧瘠的年代裡,擁有著可憐的命運,祥子變得墮落、自私、骯髒,而福貴換種姿態堅強的應對造化弄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