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後感作文

時間:2022-06-26

名人傳讀後感700字

英雄未必要去衝鋒陷陣,也未要在疆場搏殺,未必要振臂一呼,應者雲集,英雄可以是戰死沙場,鼓舞士氣百戰百捷的將軍,也可以是身殘志堅為夢犧牲,勇於挑戰自我的精神偉人。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作的《名人傳》中就寫了三位英雄:貝多芬、米朗基羅、列夫·托爾斯泰。他並沒有對他們的生平做以敘述。而是著重寫了三位英雄在追求藝術與夢想路上的坎坷與磨難。他們不屈於命運,也不拘泥於現狀,他們積極進取、勇於開拓。

貝多芬幼年可以說很不幸。被父親用暴力開發音樂天分,失去親愛的母親,但等待他的卻是幸福墜入深淵的痛苦。之後他偶遇了莫扎特,拜海頓為師,人生正值幸福之時,命運卻使他再次墜入深淵。他的耳朵正慢慢失去聽覺,內臟也被劇烈的疼痛折磨。之後他感情受挫。他又向深淵滑進了一步,但他在漆黑的淵底創作,用近乎崩潰的神經支撐,最終寫出了不朽佳作。他的一生坎坷多磨,但他都以頑強的意志支撐,不斷在黑暗中前進,在無聲的世界裡創造繞樑之音。英雄以他的精神對抗病痛。

米開朗基羅是一位文藝復興時代的大師,他長於雕塑、繪畫、建築。他為藝術付出他寶貴的生命。他的作品展現著那個時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質。他出身於一個有聲望的家族,但他精神上很痛苦。他目睹國家被外族入侵,人民受苦。而他幾乎沒有自由,只得附於教皇。他的藝術作品可以說得上是最偉大的作品之一。他為藝術付出了太多,也為理想付出了太多,他值得別人尊敬,被稱為“英雄”。

查看全文

《名人傳》讀後感600字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讀完這本書,我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這本書主要是寫三位非常著名的藝術家,音樂家貝多芬,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和作家托爾斯泰的故事。

貝多芬出生貧窮,四歲時被迫整天不斷的練習鋼琴,他的內心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但他還是堅持不懈練習。就在他離成功很近的時候,疾病無情地降臨在他身上,他的聽覺越來越弱,內臟也承受著痛苦的折磨。雖然他的身體越來越弱,但他還是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第九交響曲》。此曲讓我至今感覺悅耳動聽!而且大部分優秀作品也是在他耳聾之後創作的。貝多芬最終戰勝疾病,戰勝痛苦,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於命運,他改變了自己。他的精神震驚了全世界,也震驚了我。假如我生病了,我就不會像他那么認真的去學習,他這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學習。

米開朗基羅看起來比貝多芬幸福,他不殘疾也不貧窮,從小時候就接受貴族教育,很有文化素養。但他的父親看不起他,經過他的懇求後,父親終於答應可以讓他進入佛羅倫斯最大的一個畫室學習。他非常刻苦的學習,最終得到了很高的成就,成為了一個著名的雕塑家。我也要向他學習堅持不懈的精神。

下面就來說說托爾斯泰的故事吧。他不同於前兩位藝術家,她出生於貴族家庭,擁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學素養。他也獲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他不在乎自己擁有的一切。他不願享受生活,不想虛度年華,他想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弘揚真正的基督精神。

查看全文

名人傳讀後感800字

讀了《名人傳》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書中,我們能感受到音樂大師倔強,不屈不饒的性格;。感受到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的內心豐富,思想唯美;感受到偉大作家。思想家托爾斯泰為了自己祖國甘願奉獻出自己的生命的高尚人格。讓我們呼吸到英雄的氣息,激勵我們奮發向上,堅強不屈。

貝多芬的生活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和坎坷。幾歲時,他母親病逝,父親又酗酒,他過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擔,從小培養了倔強、傲岸的性格,後來,他離開故鄉去維也納,開始音樂創作。但殘暴悲慘的鬥爭還未結束。他的耳朵失聰,耳聾對於音樂家來說是無法彌補的災難,不但影響工作,而且使他從此過著孤獨淒涼的生活,還可能受到敵人的污衊,他還不斷經受著情感的折磨,但挫折並沒有把堅強不屈的貝多芬打敗,“我將扼住命運的咽喉,不允許他毀滅我!”美好的想想使他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力量,個敢於向命運挑戰,並以頑強的意志戰勝了這些痛苦。

