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辯論大賽辯詞

紀寶娟:而我方認為,放棄低層次利益,獲得高層次利益才是最重要的,陶淵明早有不為五斗米折腰之說,他放棄一些低層次的物質利益,獲得更高的利益難道不是獲利嗎,我請問對方,人人現在納稅,難道是對個人利益的一種損失嗎?

胡漸彪:如果真的是兩全的話,那么應該即短期的利益不用損失,理想的利益也不用損失才對啊,為了群體的利益,那我這方面的享受被迫損失,還叫全嗎?

葉斌:對方辯友談到了,說欲望和精神理想是不同的,孟子說,生我所欲也,義以我所予也,這就是欲望,甚至這種欲望比生命的欲望更高,所大於有甚予甚者,故不為苟得也,對方如何解釋呢?那么我們知道,放棄暫時的,獲得長遠的利益,難道不是一種獲利嗎?

胡漸彪:對方辯友沒有看到下一句孟子說,益我所欲也,利我所欲也,下一句是兩者不可得兼,請對方辯友解釋一下,什麼叫兩者不可得兼呢?

解意:這也就是我方所說的,為了高層次利益去放棄低層次的利益啊,難道對方辯友剛才跟我們說,全一定要十全十美,我想舉這么一個例子,如果有兩個蘋果兩個人分, 對方是不是認為,一定要每個人都拿到兩個蘋果才是兩全呢,這可能嗎?

陳勛亮:對方辯友還是說高層次的利益,那我就談馬丁路德金吧,馬丁路德金也其實為了高層次的利益,他為美國黑人徵求群體的利益,那他個人的命運都給斷送了,這是兩全的概念嗎?

葉斌:對方辯友談到了,放棄底層利益。

主持人:對不起,正方時間到。

張遜亮:我方提了偉人的例子,偉人是為了群體而犧牲小我,我們也提了二人的例子,二人是為了自己而犧牲群體,兩者都不是兩全。

陳政弘:看來馬丁路德金即使知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他也不顧一切,為了群體的利益,如此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對方說這是為了個人利益啊。

胡漸彪:如果是個人利益群體利益能夠兩全的話,黃花崗72烈士何必斷頭顱,灑熱血保護國家呢,頭是不用斷的,他們智力不夠嗎?

陳錦添:就回答生活中的例子吧,如果真的不用妥協就能兩全的話,在座的各位為什麼要關掉你的手提電話呢?

陳勛亮:對了,我方四位辯論員其實非常喜歡吃香口膠,但是來到了新加坡,為了全體新加坡的利益,我們還得放棄個人利益,這顯然是不能兩全嗎?

陳政弘:不但如此,在許多宗教集團的國家,在非回教國,個人利益如果你是非回教徒的話,你也被逼犧牲掉你喝酒和吃豬肉的權利,連吃什麼東西都不能夠自己控制,你告訴我個人利益得到保全啊。

胡漸彪:對方辯友不愛談特例,那就談普遍一點的吧,我們知道每一個國家都有土地徵用的管理,為了要發展縱使我愛我的家園,也要被迫把它度讓出來,什麼叫做度讓呢?

陳錦添:還不止土地徵用呢,我們知道國家發展,不但要建路,還要建水壩,那么建水壩的時候,原著民的利益到底是不是要做出局部的妥協呢?

陳勛亮:對了,而且我們還看到,陳家庚也是毀家興學,我方就不明白了,到底毀家興學是個兩全的概念嗎?

陳政弘:而且我們看到,陳六史在辦教育,如果說個人利益在辦教育的時候不用受到絲毫犧牲的話,為什麼他還要毀家興學這樣子的精神呢?

胡漸彪:如果真的是可以兩全,何必毀家興學,是不是陳家庚,陳六史嫌自己的屋子太多了,要毀一毀呢?

陳錦添:我們談到價值多元,很多事情我們不能說他到底是道德還是不道德,就像同性戀,到底是善還是惡,我們也不曉得。可是價值多元,當我的價值觀與主流思想不同的時候,我是否要做出局部的妥協呢?

主持人:好,謝謝,時間到。

好,那么欣賞過了雙方辯手的自由辯論,我們暫時來喘口氣,思考一下,觀眾朋友,我們稍候見。

好,歡迎各位回到辯論會的現場,現在我們首先請反方的四辯胡漸彪同學做總結陳述,時間是四分鐘,請!

