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辯論中的兩點困惑

各位好,作為一名來自大陸西部高校的辯手,看了諸位的帖子,覺得自己對辯論的了解實在過於表面了。

但有幾個辯題依然是我一直難以尋求到答案的,希望各位可以指點迷津。

1、辯論的實用性(或者說現實意義)如何與真理性進行協調?

這個問題的措辭可能不是特別規範,如果說實用性即是各位講求的政策性辯題中蘊含的考證嚴密,論述得當、以及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意義,那么真理性即應當是對於辯題背後甚至辯論本身的一種應然性思考,這種思考不能僅僅用形式邏輯來判斷,尤其是涉及到辯題背後的道德哲學問題,例如當年的“法律和道德,誰能更好地維繫社會秩序”,價值判斷的規範性基礎是不能從人類自然史的角度來論證的,尤其不能從科學認知即經驗認知的邏輯來論證得失。此康德所謂不能從“實然”過度到“應然”。所以在這個層面上,高校辯手們由於本身的專業不同,極容易產生如此的困惑。

2、辯論賽的勝負判定標準。

誠然如各位所說,如果把勝負標準量化以後,比如舉證的嚴密性,對於技巧的運用熟練度,都可以作為較為客觀的評判標準。但還是承接第一個問題,辯題背後的思索和探求的價值該如何評定呢?就像孟子和告子的人性之辯中,孟子大獲全勝,但告子的“人性無善無不善”的思考就真的輸了嗎?如果我們把辯論賽的評定提到一個高度,它應當是對於某種價值的倡導,那么思維的創新和探索應當如何評判呢?我無意混淆辯論和辯論賽的界限,只是個人覺得不應當人為地判定“辯論就是尋求真理,而辯論賽僅僅是一場遊戲”,二者固然有區別,但不應當一開始就被帶上有色眼鏡地分開。如果辯論賽也是我們尋求真理的一種方式,豈不更好?

盼望各位指點迷津,在此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