在愛情生活上,他再度受挫。他渴望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但卻連遭失敗,承受著感情的折磨。他帶著心靈上的痛苦全身投入音樂事業中。一生中寫下了眾多優秀作品,《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都是激勵人們自尊自信的歌曲,他的偉大之處就是,雖然他自身遭到挫折和不幸的,但它卻能用音樂去喚起自己和更多奮鬥的決心,激勵人們要向命運挑戰,不屈不饒。貝多芬的一生是“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偉大音樂家貝多芬、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偉大作家托爾泰都在自己的事業而奮鬥,從未放棄過自己的理想,他們之所以成為偉人,是他們具有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他們都不是天生的完人,曾經經歷過種種的痛苦和磨難,在逆境中崛起的名人。孟子曾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們也應該學習名人的高尚品格和奉獻精神,直面人生挫折,接受人生的考驗,不屈不饒,堅定自己的理想,做一個自信的強人。

查看全文

名人傳讀後感1000字

這本書介紹的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謳歌了他們與命運鬥爭的崇高精神。

與命運爭鬥的貝多芬

他,矮小的身材,土紅色的闊臉龐,額頭凸起,頭髮濃密,雙眼閃爍著一種神奇的力量,眼球小而深陷,興奮或激怒是會突然變大放射著一道道粗野的光芒,似乎帶著什麼奇妙真理,右下額有一個深深的酒窩,笑起來顯得很極其不對稱……

這面容平凡的人就是貝多芬,一個出生在父親為男歌手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的貧窮家庭中的貝多芬,他的一生就是在向命運挑戰的一生,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貧苦並沒有磨滅他的音樂才華,成年的貝多芬在維也納刻苦學習,可後來他聽覺漸漸消退,他的愛情也走到了盡頭,可是面對這樣巨大的困難,貝多芬沒有屈服,他靠自己的努力,扭轉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創造出了無數的樂曲成為了世界頂級的音樂寶典。

他說過“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最高權力者,也絕不背叛真理”。

他的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使我感動、敬佩萬分,我仿佛就能感到貝多芬一直在與災運抗爭,與思想抗爭,他對藝術的熱愛,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擁有力。

與夢想共存的米開朗琪羅

他的故鄉在佛羅倫斯,在那裡有一座座黑沉沉的宮殿,塔樓像長矛一樣直戳天空,山丘蜿蜒,一叢叢小杉樹和橄欖樹起伏著。那裡,人們狂熱、驕傲、易怒彼此猜忌容不下任何自由的思想,而米開朗琪羅卻胸懷寬廣,豪放不勒,完全不同於其他人。

查看全文

名人傳讀後感

為藝術做傳

音樂,雕塑繪畫、寫作這三樣毫無疑問可以說是藝術的代名詞。而羅曼·羅蘭為沉醉與藝術的三人而寫的傳記,便可以說是為藝術做傳。

羅曼·羅蘭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和音樂史學家。20世紀初,羅蘭有感於世風日趨頹糜,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為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他把變革現實的希望寄託於“英雄人物”的力量,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在這些傳記里,作者極力頌揚他們渴望自由、主持正義的精神,讚美他們以造福人類為己任,為堅持真理和信仰而受苦受難的鋼鐵般意志。

《名人傳》是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組成。傳記里的三個人物,一個是音樂殿堂的璀璨明星,一個是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大師,一個是文學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作家。相對於他們不同的職業,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追求和表達藝術的完美和真諦,獻出了畢生的精力。羅曼·羅蘭把這三位偉大的天才稱為英雄。他所謂的英雄,不是那些靠自己的武力征服世界的人而是用行動和思想影響和改變世界的人。

