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榮八恥榮辱觀的重要意義

  兩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過做人的三個標準,即智、仁、勇“三達德”,是“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然而,孔子有生之年,為之奮鬥的倫理道德,是“禮”。

 

 

  從公元前21世紀,就有了原始禮儀。周代以禮樂治天下,“周禮”的建設與發展前後八百餘年。早於孔子百餘年的齊國管仲,提出“四維”即“禮、義、廉、恥”,以禮為首,這些都是孔子所直接繼承的倫理智慧。可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倫理是對中華倫理智慧的繼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