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我認為這才是那句“通識教育教會我們如何思考”的精髓之一所在。它教會我們不要那么狂妄自大,對自己和自己堅信的東西有那么一些批判的意識。因為我們下意識地相信的東西裡面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其實是錯的。我本人是歷經辛苦才學到這一點的,而我猜你們這些畢業生最後可能也得走我的路。

我來舉個例子,說一件我總是下意識堅信的錯事吧:我人生里所有的經歷都證實著我的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我,是宇宙百分百的中心;是全世界最鮮活、最重要的人物。我們很少去思考這種自然而基本的自我中心論,因為這聽起來太欠揍了。但我們都是這么想的。這是我們的系統默認思考方式,從出生開始就根植在我們的腦子裡。你想想:我們所有的經歷都是以我們自己為中心的。你眼中的事物,總是在你的面前,你的背後,你的左邊或者右邊,在你的電視上或者你的主機里,諸如此類。其他人的思想可以傳遞到你那裡,但只有你自己是如此的鮮活、真實、瞬息萬變。

別擔心,我說這些並不是打算向你們灌輸那些體恤他人啊,善解人意啊一類的美德。這毫不關係到美德。這關係到的是選擇,選擇去改變和解放我們那些與生俱來,根植不變的系統默認思考方式,那種無比自我中心,以自我作為濾鏡觀看解釋一切事物的習慣,哪怕只有一點點。那些可以如此調整自己的人常常被我們稱為“適應性強”的人,而我認為這種稱呼不是偶然的。

那么現在,考慮到貴校卓越的學術成就,以下這個問題就明顯起來:我說的這種調整默認思考方式的行為,有多大程度取決於人的智慧和學識?這個問題有點刁。教育對人最危險的影響——至少對我而言——就是讓我總是把事情想得太學術太複雜,迷失於自己腦中那些抽象的理論概念,而不是單純關注那些真是發生在我面前和我心中的事。

我相信你們應該都知道,想要時刻保持清醒和細緻是很難的,而把自己沉浸在腦海里那些沒完沒了的獨白要容易得多(也許它現在就響在你腦子裡)。當我畢業二十年後,我才漸漸明白通識教育那句“教會你如何思考”的陳詞濫調的背後,其實隱含著一個更深刻嚴肅的道理:學會如何思考,其實是意味著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控制自己思考什麼,怎么思考。這意味著要時刻保持足夠清醒,時刻選擇應該關注什麼,以及應該如何從自己的經歷中提取意義。因為如果你在成人生活中不善於做這種選擇,你將會很痛苦。正如一句俗話所說,“智慧是優秀的僕人,但卻是差勁的主人”。

這句話和大部分俗話一樣表面上又乏味又無趣,但卻揭示了一個恐怖的真理。人們用槍自殺的時候總是向頭部開槍,這不是一個偶然。他們想殺死那個差勁的主人。而且事實上,大部分自殺者在扣動扳機之前好久,其實已經死了。

而我覺得,你們所接受的通識教育,其童叟無欺的價值也便在此:如何讓你那平安,富足,受人尊敬的人生免於無知無覺的死亡,免於淪為你的頭腦和你的默認價值觀的奴隸,免於在那種獨一無二,徹徹底底的孤獨中過著日子。這聽起來又誇張又扯淡,所以我講具體一點吧。具體一點就是,你們這些應屆畢業生不會真的懂得所謂的“過日子”到底是什麼。這幾乎包括了美國成人生活的全部時光,但卻沒人在畢業典禮演說上討論它。這部分的生活里包括了很多的了無生趣,一成不變和瑣碎的煩躁。在座的家長和年長些的聽眾都會十分清楚我在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