“通過痛苦,得到歡樂”。路德維希·馮·貝多芬出身貧寒,父親是一個不聰明且酗酒的男高音歌手。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鋼琴,母親在貝多芬17歲時就去世了,使得他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擔。他憑著自己超乎尋常的毅力完成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如:《月光奏鳴曲》、《第九交響樂》。等他把自由、平等、博愛看做是自己的人生信條和奮鬥目標。

查看全文

名人傳讀後感400字左右5篇

名人傳讀後感400字左右1

寒假期間,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讓我油然而生出一些感慨。

這本書包括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篇傳記,描寫的是一個音樂家,一個雕塑家和一個小說家的一生,它們雖然各自所處的領域不同,但是他們為尋求的真理是一樣的,創造出真、善、美的本質,為藝術、文學獻出了畢生的精力,他們堅信只要能夠只要堅持不懈,不因被苦於劫難而消沉,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最讓我影響最深的是貝多芬的故事,他看起來比較矮小,生來就是一副運動員的骨骼。他臉看上去寬寬的、總是帶著土紅色,額頭隆起,頭髮異常烏黑。最讓人注意的是他那雙眼睛,總有股奇異的威懾力。他是一個不習慣歡笑的人,憂鬱是他通常的表情,他從一出生就命運運作抗爭,就像他所說過的“噢,人啊,你應當自強不息!”他愛好和平,為此,他創作了許多強烈的進行曲和戰鬥的交響曲,1820xx年他創作了英雄交響樂,起了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名字“英雄交響曲——紀念一個偉人遺蹟”當我們與假、醜、惡鬥爭到疲憊不堪時,貝多芬會給我們勇氣和信心。

貝多芬——一個不幸的人,一個由貧困殘疾和痛苦的偉人,他為世界創造了快樂。

名人傳讀後感400字左右2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

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查看全文

名人傳初二600讀後感5篇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的羅曼·羅蘭,此書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組成。大家讀後都有哪些感受?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名人傳初二600讀後感,歡迎參閱。

名人傳初二600讀後感篇一: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書,書名是《名人傳》。這本書是我所看過書中最喜歡之一。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著作。全書分為《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作者羅曼羅蘭在全書中描述了這些名人為追求辛福生活、追求理想和困難作鬥爭的故事。

在三本傳記中的名人中,我最敬佩的就是貝多芬了。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優秀的天才音樂家。在貝多芬的一生里經歷了數不清的坎坷,這些坎坷要發生在普通人身上,恐怕他早就崩潰了,但貝多芬用他的堅韌的意志克服了挫折。

貝多芬的童年就是一個悲劇,貝多芬小時候,他的父親 逼著他學習音樂,想激發他的音樂才能,完全不顧貝多芬的感受,有時他的父親甚至把他一個人關在屋子裡,只留下一把小提琴給他,讓他和小提琴一整天關在一起。不僅父親逼著他學音樂,在他16歲時,他的母親不幸去世了,他的父親也變成了一個酒鬼。深深的打擊到了貝多芬的心靈,但他束手無策,也是這些可怕的挫折導致了貝多芬古怪暴躁的脾氣。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墮落,他把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音樂創作當中了,貝多芬以他過人的天賦,驚人的創作能力,很快的成名了。當他正準備享受音樂帶給他的幸福時,挫折又再次降臨到貝多芬的身上——他的耳朵聾了。

查看全文

名人傳讀後感500字

《名人傳》這本書,被廣泛讀者評為“巨人三傳”,那么在讀完《名人傳》後,你有什麼感受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名人傳的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名人傳讀後感500字篇1

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名人傳》,這本書主要寫了三個人物: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列夫托爾斯泰。

貝多芬傳主要寫了:貝多芬從小在貧苦的家庭里,他的父親是一個鼓手,想讓貝多芬成為一名音樂家,便開始教他音樂。不久,貝多芬便成了埃來奧諾爾的音樂教師,教她音樂和詩歌。

貝多芬11歲加入了劇院的樂隊,13歲當上了管風琴樂手。1792年,貝多芬離開了家鄉,去音樂之都也納定居,後來他的耳朵聾了,可他還是堅持出了許多作品,演出過許多次。突然有一天,他得了胸膜炎,動了三次手術,正準備做第四次手術時,他清醒的寫了一句話,就去世了。

