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房公積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一、要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做好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我省自1993年逐步建立起住房公積金制度以來,各地不斷完善制度,規範管理,公積金的歸集和使用取得了較大成績,對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完善城鎮住房供應體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條件、促進住房金融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1998年國務院頒布了《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以後,我省的公積金管理進入了法制化、規範化發展的軌道。到XX年底,有133.7萬名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42.6億元,累計向近16200戶家庭發放了個人貸款,有效地提高了職工特別是廣大中低收入職工的購房支付能力,擴大了個人住房消費需求,對拉動經濟成長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是,我省的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還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有的問題還相當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住房委員會制度不健全,房委會決策流於形式,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公積金管理機構設定不規範,多頭管理,經營分散,有的縣(市)至今還未建立公積金制度,影響了公積金的歸集和使用。二是部分企事業單位未交繳公積金,相當數量的企業沒有按規定建立公積金制度,民營企業、三資企業尤為嚴重,致使我省公積金歸集面窄,歸集額少,僅占全國歸集額的1.4%,排在全國下游水平,遠遠滿足不了我省城鎮居民對住房公積金的需求。三是全省發放公積金個人貸款數額較少,僅為公積金歸集額的11.3%,致使大量公積金閒置,影響了住房消費的啟動和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四是違法擠占、挪用公積金數額較大,違規發放貸款的現象時有發生,存在著公積金風險的隱患。到XX年底,我省擠占、挪用的住房公積金和項目貸款餘額達2億元,其中逾期貸款約1.9億元。另外作為抵貸實物仍有1.7億元資產未能兌現歸位,部分資金被擠占、挪用,一些項目貸款很難收回,已成為建設部重點檢查的對象。

上述問題的產生,有法律、法規不完善的客觀因素,但主要還在於我們自身。一些地方政府對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目的、意義以及住房公積金的性質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住房公積金就是財政性資金、部門資金。因此長官意志盛行,大量挪用於城市建設、項目建設,甚至挪用到與住房無關的項目上;有的地方政府及其管理部門法制觀念淡漠,不按《條例》的規定辦事,甚至把嚴重違反《條例》的行為,比如在《條例》頒布後還違規發放新的項目貸款和單位貸款,當作支持地方經濟建設;一些管理中心對住房公積金只求管住,不求用好,怕風險,怕麻煩,個人貸款設定條件過高,手續複雜,時間太長,為民眾服務的意識不強;有關部門的監督,特別是《條例》確定的財政監督原則沒有落到實處,一些地方往往僅限於管理費用的審核,對住房公積金的歸集、提取和使用的全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督。對於我省住房公積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省政府非常重視,專門召開省長辦公會議進行了認真研究,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要求,制定了《*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的實施方案》,在公積金決策體制、管理機制、管理內容、監督手段等方面都進行了調整和加強。各地、各部門一定要提高認識,顧全大局,從維護民眾利益、防範金融風險、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全面貫徹落實好國家的《條例》、《通知》和省政府的《實施方案》。

二、要落實責任,明確我省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的重點

在新的形勢下,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健全住房公積金決策機制,理順公積金管理中心的機構設定和管理體制,加強對公積金管理使用的監督,提高公積金的使用效率。各地、各部門要緊緊圍繞這個核心,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調整和完善住房公積金決策體系。目前普遍存在的政府分管領導、掛靠部門領導和管理中心主任代替住房委員會決策的狀況,是住房公積金決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按照國務院《通知》、《條例》和省政府《實施方案》的要求,儘快成立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形成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管委會是決策機構,統一行使對住房公積金使用和管理的決策職能,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其他任何單位、個人,均不得干涉管委會的依法決策。各地要嚴格按照《條例》中“三個三分之一”的規定,規範人員組成。要選聘具備履行職責能力、懂得國家方針政策、堅持原則、責任心強的管委會委員,切實維護繳存人的利益,確保公積金安全運行。管委會要抓緊制定章程,完善工作制度、會議制度、表決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切實履行審批住房公積金歸集、使用計畫及執行情況、住房公積金年度預決算等職責,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防止住房委員會決策流於形式。各地要在6月底之前,完成管委會的組建工作。