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演講稿:為誰而活著

這棵樹的樹根、樹枝、花果會是什麼結果呢?不過,今天的科學已經能夠嫁接樹木了,也就是說今天的家庭也能夠“嫁接”了。無論嫁接再好的樹木,外表可能好看,可接出來的“花果”必定不是“原味”,單親或者重組家庭中的老人和孩子,精神並不一定快樂,家庭也不一定和諧。這就叫“夫妻有別”啊!

所謂“朋友”關係,也是後天建立的“友情”社會關係。因緣份而相識、相交,“情投意合”而結為知己,無話不談,甚至這種“友情”超越親兄弟之間的“親情”。這種關係的維繫,靠的是“真誠”,“誠則有信”啊!為什麼古人講“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呢?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同學、戰友、同事、同僚、合作者,乃至於我們朝夕相處的社會大眾,都可能成為“知己朋友”。朋友之間,能夠相互取得彼此的信任,就是因為彼此相處的真誠,才會取得彼此的信任。“誠”則有“信”啊!如果對待朋友,沒有了真誠、坦誠的態度,那么,這個信任度就會下降,甚至會遭到朋友的疏遠。這就叫“朋友有信”。

所謂“君臣”關係,也就是我們今天工作中所處的上下級關係,這種關係是“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的服從關係,怎么去領導別人,或者怎么去服從領導,這種規律和原則我們必須明白。如果不明白這種規律原則,就會使團隊中的關係一塌糊塗,甚至是一盤散沙。那么,做領導的,尊重、關愛了屬下,屬下就會對領導真誠、盡忠。一個團隊的存在,就必定會有上下級之分,有領導與被領導的區別。領導者就是這個團隊的核心,領導者應該用什麼去吸引、凝聚大家呢?不一定需要領導者的某一方面專業才華橫溢,只要有受人崇拜的好德行、受人敬仰的魅力,就足以領導大家了。“君仁”才會“臣忠”啊!朋友們,如果你將來做了老闆,當了領導者,你應該怎么做呀?今天的時代,就是考驗領導者的時代。為什麼呢?因為今天是經濟發展的時代,大多數人都是為了“財利”而生存,又以擁有多少“財利”而衡量人的生存價值,所以,今天做領導的也自然會用某種手段驅趕屬下去給自己“斂財”。屬下所斂到多的“財利”與領導比例分成而已。這樣就是“領導與屬下是利益關係”。為了“財利”,領導可以不講究自己的德行,也可以不講究自己的魅力,只需要用“財利”吸引屬下,用勢力控制屬下就可以了。不過,這種建立在“財利”基礎上的領導與屬下的關係,是一對對立的矛盾關係,“財利”之爭,最終會因“財利”而相互爭奪,反目成仇。今天的企業管理,大部分企業領導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屬下員工的跳槽、背叛。為什麼呢?這也正如《孟子》所講:“敬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魘!”“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以上我們所探討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原則和規律。總而言之,我們華夏民族幾千年以來所鑄就的人生價值觀念,就是“為別人活著”。正如《孟子》所講:“樂人(民)之樂者,人(民)亦樂其樂;憂人(民)之憂者,人(民)亦憂其憂。”明白了這些人倫規律,把握與人相處的原則,那么,不論在家庭、在單位、在社會,與人相處得就會開心愉快。否則就會與人相處得緊張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