米開朗琪羅傳主要寫了:米開朗琪羅出生於加森汀省的卡普雷塞鎮,後來米開朗琪羅開始學習繪畫和雕塑,一生雕塑了許多作品,並且大量創作了作品。1536年米開朗琪羅回到了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末日的審判》。

米開朗琪羅三次被命為大教堂建築總監,1556年9月,米開朗琪羅又出逃了,1556年10月又被召回,大約在下午5點,正是日落時分,米開朗琪羅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他終於休息了。

列夫托爾斯泰傳主要寫了:列夫·托爾斯泰出生於圖拉省的雅斯納雅·波良納莊園,1849年11月在圖拉省辦公廳掛名任職。1850年開始構思《茨生活的故事》。1851年3月寫作了《昨天的故事》這本書,之後,列夫·托爾斯泰又寫了許多作品。

查看全文

中學《名人傳》讀後感作文550字

《名人傳》出自於人道主義作家羅曼·羅蘭的筆下,是一部激發人上進的文學名著,它敘述了三位偉人的一生。書中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和常人一樣有他們的矛盾、痛苦和掙扎,但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中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

這部名著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貝多芬的故事。他的一生飽經磨難,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摧殘,然而正是磨難造就了他的偉大。他的童年可謂悲慘。當他的父親發現了他的音樂天份後,便常用暴力逼他學音樂,把他關在屋子裡練小提琴,從不顧及貝多芬的感受。在貝多芬16歲時,他的母親不幸去世了,他的父親也因此成了一個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全都壓到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氣變得暴躁古怪。但他卻更努力,很快他便成了家喻戶曉的人了。當他沉浸在音樂和成就帶來的歡樂時,他卻耳聾了。面對接踵而至的困難和痛苦,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和奮鬥的精神不屈不撓地抗爭,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更是寫下了不朽的《歡樂頌》……這就是貝多芬的一生,他的一生可說是一部史詩般壯烈的悲劇。

我對自己作了一個深刻的反省。我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磨難也經常阻礙我前進的道路。有好幾次,我的考試成績不理想。為此,我沒有勇氣面對這一切,甚至自暴自棄。現在想起來,我覺得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感謝上蒼給予自己一次“小小苦楚等於激勵”的機會,好讓我擁有更大的勇氣向前邁進。

在《名人傳》中,我感受到了貝多芬崇高的精神。今後我會直面人生,去譜寫與凡人非同的命運。

查看全文

名人傳讀後感600字國中3篇

名人傳讀後感600字國中1

今年暑假,我買了一本《名人傳》,這本傳記中有三位人:一位是音樂家貝多芬,一位是雕塑家、兼畫家米開朗琪羅,一位是小說家托爾期泰。他們在人生又換困頓的征途上,為了尋求正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巧傑作,獻出了畢業精力。

他們經受過病痛的折磨,遭遇的悲慘,內心的惶惑矛盾,深重的痛苦。這使幾乎毀滅了理智,但他們一直堅持自己的艱苦歷程,靠的是他們對人類和信心。其中貝多芬傳使我感觸很深。

貝多芬,他全名叫做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科隆附近的波斯,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他是弗蘭芒族的。他一開始的人生就像一場殘暴的鬥爭,他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便讓貝多芬從4歲起天天“釘”在鋼琴邊或小提琴關在家裡。貝多芬沒有厭惡這樣的生活就已經十分萬幸了,但他父親還用一些暴力的手段來迫使貝多芬學習。在1787年,貝多芬喪失了疼愛他的母親,在貝多芬心目中母親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與他的母親一樣,都有肺癌,但他仍舊堅持著成為了音樂家,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

我看完了貝多芬傳後,我覺得,我比他幸福到哪去都不知道了。貝多芬他渴望母愛,而我有母愛,但還覺得不足;貝多芬渴望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我雖然有時會生點小病,但至少沒有像貝多芬那樣,一病為好一病又來,一生中不知患了多少種疾病;貝多芬他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而我,有朋友,但有時還要嫌棄朋友西嫌棄朋友東的。所以,我覺得,貝多芬身上有太多我要學習的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