胡漸彪: 謝謝,先指出對方辯友整個立論架構推論的錯誤之處,對方辯友整個立論架構是建立在四個要點之上。第一、他告訴我們今天全並不是一個完美齊備的概念,但是辭海明明就告訴我們,全是指完美齊備,是指沒有例外的,為什麼對方辯友的全是和辭海是背道而馳呢?就算對方辯友不喜歡辭海,那我們也知道,漢學家鄭鏇也說,全是指無暇病者,到底對方四辯待會兒給我們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無暇病者呢。對方辯友第二個理論的根據是在於他告訴我們,壞的個人利益那個不叫做個人利益,但是對方一辯又告訴我們,個人利益包括的是欲望和需求上的滿足,為什麼個人的欲望和需求上的滿足,就必然是善的呢,那壞的欲望和需求上的滿足,還算不算是個人利益呢,第三、對方辯友告訴我們,今天小我其實是可以等同於大我的,如果這時候滿足了大我的群體利益,那我個人其實也是滿足了小我,如果真的是這個樣子的話,那我告訴大家,今天曼德拉坐牢27年,為了南非,其實是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今天德麗莎修女貢獻她們,浪費自己一生的青春時光,其實她是自私自利,我們更看到林覺民的“與妻書”與“七珏別書”,為了國家與愛情分離,其實他還是為了個人利益,或許他是不喜歡他的老婆吧。對方立論的第四個根據點是告訴我們,今天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是有重疊性,有重疊性又怎么樣,我們姑且承認有重疊性,也不代表兩者之間沒有矛盾性,如果之間有矛盾性要被迫一者要做出犧牲的話,為什麼這個還叫兩全呢?對方辯友的整個理論其實只有幾個,對方一辯提出來說,人有社會性因此可以兩全,人有社會性可人也有惡的本性啊,有惡的本性不也就有時候就傷害了群體利益啊,人也有極度善的本性啊,他們會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那除了社會性之外的這兩個性是不是說明了不可以兩全呢,對方一辯的第二個理論是告訴我們說,其實一個人作惡,他作了惡之後,最後會給人推倒下來,因此那個不算是個人利益,那我們看看實際例子,蘇哈托一開始作惡的時候,壟斷了30多年來的國庫,這個是個人利益,他作惡了,因此這一方面是個人得利,群體失利。到最後群體把他給推翻了,結果他個人就損失,群體就得利,不就說明了一者進一者退嗎,這還叫兩全嗎。對方二辯告訴我們,今天人們需要群體,人需要群體就代表說可以兩全嗎,我們很多時候是需要群體,但是因為我們需要群體情形之下,我們犧牲了局部的個人利益,為什麼不叫做犧牲呢,對方三辯則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可以兩全,只是告訴我們說,我們的理論有什麼不對,讓我們看看他們舉出了什麼,他告訴我們說蘇哈托只是一個個人,但是蘇哈托的個人利益算不算是個人利益呢,他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東西,完美不是我們的定義,我們今天要談的是全,對方辯友告訴我們義我所予也,利亦我予也,兩者所予,都是個人利益,這一點到底是不是如此呢,各位雪亮的眼睛相信看得出來。我方之所以認為,個人利益、群體利益不可以兩全,其實我方一辯到三辯的理論是給予我們發覺到歷史發展有五個規律,沒有辦法解決,其一,群體利益的大方向和個人利益的小方向沒有辦法統一,群體利益的方向與眾人的大部分意願為準,但是如果個人有一些和大部分相違反的怎么辦,請對方四辯幫我們解釋一下。第二、資源有限,如果資源有限的話,我們分給誰好,集體還是個人呢,土地徵用法令,就是要對方四辯解釋的。第三、我們知道,社會發展的時候,一些偉人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例如說曼德拉這些人,對方辯友是不是想告訴我們,他們是不必要存在的呢?第四、第五則是說明,個人的價值和欲望是多元的,在這一方面,我們沒有辦法達到統一,又怎么兩全呢,今天說個人利益、群體利益不能兩全,不是說他們兩個極度衝突,而是要告訴大家,考量現實的情況需要我們個人做出度讓的時候就做出度讓吧,以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畢竟是一個崇高的精神,有時候個人利益要得到保障的時候,那社會就承擔一點社會的風險吧,這也是我們個人所應得呀,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